晋祠与子晋祠

太原晋阳《晋祠》与河南偃师《子晋祠》,研究谱牒文化,本着最大的努力,还原历史,尊重历史。历史不是小说也不是艺术,以事实为基础,是对先祖和历史的一份责任。

唐叔虞

晋祠简介
太原晋阳城在故属于唐国,周朝封叔虞为唐,现唐姓人认“叔虞”为唐姓始祖,到他儿子爕又以晋阳有晋水,更号为“晋”。晋祠在太原县的西南,是晋水发源处。周唐叔虞墓在县西南十五里,嶺上晋王墓,又称晋王嶺,也说其子晋侯燮墓在旁边。《晋祠》是唐叔虞之祠,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历代之封号,祠南向西,崇山蔽月,山下有聖母廟。东向水从堂下出,经祠前,又西有泉。唐姓地在晋水,祠之东有唐太宗自晋祠典师定天下贞观二十一年七月御制碑文《晋祠碑铭跋》,及铭勒石于叔虞祠东隅碑陰列。历代给晋祠题诗詞的文人也很多如:欧阳修、范仲淹、吕惠卿、张伯玉,元好问,于谦、薛瑄、乔宇、王琼、苏祐、张颐等

唐氏祠堂

古代《太原县志》记载部分资料,王氏缑山系出姬姓,河南洛阳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缑氏山太子晋是琅琊、太原王氏始祖。太子晋、讳迴,字子乔,今属河南洛阳人。周朝有王诩、(鬼谷子)河南人。秦名将,王翦,翦子王贲生王离三代名将属今陕西人。秦末汉初王离子王元,居琅琊郡,王元为琅邪始祖。王元弟王威,居太原郡,为太原始祖…

太原晋阳旺族之王姓
晋阳叔虞廟地,晋溪水晓集汾水,太原县古属晋阳郡,周,唐叔虞墓,在县西南十五里。
周朝时,有狐突、狐偃,阳处父、韩无忌、韩起,祁奀、祁午,解狐,司马侯与司马叔游等名人。
秦国灭亡,王翦孙子王离的儿子,迁居太原。从汉朝,晋阳有王霸和王允二位王氏名人。太原文献资料与方志全有记载:汉朝,王霸与其妻资料。太原地区在汉初,除了王姓名人,还有汉时他姓名人,如:衛绾,常惠、范升。能查阅到文史记载:太原晋阳人王烈与王允。王允墓在祁县西北修善村。到了三国,魏,他姓名人有孙资,郝昭,张辽,温恢,郭淮等。王姓名人只有三位王昶、王淩、王象。到了,晋代,有温羡,郭琦、郭奕。太原晋阳王姓名人大量增多,如:王浑、王济、王沉、王承、王述、王坦之、王濛、王修、王恭,王忱、王峤十一位。孙姓也有八位名人孙楚、孙绰、孙盛、孙统、孙放、孙康、康之子(孙伯翳)孙潜。其他名人有:郝隆,秦秀,赵至,鲁勝等。
南北朝(刘宋)太原晋阳籍王姓名人有:王玄谟、王懿、王茂、王僧辩、王元规,王德等,大司马王僧辩墓在祁县东南大桑村。
魏代,出现王慧龙和齐代王则。周代,王思政,王庆,王雄,王轨,王康,王盟(先祖乐浪人,父羆伏波将军,以良家子)王勇。
隋唐王姓太原晋阳名人,在隋朝最著名是王韶和王颁。唐朝有王珪、王方翼、王仲舒、王维、王缙、王翊、王鳄、王纬、王播、王起、王彦威、王鐸等等。元朝,王搆、王居敬、王文翰,王克已等。宋朝有王溥,王全斌、王守忠、王信、王贵、王凱。金代王甫、王特起。元朝,王兆、王良、王英,王克義、王守成。
明朝,王永寿,墓,在县西十里,风峪山,南京工部尚书,王鑑(在索村南,古晋祠廟左,有自家祠堂)、王璟、王瑞。明名臣王琼,墓在县西北七里,蒙山之麓。王玟、王继臣、王梦弼、王道行、王治等

晋祠与姬姓王氏,周灵王之子太子晋无关,汉代,王霸和王烈传

隋唐,王韶和王方翼传

现最可怕有些近代编谱人,跟风,把洛水地在河南洛阳和晋水地在太原晋阳城,混成一谈。

太原晋祠记



唐氏先祖墓


按《太原县志》历代方志记载,晋祠与王氏没一点关联。

晋阳城里,有一座王氏家庙,是明朝,王鑑修的自家庙祠,与王琼传。





姬晋世系
案《史记》记载:(前1039~前369)晋,姬姓,侯爵,始封于唐叔虞者。唐叔虞者,周武王子,周成王弟也。姓姬,字子于,因封于唐地而姓唐,成王时,唐有乱,周公灭之。其子燮为晋侯。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年幼继位,由叔虞的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旦灭唐国后,把唐地封给叔虞,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执行“启以夏政,疆以戎素”的方法,推行政策一年后,即见成效。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唐叔虞为晋国立国创业始祖,又作三晋文化的创建人。
周武王姬发一唐叔虞(唐侯)一燮(晋侯)一宁族一服人一福一宜臼一司徒一籍一费王、殇叔,弗王一仇、成师,成师一鱓、韩万,鱓一称一诡诸、伯侨,诡诸一申生、重耳、夷吾、奚齐、悼子,重耳一黑臀一据一寿曼,重耳一黑臀、驩。
驩一夷皋、捷,捷一谈一周一彪一夷一去疾、雍,雍一忌一骄一柳一止一欣一俱酒。俱酒惠公在前369年亡于魏国。晋历27世,传37侯,共670年。


以上是《太原》地区方志〈晋祠〉文献记载,供参考

河南偃师县志记载部分文献资料《子晋祠》,姬姓太原王氏和琅琊王氏的根,在河南偃师地区。

缑氏山,太子晋姬姓,黄帝苗裔,后稷之后,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至周幽王为犬戌所杀。谓之西,周平王东迁洛邑(今属河南洛阳),谓之东周朝,春秋之始。周平王,名:宜臼,幽王子,即位四十九年,入春秋隐元年,在位五十一年,谥法治而无青曰平。周桓王,名:材,平王孙,大子浅父子隐四年即位。在位二十三年,周莊王,名:佗,桓王子,桓十六年,即位在。十五年,僖王,名:胡齐,莊王子,莊十三年,在位五年,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周惠王,名:間,僖王子,莊十年,即位二十五年,谥法,亲質慈民,曰:惠。周襄王,名:郑,惠王子,僖九年即位,在位三十三,谥法,辟地有德,曰:襄。周顷王,名:士臣。襄王子,文九年即位,在位六年,谥法,敏以敬慎,曰:顷。周匡王,名:班。顷王子,文十五年即位,在位六年,谥法,贞心大顷,曰“匡”。周定王,名:瑜。周匡王弟,宣三年,即位,在位二十一年,谥法,安民大慮,曰“定”。周简王,名:夷。定王子,成六年,即位。在位十四年,谥法,一德不解,曰“简”。周灵王,名:泄心。简王子,襄二十九年,即位,在位二十七年。谥法,極知鬼神,曰“灵”。周灵王长子,太子晋,十七岁,病故在洛阳缑氏山。周景王,名:贵。灵王次子,襄二十九年即位。在位二十五年,谥法,布义行刚,曰“景”。

《河南古图》记载:缑氏山在河南偃师。

《河南通志》记载:太子晋是河南人

洛水在河南洛阳

历代歌颂王子乔诗词
河南偃师是太原王氏和琅邪王氏始祖地,历代歌颂太子晋的诗词很多,在汉朝初时,就有记载:古樂府《王子乔》。汉朝,刘向的《王子乔赞》。晋代,陆机著《子晋颂》。刘宋时代,谢灵運著《王子晋赞》。梁代,江淹著《王子乔曲》。唐朝,武则天《缑山》李白的《凤吹笙曲》。唐朝,白居易的《王子晋廟》。唐代,武元衡的《缑山道中口号》;唐代,厲元的《缑山夜月闻吹笙》;唐代,郑畋《缑山廟》;唐朝,宋之问,字廷清,诗人,有著《王子乔》《缑山廟》和《奉使嵩山经缑山》;唐代,岑参《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和《缑山西峰草堂》;唐代沈佺期《凤笙曲》。唐代崔曙《缑山廟》;唐朝张仲素的《夜闻洛濱吹笙》。宋朝,苏轼的《咏王乔》,范仲淹《拜马澗》。宋朝,欧阳修的《拜马澗》;宋代梅聖俞的《拜马涧》;宋代范坦《缑山廟》。金代,元好问的《缑山置酒》。元朝,张廊《缑山谣》。明朝,刘基著《王子乔》。清朝王鐸的《缑嶺》和清朝乔琬《登缑山阁》等
例:唐代,释灵一妙《乐观》,
王乔所居空山观,
白云至今凝不散。
壇场月路几千年,
…
例:唐末,许浑《缑山廟》
王子求仙丹
满壹玉箫清
转鹤徘徊曲
终飞去不知
…
又例:宋,欧阳修《拜马澗》
昔闻王子晋
把袂浮邱山
金骏於此隆
吹笙不复还
玉蹄无蹟久
久澗草荒烟
缑山夜月
暮云牧盡月华清
此際缑山分外明
魄麓九天当绝项
光拯万数徹深更
孤猿仰望攀灌啸
出鸟驚栖匝树鸣
曾有昔年骑鹤客
碧挑花底坐吹笙
王伯飞整理

靈王赞
於赫周王
拱極御天
髭而神睿
百代推先
周山卜葬
柏亭巍然
蟬嫣千载
禋祀锦匕
太子晋公赞
直谅不纳
遯跡青宫
笙吹協鳯
遇浮丘公
飃匕遠举
人碧落中
缑山一俟
白鹤乘风
司徒宗敬公
司徒之德
懿伟其隆
司徒之功
衡嶽其崇
厥功厥德
式今谁同

《缑山》
秋风寂寞秋云轻,
缑氏山头月正明。
帝子西飞仙驭远,
不知何处夜吹笙。
一一唐 武则天

文献记

河南偃师县志记载部分图像资料

苏轼的《咏王乔》

(武王十一年,灭商,建立周朝,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沣水西),周公东征,削平叛乱,统治扩及东方,大规模多封同姓与异姓诸侯,七年,周公反政成王。营建“天下之中”,洛邑于洛水之阳。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引犬戎攻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亡。周幽王被杀后太子继立,是为周平王,在晋秦郑卫等诸侯护送下,前770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又分春秋与战国。
春秋时王室衰微,周天子但居共主之虚名,诸侯专政,齐国、晋、秦、楚迭起称霸,还有东南之吴国。薛、宋、卫、陈、蔡、曹、郑、燕、鲁、邾十三诸侯国等。其中姬姓八国,①鲁国,为武王弟周公之子伯禽之后。②晋国,为周武王子唐叔虞之后。③卫国,为武王弟康叔封之后。④蔡国,为武王弟叔度之后。⑤曹为周文王子,武王弟叔振铎之后。⑥郑国,为伯爵周厉王少子友之后。⑦燕国,为周同姓召公奭之后。⑧吴国之地在长江下游,武王封周章为吴,为周太王子仲雍之后。
异姓五国有:
一丶姜姓,齐国为文王武王师太公吕尚之后。其先四岳佐禹有功,遂封于‘吕’,大公股肱周室,周成王封其子,吕伋于“齐”。
二、子姓,宋国公爵其先契之后,后周武王代纣,封微子启为宋公,启之后。
三、妫姓,陈为舜后胡公之后。
四、羋姓、楚为蛮夷落,出自颛项帝孙重黎,为高辛氏,有名鬻熊,曾孙熊绎。五传至熊渠又八传至于熊仪一熊眴,是为蛤冒,其弟熊通之后。
五、赢姓、秦国,自伯益佐尧舜有功,舜乃赐姓封邑,至周穆王,造父与秦仲有功,遂为列国,为西戎部落非子之后。
其它几个诸侯国有曹姓、邾国,颛项之后,有陆终氏,周武王封其苗裔,邾侠之后。
任姓、薛国,黄帝之后裔,仲虺居薛。为汤左相,武王封为薛。
姒姓,夏后氏后裔,奉禹祀,在南海不与中国通,少康庶子之后。
王伯飞整理

陆机与谢灵运记载太子晋诗词

唐代,李白《凤吹笙曲》

唐代,白居易的《王子晋廟》等

宋代,范仲淹和欧阳修的《拜马澗》







方志记载:周,王子乔传


县志记:王子晋得仙处
谱牒文化之来源,尚矣自轩辕、尧、舜、禹等。周族传代至春秋,各诸侯国乡大夫的名与号。全继统大姓姬、酉、祁、己、滕等,后也有氏所承‘姓’,有以赐’姓’,也有以字‘姓’,或以氏’姓’,各不相同。南朝齐有王僧孺整理的《百家谱》、《东南谱》和《十八州谱》。 到了晋代,司隸校尉,崔琳,奉勅所拱更《集》。再到唐朝初,贞观五年(631年),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任史部尚书,高士廉;秘书监,令狐德芬与汪行忠,中书舍人徐令訔等,奉命编撰各姓谱系。总合全国名门姓氏,有二百九十三姓,名门世系有一千六百九十一家等。有《族姓氏志》一百卷。著作为令天下遵之。到唐中宗,景龙(709年),由于长期以来,门第兴替的变化,旧的《氏族志》已经无法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于是柳冲特奏请唐中宗重新修定,中宗李显支持其奏,命他与左仆射魏元忠及史官张锡、刘宪、陆象先等八人。柳冲又精通各世族家谱,依据《氏族志》又复修其书。唐玄宗即位后,又诏柳冲与徐坚、吴兢、刘子玄继续修提,成书后,定名为《姓氏系录》二百卷。魏元忠等人士相继去死,撰写搁置,开元二年(714年),柳冲与薛讷复加刊,纂考《姓氏系录》。定26姓为国之柱,16姓为国之宗。其中,早记载大原王氏与瑯玡王氏,在焉王氏之先出于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王伯飞整理

秦国,大将军王翦一王贲一王离,王离长子王元迁琅玡,次子王威迁居太原。

以上图像资料来源于上图与国家图书馆
浦东宣桥王伯飞整理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