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祠堂产生与发展

2018-07-16 15:25:16来源:印象河南网

打印 字号: T|T
 
     祠堂是一个家族组织中心,它既是供设祖先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点。
 
     祠堂的前身是宗庙和祠。宗庙在先秦即存在,最初宗庙多在宫室内,后来出现迁居室外的宗庙,祠是到汉代才出现的,从汉代始,一些有功德的人死后,后人都建祠纪念之,如三国时的诸葛亮祠。然而,真正的户外祠堂则是始于唐宋、五代时期,而祠堂的大规模出现则是在宋代。朱熹极力提倡尊祖敬宗的家族制度,他设计了一个宗子祭祖的方案,方法是:每个家族均需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的祠堂,祠堂建立于正寝之东,是独立于住宅的建筑物。
 
     明代中叶之后,在统治阶级的剥削下,农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矛盾日渐突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试图利用宗族关系加强维护秩序,所以在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年)正式「乞诏天下臣工建立家庙」准许庶民在「冬至日」得祭始祖,此后,中国祠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祠堂社会教化的途径
 
    祠堂社会教化的途径和方式,可以通过祭祀祖先以敦教化,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牌位的地方,是祖先妥灵之所,象征着祖先的存在。春秋两祭是所有祠堂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祭祀时要「一世次为先后,以年龄为行列,犹如雁序。」只有男子才准入祠与祭,少数家族虽允许女子可入内礼拜,但也必须在男子祭祀完毕退出祠堂后方可进行。
 
     另外也可以通过祠规的制定和族规的执行宣传伦纲,以敦宗睦祖。为了维护祠堂的神圣和尊严,家族祠堂都有一定的管理规则、礼拜仪节,称为「祠规」。家族中不仅通过祠规的规定来对族众加以教化,而且还制定详尽的族规来教育家族成员,对于违犯族规的家族子弟,要在祠堂进行惩罚、教育,使之改过迁善。由于祠堂是执行族规、家法的场所,所以,祠堂也被视作家族的法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