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 的说法 却没有“穷举人”

2019-04-29 13:41:54来源:北京九亲文化

打印 字号: T|T
         在古代,形容一个贫穷的读书人,大家往往说他是“穷秀才”。可是,大家为什么不说他是“穷举人”呢?难道秀才和举人在没有考上进士之前,不是一样潦倒落魄吗?
        秀才和举人还真不是一个档次的人。
        所谓秀才,指的是通过了童子试的读书人。童子试是科举考试中最底层的考试,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在通过童子试之前,都被称为童生;通过了童子试,才能被称为秀才。
       在很多人想象中,童子试一定比较容易。实际上,这是很深的误会。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的考试。这三个阶段的考试难度有多高呢?有的人,到了白发苍苍都还没有通过童子试,只能被称为童生。
       在古代,读书是一件很费钱的事情。只有富裕的家庭,才供得起家里孩子读书。一般中等收入家庭,往往读着读着,家里就给读穷了。所以,哪怕侥幸通过了童子试,称为秀才,家里也是一贫如洗。“穷秀才”名副其实。
      所谓举人,指的是通过乡试的读书人。乡试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二道关卡。读书人通过了乡试后,便有了举人身份。
        毫无疑问,乡试的难度要远远高于童子试。以明朝时期的大作家施耐庵为例。施耐庵19岁就考中秀才,但此后多次在乡试中败下阵来,直到29岁才考上举人。清朝大作家蒲松龄,也是在19岁考中秀才,以后屡试不第,至71岁高龄才成为一名岁贡生。    
       当然,如果考中了举人,读书人就相当于“鲤鱼跃龙门”,身份与秀才有天壤之别。
        秀才拥有见官不跪的福利,特别优秀的秀才还能获得国家的补贴。此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好处了。如果秀才不能再进一步考中举人的话,就只能一辈子在乡村教书过日子。他们在经济收入并不富裕,但在社会地位上高于农民。
        因此,在《儒林外史》中,范进虽然中了秀才,他那杀猪的老丈人还是不把他当回事儿,依然像以往一样,对他进行百般羞辱。
       可是举人就不同了。首先,举人的身份不再是普通人,而是已经踏入仕途,具备了当官的资格。哪怕他此后会考落第,回来后还能获得学官一类的官职。
        此外,举人还能获得远超秀才的待遇。
        在政治上,举人社会地位高,能够与府县级别的地方官平起平坐。这不,范进刚刚中了举人,当地曾经做过知县的大财主张乡绅就亲自前来看望他,又是送房子,又是送银两,各种套近乎。这是秀才根本就不敢奢望的事情。
      在经济上,举人有了更多收入来源。他不用交税,也不用出徭役,许多人会将自家的田产、房产挂靠在他名下,以此来逃税。范进中举后,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送田产、店房,便是出于逃税的目的。这种做法,会为举人带来丰厚的收入。此外,举人在家耕读,国家会发放一定数额的补助。这点补助不是很多,但足够普通家庭开销,衣食无忧了。
        总之,如果你穿越回了古代,尽可以嘲笑“穷秀才”,千万不要嘲笑“穷举人”,否则的话,他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的。
 
          本文由世界王氏网网编上传并发布,世界王氏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世界王氏网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