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转帖】莫把洋节当国节

2018-06-17 10:13:15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看到各群内和朋友圈中,出现大量关于庆祝"父亲节"的帖子,很是忧思与痛心!关于这个"父亲节",其实只是美国的父亲节,1972年规定他们以后把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该节由住在华盛顿州斯波坎(Spokane) 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目的是纪念自己劳累而死的父亲威廉斯马特。
     其实,早在1945年,国民政府就宣布每年公历8月8日为父親节,又称为“八八节”,谐音“爸爸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立父亲节的国家。
       相较于美國的父亲节,中国的父亲节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1、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1945年8月8日,全民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悄然来临,上海的有志之士为了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爸爸们,特地提出父亲节的构想。于是上海文人发起了庆祝父亲节的活动,市民立即响应举行庆祝活动。战争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谐音的8月8日为父亲节,政府对这份请求十分重视,特地开会讨论并正式确定每年的8月8日是中国父亲节。
       2、中国文字文化学上的丰富内涵。八月八日的两个“八”字重叠在一起,经过变形就成了“父”字,文字发音的谐音“爸爸”,八八节即爸爸节,既有创意又顺口,简单好记又响亮。
       3、弘扬中华孝文化优秀传统。中华文明五千年来,孝文化一直弥漫、浸淫在中华大地上。孝之思想、理念、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年社会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倡导设立父亲节也是弘扬中华孝文化的体现。8月8日的父亲节与尊敬老人的9月9日重阳节也遥相呼应。
      4、展示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敬老传统,纪念长辈老人,让中国自身的文化传承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充满生机地走向未来,令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意蕴深厚。
      现在,吵吵闹闹的西方“父亲节”,是商家借机炒作,大有“不买我的东西、不来我餐馆用餐、不转我的信息”就不是孝子之意。对中国人而言大多是盲目跟风。其实,留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应当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譬如“养不教,父之过”、“父爱如山”、“父之美德,子之遗产”等传统思想。我们要让这些优秀文化思想深入到骨髓与灵魂里。就如古人所造的“父”字,象形解释即为父亲之角色定位:肩披蓑衣、迈开双腿奔波做事的人。由此可见,传承千年的中华道德文化,绝不会因节日符号变更而转移。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均有自己的父亲节。俄罗斯的“父亲节”是每年2月13日,德国的“父亲节”是每年5月31日,韩国的“双亲节”是每年5月8日,巴西的“父亲节”是每年8月第二个星期日,澳大利亚的“父亲节”是每年9月第一个星期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