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一小山村, 人数不过百, 600年来世代为一奇人守墓, 现在轰动世界

2018-08-22 10:28:58来源:网络

打印 字号: T|T
    历史上有很多谜案,比如一个曾经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后来渐渐湮没不闻,不但没人知道他的去处,连尸体也找不到了。
    可近几年却有人说,自己家族世世代代为大人物守墓,已经有六百年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南京江宁区有一座山叫牛首山,山下有个村子叫郑家村,人烟稀少,广袤的土地上只有稀稀拉拉十几户人家,全村都没有一百人,他们几百年来低调地生活着,不与外界多接触,谁也不知他们是怎样的来历。
    这个小村庄最近被曝光了,原因是他们干了一件大事。
    据村子里最权威的老人说,他们世世代代都在为明朝一个大人物守墓,这个人物大家都熟悉,叫郑和,原名马三宝,又叫马三保。郑和原姓“马”,被明成祖赐姓“郑”,这是莫大的荣誉,让这个村子的人谈起来颇为自豪。
    村里的人按时祭祀墓主,十分虔诚,每到节日还会举行活动,为的是让子孙后世永远记住这位英雄。
    提起郑和他倒真的是位英雄,要不是家道中落,他应该至少是个大将军,可惜郑和因战乱被掠去,后来被阉了卖到宫里,朱棣搞“靖难之役”的时候郑和随着他东奔西走,立下赫赫战功。
    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能将兵,他从小跟随朱棣生活,朱棣对他的胆识、人品都十分了解,所以才让他代表明朝下西洋。
    因为他经历过数次重大战役,有作战经验而且有战功,朱棣信任他,让他统率两万精兵,授予“钦差总兵太监”的职位,这个职位对一个太监是莫大的荣耀。
    郑和这人很有能力、很优秀,但因为是太监总被人嘲笑、排挤,好在朱棣对他好,力排众议,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明朝中国的航海技术,世界莫能与之争,而推动这一技术的则是郑和,他身为太监,却做了一个大丈夫所为的事情,跟朱棣一样开创了大明盛世,让世界在大明的富庶面前惊慌失措、无所适从。
    郑和为国家奉献一生,晚年却没得到什么好的待遇,他在明宣宗朱瞻基身边服侍,这个皇帝沉迷修仙,每天都会服用丹药,丹药含铅,最终他铅中毒而死,郑和也受到连累。
    很多大臣都说他坏话,因为他是宦官,大家格外嫉妒和排挤他,太后说他猪狗不如。晚年他再次被朝廷派去下西洋,当时他年老体衰精神也不好,在归途中染病身亡。
    其实他晚年心情抑郁也是他匆忙离世的原因,因为不是一个完整的男人,明明那么优秀,却要受那些只会耍嘴皮子干不了实事的大臣们的排挤,早年风光晚年却郁郁不得志,时运也,命也。
    郑和死后,他的尸体究竟安放在哪里成了谜,很多人认为郑和的尸体放入了大海。
    不过他的随从在他死后将他的遗体带回去厚葬也是有可能的,但专家却认为不可能,因为他去世的时间是夏初,尸体保存那么久早腐烂了,所以可能是“海葬”。
    牛首山的“牛头冲”墓目前被确立为郑和墓,有可能只是“衣冠冢”,郑和的手下把郑和的衣冠带回来安葬了。
    这座墓被当地人称为“马回回墓”,东西有百里,规模也算可以,在墓地几十米处有一个巨型碑座,不过这墓碑在八十年代被人砸毁了。
    村里的郑老爷子说,明清以来郑和的后代陆续来这里上坟,在解放前很多人都来祭奠过,为郑和扫墓。
    郑和也有后裔,郑和家的后裔在云南晋宁有一支,南京有一支,南京姓郑,云南姓马。云南的一支是郑和之兄马文铭的后裔。
    牛首山村庄里的也是郑和家的后裔,不过他们可能是远亲,他们对郑和有很深的崇拜之情,也同情他晚年的遭遇,于是世世代代守护郑和的墓,一直到今天,想想也是令人感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