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梅花》:借梅花表明自己的志向情操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王安石《梅花》:借梅花表明自己的志向情操
丁启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这首诗作于第二次罢相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再掌相印才一年的王安石,又一次被罢去宰相之职。七八年坎坷曲折的改革经历,使得五十余岁的王安石心灰意冷,他退居钟山(今江苏南京),不再抱改革的幻想。
不难想象,这个时候王安石的处境是不妙的,环境是冷清的,心境是孤独的。
自然,作为有理想、有情怀的诗人,王安石的内心世界并不荒芜,仍有坚守,仍有品格。
王安石的内心的想法,大概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可以联系到屈原的“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感慨(《史记》屈原列传)。
诗歌创作上,托物言志,通过眼前植物寄托自己的内心感受,表明自己的志向、情操,可能受到唐代张九龄《感遇》诗的影响,“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借咏梅花来表明自己志向、情操的艺术手法上,王安石这首诗具有继往开来的作用和地位。首先是,或多或少受到了比他早生五十多年的著名隐士林逋(967—1028)《山园小梅》诗的影响。其次是,比王安石晚100多年出生的陆游(1125—1210),他的词作《卜算子·咏梅》,有可能受到了他这首《梅花》诗的影响。林逋的诗和陆游的词照录如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林逋《山园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影响的痕迹,可以从“暗香”、“独”、“雪”、“霜”、“墙角”、“断桥边”等词语看出来。
梅花有红梅、白梅两种,王安石诗中的梅花是白梅。点出是白梅,不是红梅,方法挺别致:不是直接交代,而是通过“雪”字间接告诉读者。“遥知不是雪”,意思是:远远看去,像是梅枝上粘了雪花,但因为有梅花的幽香飘过来,所以知道那不是白雪,而是白色花朵。
细读这首诗,掩卷闭目,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墙角数枝梅,分明是罢相后蛰居南京半山居的王安石!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