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产生与发展

祠堂是一个家族组织中心,它既是供设祖先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点。
祠堂的前身是宗庙和祠。宗庙在先秦即存在,最初宗庙多在宫室内,后来出现迁居室外的宗庙,祠是到汉代才出现的,从汉代始,一些有功德的人死后,后人都建祠纪念之,如三国时的诸葛亮祠。然而,真正的户外祠堂则是始于唐宋、五代时期,而祠堂的大规模出现则是在宋代。朱熹极力提倡尊祖敬宗的家族制度,他设计了一个宗子祭祖的方案,方法是:每个家族均需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的祠堂,祠堂建立于正寝之东,是独立于住宅的建筑物。
明代中叶之后,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下,农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渐突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试图利用宗族关系加强维护秩序,所以在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年)正式「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准许庶民在「冬至日」得祭始祖,此后,中国祠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祠堂社会教化的途径
祠堂社会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祭祀祖先以敦教化,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地方,是祖先妥灵之所,象征着祖先的存在。春秋两祭是所有祠堂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祭祀时要「一世次为先后,以年龄为行列,犹如雁序。」只有男子才准入祠与祭,少数家族虽允许女子可入内礼拜,但也必须在男子祭祀完毕退出祠堂后方可进行。
另外也可以通过祠规的制定和族规的执行宣传伦纲,以敦宗睦祖。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尊严,家族祠堂都有一定的管理规则、礼拜仪节,称为「祠规」。家族中不仅通过祠规的规定来对族众加以教化,而且还制定详尽的族规来教育家族成员,对于违犯族规的家族子弟,要在祠堂进行惩罚、教育,使之改过迁善。由于祠堂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场所,所以,祠堂也被视作家族的法庭。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