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氏历史人物】孝悌忠义王风美

2019-05-25 20:09:35来源: 张佰仟、王儒杰 山西王家大院

打印 字号: T|T

任虹霞/绘
      王风美(1668—1729),字西化,监生,吏员,历任陕西咸阳典史、福建连城典史,静升王氏十五世祖。
      王风美生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兄弟五人,他最小。明清之交,战乱不断,其父王锡光从事的商贸活动严重受挫,生活本来已经十分困窘,然而祸不单行,长兄王风薰辞世,四兄王风恒夭折,母亲翟氏病殁。小小年纪,便失去母亲的王风美该是何等悲伤!为生计,年事已高的父亲责成次兄王风和奔赴口外寻找商机,三兄王风升留家守业,课读幼弟与子侄。无奈的王风美只得遵父命,听兄言,与侄辈启蒙求学于里中。
面对眼前的“家贫壁立”,小小年岁的王风美渐感“无力攻举子业”,于是“每贷薪负米”,砍柴出售,背扛肩挑,贩运粮米,以所得之银“勉力奉甘旨,承颜色”于父亲和继母。特别是对继母郭氏“不异所生,数十年如一日,有古孝子风”。不仅是父母辞世,而且在继母病殁后,他都“尽礼极哀,三日勺水不入口,三年之内不进私室”。安葬之时,他“躬负砖土筑坟”,深得族人、村人敬重,“咸称之”。当然了,继母生前对他也关爱有加,关怀备至。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噶尔丹在克鲁伦河河源处屯兵,劫掠蒙古部落,清政府议出兵攻击,然马匹器械有缺。是时,二兄王风和正与其子王佳宾贩马口外,行经古北口,以助军需。古北口为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之长城要口,两旁山势陡峭,极为险要。忽有所牵马匹受惊狂奔,王风和躲闪无处,滚落沟底身亡。儿子王佳宾逃得性命,寻得父亲尸骨,“千里扶榇(即棺木),弱质难支,复殒他乡”。
      面对兄长与侄儿古北口遇难,且“不知葬所”的现实,王风美“步行遍觅得之,并负骸骨以归,跋涉哀哭,备历艰辛”。
     传言,王风美在“步行遍觅”的路上常常食不果腹,住无所在。某日天黑,王风美行至某村三官庙前,正遇该庙道长化缘回归,请他入住庙中。道长素饭相待,问及从何而来,所去何方,所干何事,王风美一一告知。是道长陪他正殿叩拜天、地、水三官之神,诚求三官指点寻得兄、侄骸骨。是夜梦中,果有三位神仙空中指点。次日,王风美依梦中所示方位,果然觅得兄、侄之柩,发棺起骨,背负返乡,葬于静升村北山鸣风塬王氏祖茔。天、地、水三官之神指点,真否?假否?这是传说,然王风美背负其兄其侄之尸骨返乡安葬却是历史的真实。
      王风美因家贫“无力攻举子业”,科考入仕之途无望,“然能知大义,后以辟举(即以法举荐,征召任职),历任咸阳、连城二县少府,俱有政声”。“少府”即典吏,为知县下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王风美辟举任职陕西咸阳和福建连城期间,因这两地知县的副职官员县丞和主簿有缺,于是他身兼数职,还需分掌粮马、巡捕之事。所幸他虽未攻举子业,可在三兄岁贡生王风升的指点下,所学入门,行文奏章皆能处理到位,更兼他“天性肫挚”“能知大义”,所处理巡捕、缉捕之事及监狱管理全都遵章守法,绝不违犯条律使民冤屈。而粮马之事,更是他的强项,每每得到从事商贸活动于陕西、福建的族人给予转运通融,手到事成。更何况还有咸阳厚重的历史文化,使他触景生情,抽挤时间发奋苦读,后捐得监生资格。在他们的引导下,连城百姓通过转运贩卖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及瓷器、香菇、薯干等,收入倍增。为此,他在两地全都政绩显赫,获层层通报,直达帝听,嘉勉有加。
     王风美年老“解组”返乡后,常常思及二兄及侄儿骸骨返乡是得天、地、水三官神灵指点,曾专程再到古北口近郊的三官庙再次敬香礼神,捐银捐物以报神恩,惜老道长已辞世归天,只能坟前祭奠,以谢其恩。王风美的家乡静升村东首也有三官庙一座,但在当时,庙前乐楼因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和五十八年(1719年)平阳府(今临汾市)和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等地数次地震灾害的影响,坍塌严重。雍正三年(1725年),已返乡的王风美到三官庙叩拜,目击心伤,舍施以银,请族人、村人“复设乐楼于三官庙前”,很快“区画有法”“庙貌乐楼复振……”虽到“文化大革命”后期三官庙戏楼再次毁塌,所幸2014年三官庙全面修复,乐楼也恢复如初,再现昔日之风采。
清雍正七年(1729年)九月初二,王风美“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一”,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回归极乐,上报天庭。
      乾隆五年(1740年),上司报荐王风美孝悌忠义善行,直达朝廷,“得旨建坊旌表”于静升村八蜡庙东侧的街北,并入祀灵石县忠义孝悌祠。
       王风美孝悌忠义之行,有清乾隆间霍郡(今霍州市)廪生郭维翰所撰《西化王公传》记于《王氏族谱》中,亦可见于嘉庆版《灵石县志》之《人物志·忠孝》及《选举志·仕籍》、《典礼志·祠庙》部分。
      王风美的孝悌忠义之行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代,其子“廷璋岁贡生、廷琛太学生并以象贤著”,正所谓“邀荣身后,子孙昌茂宜矣”。
【注释】
①岁贡生:明清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生员称贡生。有岁贡、选贡、恩贡、纳贡、拔贡、副贡、优贡和例贡等。
②太学生:太学就是中国古代的大学。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太学生、国子监生即如今之大学生。

世界王氏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世界王氏网所有作品、图片,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世界王氏网)” 的作品、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本网总机:0593-7639088,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QQ邮箱:1173471839 网易信箱:fjfdws@126.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