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范进只过了一个乡试, 为何就激动到疯? 看看举人的权力就知道了

2018-08-31 11:09:16来源:UC网络

打印 字号: T|T
    说起范进这个人,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中学课本上都了解过。范进作为当时的书生,也就是知识分子,为了考取功名,整日在家苦读,但考了好几次都无功而返。而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靠着妻子一个人操持,生活条件可想而知,一个月能吃上一回肉就不错了。
    因为家里穷,范进也没少受人白眼,就连他的岳父也看不起他,说他没用就知道死读书。然而故事的最后我们知道,他最终在乡试中脱颖而出,中了举人,并且在得知消息后疯了,做出一些很反常的举动。那么其为什么会疯呢?
    这还得从其当时的心态说起。古时候乡试可并不简单,竞争激烈不说,时间跨度还长,三年举办一次。而在中举之前,范进历经了数十年的考试生涯,年纪可不小了,心态上肯定会有变化,一次次的考试失利让其经历了失望、甚至是绝望,而最后终于成功,这其中的心酸常人肯定难以理解。
    也许他当时考完都不知道自己能考中。最终考上之后,成功的喜悦让他一下子心情激动起来,这就像有的人中了大奖一样,所以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举动。
    还有就是清代举人的权势问题,到底有什么权利?首先是中了举人之后,社会地位会有明显的提升,有的甚至一下子跨越了好几个阶层,从当初的穷书生变成了人人尊敬的人。其次是有机会进入仕途,清朝的时候,普通人家要想做官,就得中了举人才行,这是前提条件。
    虽然前期做不了什么大官,但是总比在家务农要好上许多,生活状况更是千差万别。还有一点是免除徭役赋税,这一点可不简单,因为当时的苛捐杂税很多,免除之后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而很多农民便会设法依附在举人名下,以免除税收,当然举人在其中得到的好处自然也不少。
    除此之外,当了举人以后,每个月还可以领到一定数额的俸禄,虽然不多,但是总比种地强,毕竟当时务农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饭。
    还有的地方涉及到礼仪方面,比如说当了举人以后,在路上遇到县官一类的就不必在下跪行礼了。而如果举人犯了罪,衙门如果想对其用刑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必须得按程序将其功名祛除掉,才可以用刑,否则就不能私自用刑。
    由此大家也知道当了举人的好处了吧,这些范进当然都知道,所以才终日苦读。显然中了功名以后,一生都将被改变,所以其得知消息后才会发疯。
    而但是范进家主要就是靠妻子劳作,岳父家偶尔接济一下,因此当了举人以后,生活水平上肯定能提高很多,至少顿顿能吃上肉了。在当时,中举可就是意味着以后要当官了,所以人们得知消息以后才纷纷赶到其家中嘘寒问暖,作者的这一安排,也颇具讽刺意味在,令人唏嘘不已,当然更大的讽刺恐怕还会主角中举以后的表现吧。
    古时候奉行的政策是“重农抑商”,但农民的社会地位可并不高,生活条件也不好,相反官员的地位在当时应该是非常高的,生活条件也比普通人要高许多,所以人们当然会有当官为荣,这也是情理之中。
    而这个故事也是封建统治时期很多读书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终日为了考取功名而埋头苦读。确实,如果能够考上功名,就算是当个小官,全家人也能够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当然笔者也佩服作者的用心良苦,如果读书的功利性太强,可能就会失去其原本存在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