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伏首拜阳明,只为这10条处世哲学!(受用终生)

《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过一个人:
如无意外,于谦本应排在第一。可惜的是,在他之后,还有另一位高人横空出世,此人不仅文武兼备、智勇双全,而且五花八门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一不晓,且善始善终,堪称不世出之奇才。对这位仁兄,英雄的称呼似乎已经不适用了,因为在很多人看来,有一个更适合它的称呼——圣贤。
这位让当年明月盛赞不已,认为超过了朱元璋、张居正、于谦的牛人,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世便称他为阳明先生。
在王阳明故居寿山堂正门,悬挂着一块“真三不朽”的匾额。所谓“三不朽”,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真三不朽,就是后人称赞王阳明在三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
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这些事放在平常人身上,估计早就被郁闷死了,但是王阳明却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阳明自己说,我来龙场两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了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现代科学也证明,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一个人如果快乐,体内就会分泌出一种激素,提升身体状态。一个人如果抑郁、郁闷,那么身体状况就会随之下降。
王阳明身上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处事智慧,他正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快乐的心境,在毒瘴之地生存了下来,而且还修身治学,德业兼进,最终在龙场悟道,创立心学。
1. 做事是最靠谱的修炼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2. 与朋友相处,要互相谦让。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与朋友相处,彼此谦让,就会受益;彼此攀比,只能受损。
3. 要克己修身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克制自己务必要将私心彻底扫除干净,一点私欲没有才算可以。有一点私欲存在,众多的恶念就会接踵而至。
4. 只知逃避永远没出息
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人必须在事上磨练,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5. 对朋友少指责、多鼓励
大凡朋友须箴规指谪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与朋友相处,彼此间应当少一点规劝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如此才是正确的。
6. 蒙蔽心灵的,永远是物欲
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没有物欲牵累蒙蔽,只靠良知去发挥作用,那么就无时无处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欲牵累蒙蔽,不能遵从良知。
7. 别在打扮自己上花费太多时间
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在容貌上下太多的功夫,往往就不能照管到内心了。
8. 这个世界没有对不起你
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如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你如果是以厌弃外物的心去静中寻求,相反只会养成骄横怠惰的恶习。你若不厌弃外物,再到静处去涵养,这样就是可以了。
9. 诋毁他人,耽误的是自己
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用言语诋毁他人,这种诋毁是肤浅的。若自己不能身体力行,只是夸夸其谈、虚度光阴、浪费时日,这是在诽谤自己,这样就严重了。
10. 你只是不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持守志向犹如心痛,如果心思全在痛上,哪里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呢?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荣归故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著名的将领,他率领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心目中的英雄。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印章,示与众人,上面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其实这个故事在各种权威资料上并无记载,我们今天只能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来看。但我们从中也能看出,王阳明和他的心学的确影响深远,不止是中国,甚至流传到了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
我们翻开日本的近代史,会发现,无论是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这样的经营之神,还是东乡平八郎这样的优秀军事家,还有福泽谕吉这样的优秀思想家,都对王阳明和“知行合一”的理论推崇备至。
遗憾的是,王阳明的“良知”这一基本准则没有被日本人深刻理解。日本强大后,自恃武力,走向歧途,其中就有提出“脱亚论”的福泽谕吉。

其实我们看到“知行合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讲你必须坚守人的心法。
“知”在这里指良知,王阳明强调真知真行。心学告诉我们,要在日用伦常之间,在礼乐刑政之间,将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用出来,用来敬老爱亲,用来修身齐家,用来尽伦尽职,为政理事。做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这个道理。
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在动每一念之前,如果对照我们心中的法则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去做,哪些事情不能去做!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