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写出隐士居所三层美好

2019-03-23 21:18:24来源:

打印 字号: T|T
【古典诗词,新鲜解读】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写出了隐士居所的三层美好
丁启阵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
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前期。
 
     神宗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直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去世,十年间一直居住在金陵(今南京)郊外的半山园。半山园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1079—1082)间。
     这期间,王安石跟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据李壁
     《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园亦因此得名。
《书湖阴先生壁》系由两首诗组成,从另一首诗看,当天王安石在杨德逢家午睡小憩。
 
2
《书湖阴先生壁》第二首是这样的:
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
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跟第一首不同,这首诗写室内情景:诗人在杨德逢家午睡,被数声黄鸟叫声惊醒,恍惚间以为身在自家半山园。
3
     湖阴先生杨德逢,王安石诗集中所保存跟他的有关的诗歌共十余首。根据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下情况:
     他是一个躬耕田园的隐士。王安石《元丰行示德逢》诗云:“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先生在野故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
     在王安石眼里,杨德逢是陶渊明一流的人物。《示德逢》诗云:“先生贫敝古人风,缅想柴桑在眼中。”
    柴桑,陶渊明家乡,这里代指陶渊明。
4
     这首诗是王安石的得意之作。《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黄庭坚云:“尝见荆公于金陵,因问丞相近有何诗,荆公指壁上所题两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此近所作也。”《历代诗话》:“此两语,公尝题金陵壁上,指示山谷,盖得意之句。”
     这首诗是包括《千家诗》在内历代众多古代诗歌选本中的常客,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可见,王安石的自我感觉是正确的,这也说明他对诗歌艺术有着卓越的鉴赏能力。
 
5
        这首诗的好处,可以分三层来说:
      第一层,写出了隐士居所的环境美。宅院里,茅屋整洁,花木成畦;宅院外,田地肥沃,山清水秀。
      第二层,塑造了一个勤劳雅致的隐士形象。整洁的茅屋,成畦的花木,整饬的田亩,都是主人勤劳得来的结果。
      第三层,表现了一种美好的生活。比起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隐士的居所是简陋的,但这种开门见青山的地方,却是自由洁净的,没有勾心斗角、争名夺利。孔子说得好: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上一篇:楹联里话官德
下一篇:王前进作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