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将军倾注革命老区建设的故事

1970年12月王直将军在古田会议旧址前留影


2000年秋,王直将军与老伴潘吟秋在福州合影

2012年春节王直将军97岁时在家中留影

2012年6月30日王直在家中画室作画时留影

2009年10月1日王石炎夫妇与父亲在一起
编者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讲述一位福建老将军的故事。为了追寻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笔者应邀采访了王直将军的长子王石炎。他说,今天是父亲王直逝世5周年,深情地讲述了父亲王直倾注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的几个故事:

习近平看望慰问王直将军,与其亲切交谈
总书记提到的老将军
今年3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人大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讲述了一个有关“初心”的小故事引起的。
总书记回忆红土地、革命传统时,提到要把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好,把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提上去,把生态保护好。在这个过程中,总书记回忆了历史上发生过的、亲身接触过的一些故事。其中,总书记提到曾经有一位老革命、老将军回乡的时候,所坐的车子被乡亲们的奔驰等豪车堵了路。老将军的警卫员就有些不耐烦,但是老将军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看到这个情况很高兴,他把我的车堵了我很高兴。”总书记赞许地说:“这是我们的初心啊。”
总书记提到的这位老革命、老将军就是王直将军。虽然总书记没有提到名字,但是这个故事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出。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出席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就讲了这个故事,指名道姓地介绍了王直将军的情况。总书记说,这种思想感情确实很真挚,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实现革命先烈的理想,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之后,这个故事在多个媒体上记载报道过。不曾想,在这次人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提起。这是习总书记抓住了他所提出的“不忘初心”的实际典型实例,教育全党要将“初心”代代相传。
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多次登门拜访慰问王直将军,与王直将军亲切交谈,了解了王直将军许多故事,特别是他关心革命老区建设的事情。由此联系到老区苏区人民脱贫攻坚时,总书记强调说,“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这也是王直将军一以贯之的老区情怀。

70年代陪同萧克将军到闽西革命老区调研,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

参加上杭紫金集团活动左起阮文炳、王直、伍洪祥、李德安

王直将军深入闽西老区调研

王直将军在长汀革命老区调研

王直、伍洪祥、熊兆仁到闽西老区调研,参加长汀县经贸活动

参加全省老区建设工作会议并在座谈会上发言(左1为开国将军熊兆仁 )
为闽西老区经济发展助力
闽西南革命老区的建设和老区人民的生活是王直将军最关注的地方,倾注了他无限的深情。这片红土地是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央苏区,这里的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王直将军在参加红军后,特别是在三年游击战中,对闽西南老区人民支持红军、拥护革命所做的贡献和牺牲深深铭刻在心,感恩回报老区人民是他和一些老同志的共同心愿。
改革开放初期,居住在福州的一些退出党政军领导岗位的伍洪祥、魏金水、王直、熊兆仁等二十多名闽西籍老领导、老将军、老同志于1989年自发创建成立了福建省闽西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直将军积极参与到促进会的工作中。他们发挥老同志的影响力,向国家、省领导积极倡议发展革命老区的经济建设,分别促成了棉花滩水电站、梅坎铁路、赣龙铁路、上杭紫金矿业集团等项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建设,为闽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崛起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一个情节印证了王直将军等老同志挽救上杭紫金矿的事情。原来这些老同志得知一家外国公司准备收购上杭紫金矿后非常着急,王直将军和几位老同志一起到省领导办公室要求省领导制止出卖上杭紫金矿。由于这些老同志的出面制止,上杭紫金矿业终于保住了,现在上杭紫金矿业集团成为全国最大的金铜矿企业,并在上海和香港上市。

王直将军十分关心家乡才溪小学的建设,每次回乡都要到才溪小学看看。

到上杭才溪小学看望师生

80年代初,深入闽西老区调研,看望慰问老红军。

深入革命老区调研,看望老区群众

王直将军在上杭官庄大桥石碑旁留影
点点滴滴老区情
王直将军对革命老区中央苏区县的申报核准工作非常关心,评定为中央苏区县就能享受国家经济政策的特殊待遇,这对老区的经济发展十分有利。为此,他与其他老同志一道积极帮助曾经是中央苏区的却未核批的几个县收集证据材料,上报中央党史机关,通过审核,补上了2个中央苏区县,使龙岩市7个县(市)全部是中央苏区县,还原了闽西中央苏区完整的面貌,给闽西人民以极大的安慰。
王直将军十分关心闽西老区和家乡的情况,王直将军在整理他的材料中得知,他在福建工作期间,回才溪乡有记载的(截止1992年)就有17次。在三年困难时期的1960年,他接受省委的委托回到才溪老家调查研究。他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到了梨子岭、领背坑、下黄、大地、曾坑和上下才溪各村,同老人、成年人、青年、妇女、学校老师等各类人员个别谈话,开座谈会,一边听,一边看,广泛与乡村干部及社员群众交谈,深入实地考查。王直将军觉察到家乡因浮夸风造成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他进行了为时一个月的深入调查研究,写了一篇有事实有根据的“才溪调查”, 向省委做了汇报。并及时向县、地、省政府报告了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很快作出反映,拨下了粮食,解决了急需的口粮。在1962年1月王直将军参加了中央召开的“七千人大会”。在小组讨论会上,他根据才溪乡调查的情况作了一次被评价为“有骨有肉”的发言,他的发言被登载在会议简报上。全国关于农村的问题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久中央下发了“农村工作政策十二条”, 才溪乡归还了自留地,医疗队也下乡了,对没有条件办食堂的也停办了,才溪街市场也开始有东西拿出来买卖了。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改变,发生的这个变化也有王直将军的心血。
王直将军反复学习思考和认真执行实践毛主席《才溪乡调查》、《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农村调查序言》等著作,并成为他关注老区和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在1960年那次回家乡调查工作时,他特地带了一个军医和2500元钱的药品,回乡给乡亲们看病,并及时抢救了一个发烧40度的孩子,挽救了他的幼小生命。王直将军最关注的是教育、医疗、交通、电力、自来水等民生基础建设问题,每次回家乡,学校、卫生院、水电站等都是他必去的地方。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连接才溪到官庄的官庄大桥,因为有了官庄大桥,才官公路才得以贯通。这座大桥现在看起来虽不起眼,但却是王直将军長期关注、热心帮助促成的,进而修通了才庄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不便的大问题。在此之前汀江是阻隔才溪与官庄的天然屏障,当年毛泽东到才溪乡调查,乘船沿汀江到官庄码头下船,步行到才溪。王直将军首先提出建设官庄大桥的题议,并积极争取省、地政府的支持,每次回家都亲临现场考查施工建设情况。大桥于1985年动工建设,1988年这座双向车道,宽约9米,長约200多米的多拱石桥竣工通车。官庄大桥建成通车为当地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大好事,为便利群众生活,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为记录这一造福人民的善举,官庄人民专门立碑纪念,请王直将军亲笔题写了“官庄大桥”桥名刻在石碑上。如今,30年的大桥石碑虽己显得苍桑,却傲然屹立着见证官庄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变化。当地群众交口称赞王直将军为建设官庄大桥立下的功德。
王直将军对他在革命战争时期战斗、生活过的革命基点村、“五老”人员及其后代关怀备至,经常有老区的干部、群众找上门来请他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王直将军总是不厌其烦地帮他们写报告、出证明,在他的关怀帮助下,许多革命基点村的建设得到政府的资助,许多没有落实政策的“五老”人员得到了应有的政治、经济待遇;有的“五老”后代在他的关怀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培养,逐步走上党政中高级领导岗位。

王直将军97岁时为自己题词:人生求真理,全心为人民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