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首·竹林总谱续修寻亲启事

浙江省宁海县竹林王氏近1200年历史,根据竹林宗谱、琅琊王氏总谱、和宁波天一阁博物馆藏书反映,竹林王氏自琅琊王氏,西晋未以琅琊王氏为主导的北方士族,拥立司马氏南渡为帝,建立东晋迁居金陵乌衣巷,开创江左王氏,子孙散居江南各地,繁至中唐,昌公授朝散大夫,居于浙江奉化,昌公孙王瑷、王珪迁居剡之长潭祖居,其重孙敬 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押衙节度使,总制越、明、侯三路,迁居明州。
为奉化连山王氏始祖,敩公居钱塘迁新昌南明长潭生王缙公,缙公唐末官大理寺评事,居于剡之长潭乌来村,东晋宰相王导十八世孙,据《宁海地名志》与《竹林王氏宗谱》载,后唐灭亡,后晋改元天福,王缙为避石敬塘之乱不仕,举家迁居至宁海塔山隐居,后五世维缨公迁至竹林,故尊王缙为竹林王氏始祖。其后裔宗亲至今已达数万人,分布居于绍兴、新昌、南明、长潭、宁海、台州、慈溪、奉化、余姚、湖州、苏州、温州、定海、滕州、西安、临潼、庄浪、兰州、武威、山西等地。
请王姓宗亲相关转告,提供资料和联系电话号码,这次竹林总谱续修,尽量修全圆满入谱。
知情宗亲请及时联系13805857690或13429275918。
《许继与他的“竹林八咏”》
溪山明且秀,美景如越中。
投竿属清夜,扁舟若乘空。
波流澄素光,丝纶飏微风。
绝胜寒江上,急雪欺孤篷。
这是明代诗人许继在他的《观乐生诗集》里描写 “剡溪钓月” 的诗句,似一幅水墨画缓缓展开:孤翁垂钓,一竿下溪,悠哉闲哉;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如同空中的飞鸟。
“剡溪钓月” 是千年古村宁海前童镇竹林村“八景”之一。举凡村落,均有 “八景”之谓。如前童八景、上金八景等,似成定例。竹林村其他七景曰: “覆船晓日” 、“松屿晴岚” 、“石屋栖云” 、、 “平原牧唱”、“下岭樵歌” 、“兰若僧归” 、“槐堂客宴”。
许继,字士修,自号观乐生,宁海人。生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 ,他曾经做过台州儒学训导,敏而笃学,精思力学,后咯血,卒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 ,年仅37岁。他是明代大儒方孝孺笃志尚德之友,方孝孺为他写了《许士修墓铭》、《观乐生传》、《祭许士修》、《枯木图寄许士修》等诗文,并收录进《逊志斋集》。或许受竹林这方水土的吸引,或受掌修谱牒主事者之邀,或受友人盛情之托,许继留下了难得的 “竹林八咏”的组诗。
那么,许继是如何描写他眼中不一般的竹林的呢?还是先从他的《覆船晓日》说起:
神僧昔浮海,覆舟耀灵踪。
不随沧溟去,化作青芙蓉。
宿云晻暖深,夜雨苍翠重。
扶桑炫初旭,辉辉在高峰。
由神话传说入诗,亦是诗界创作的一大传统。这无疑大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强化了诗歌的审美情趣,尤其是丰富了咏景诗的人文意趣。诗人从神僧浮海这个意象出发,历经覆舟、耀灵,最后幻化成青芙蓉,高高地矗立在村之东北的一带远山上,从而固化成一个恒古不变的景致。
覆船山因仙而名,借其谐音成“福泉”,也就有了后来的福泉禅寺。这不能不感谢诗人的这番出奇的想象与创意。此首诗,宿云与夜雨对仗,将层峦叠嶂的苍山气象与苍翠欲滴的丛林景深相融于一体,将炫耀着辉光的初阳高悬于峰巅之上的景致进行诗意地定格,并幻化成美妙的诗句,镶嵌在竹林人的记忆当中。
《松屿晴岚》也是竹林八景之一。诗云:
亭亭霜雪干,隐隐烟霞岛。
孤绝幽势多,澄湾下相抱。
暝光淡将夕,霁色浮初晓。
时有辽东鹤,飞来海天窈。
这首诗描写冬日里的竹林,皑皑的雪霜仿佛把静静的村落变成了一个烟霞岛。依稀有几户人家袅袅的炊烟告诉人们,这里是世外桃源。有几个孤单的鹤禽自北边飞来,迁徙路过。
紧接着诗人在《石屋栖云》吟唱道:
岩岩色积鈇,中外绝梁柱。
谷虚幽气盈,草润流泉注。
闲云有卷舒,暮宿此容与。
唯应薄天空,去作人间雨。
青墨色的岩石如刀削般,数十丈的悬崖,气盈幽谷,似流泉润草,看云卷云舒,雾薄天际,化成湿润人间之雨。而小石屋犹在云之上,薄雾氤氲,好似仙境一般。栖身在石屋,远离尘嚣,享受这么一幅何等美妙的图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美事。
诗人的这番神驰冥想,非常契合着竹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是诗人审美情趣的观照,给后人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平原牧唱》这首诗,清新上口,诗曰:
长林带丰草,旷衍二三里。
纷彼放牧儿,村谣忽中起。
声将夕风远,迢递来山市。
取乐唯任真,宁复谐宫徵。
这诗美在童真童趣,蓝天、白云、绿草地,风声、歌声、嬉闹声,低头吃草的牛羊群,欢快追逐的牧童,所有的元素叠加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帧绝美的图景。
再来看诗人的《下岭樵歌》:
石磴绂绿苍,负薪下层峭。
歌声相应发,山木闪残照。
近惊幽谷响,远答清猿啸。
欸乃江上音,烟波岂同调。
如果说《平原牧唱》是写实风格的话,《下岭樵歌》则有着大写意的意味。幽谷之响与清猿之啸相对比,营造出山深岭峻的感觉。空谷不时回响着樵夫的歌声,山间丛木中透闪出碎残的夕阳。结语又应上 “欸乃一声山水绿” 的视觉效果,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兰若僧归》诗云:
偏地远纷杂,虚堂秘清净。
老禅出复还,山光自朝暝。
松风入幽户,萝月生微径。
一饭钟韵希,跏趺夜方静。
这首极富禅意的诗作,正是诗人对心目中理想地的向往,也是诗人想远离纷杂趋清净的士人心态写照。笔者无从推想此景的地点,但足够让我们相信,竹林是一方能让人牵挂并始终记忆着的净土。
《槐堂客宴》诗云:
南柯郁云青,庭户荫遗芳。
高堂多豫暇,爱此清昼长。
熙熙集群彦,衎衎陶华觞。
愿言念先德,永矢在弗忘。
世居竹林的王氏属琅琊王系世,村里原有一座槐堂的建筑,是竹林王氏心目中的神圣之地,也是族中老少商讨宗族大事之地,更是时常聚众摆宴招客之地。宾客盈门,高朋满座,举觞畅饮,盛况空前。用 “熙熙”形容人气鼎盛之状,用 “衎衎”形容快乐酣饮之态,作者将 “槐堂客宴”的盛况用诗化的语言加以再现。
时序递嬗,旧梦难寻。
竹林八景,遗踪难辨。
而今,我们只能通过诗篇凭想象去复原旧时胜景。竹林,什么时候能铺展出一幅“新八景”画面?这值得期待。
原创:王灵恩、中孚《王族宗亲》平台
编辑:王道首
图片:游子
出品:王族宗亲
竹林八咏发表于宁波日报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