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名臣王积翁
宋元名臣王积翁
陈永迁
根据元朝高官、著名文学家黄溍所撰的王积翁墓志铭的记载,王积翁共有时中(易名为僧,未授官职)、琦中(明威将军、同知肇庆路总管府事,卒)、权中(从仕郎、同知循州事,卒)、升中(从仕郎、宁海县尹、卒)、建中(从仕郎、建安县尹、卒于维扬驿)、端中(从仕郎、尤溪县尹,卒)和都中等七个儿子。陈永迁
其中老大时中出家为僧,老五建中病逝于都城(今北京)赴平江(今苏州)途中的维扬驿,建中无子,都中的一个儿子给其过继,此二人与王都中有无子嗣记载清楚。其余老二、老三和老四及老六等四个兄弟何时卒、有无子嗣均无记载。
因王都中随继母叶氏居住平江,父亲王积翁去世时,他才六岁,对家庭情况知之甚少,叶氏又是王积翁的继室,对赤岸的情况应该不甚了解,能告诉王都中家世的自然不多。王都中十八岁后长期在外地为官,对家中兄弟情况了解定不会详细,以致后来请黄溍为父亲撰写墓志铭时,对老二、老三和老四三位兄弟的情况记载模糊(他们有名而无记载字、号,正说明这一点)。
因此隐居南粤化州为王积翁守墓的三个儿子,最有可能是王琦中、权中和升中(或端中)。
至于化州王氏族谱所记载的王永益、永镇等三兄弟的名字,与王积翁的墓碑记载不一样,原因有二:一是化州王永益、永镇和永显等三兄弟的名字,可能用的是王琦中、权中等人的字、号。二是化州王氏族谱始修时间是明朝中期,离王积翁去世时间已经有近三百年(三十年一修的家谱都会对人名、子嗣和生卒时间的记载都会出错,何况二百多年后的记载),过了这么长时间才修族谱,难免对名、字、号及官职的记载出现错误。
王积翁的夫人有好几位,墓志铭里记载有陈氏、林氏、叶氏及分别到杭州明慧寺和平江妙湛寺出家的两位夫人,王都中的墓志铭间接记载了在妙湛寺出家的是其生母张氏。
叶氏按照皇帝忽必烈的钦定,与张氏夫人所生的王都中居住在平江西边的大宅院(今苏州西园戒幢寺南面),后终老于平江,并未随王积翁赴日本,因此,与王积翁安葬在湛江吴川的易氏,很有可能是王积翁的一位小妾。
王氏大宗谱所记的王日中不是王积翁的儿子,因为王积翁和王都中的墓志铭均只记载时中、琦中、权中、升中、建中、端中、都中等七个。
忽必烈敕封明威将军的是王琦中,不是大宗谱记载的王权中。
都中是王积翁最小的儿子,大宗谱记载王端中是王积翁最小的儿子,错误。
到明代,民族主义十分强势,王积翁的名声扫地,而在攀附名人成风的明代中期,化州王氏家族如果修谱时要攀附名人,借名人标榜家族荣光,肯定不会选择明代被骂作失节投敌的王积翁当祖先。而他们把王积翁奉为自己的祖先,正可证明,化州王永益、永镇、永显等三人的确是王积翁的儿子。
化州谱乘记载,载有王积翁等人尸体的船只随飓风南下,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秋,漂到湛江吴川,后因元朝攻打占城(今越南),封锁海道,王积翁的儿子们无法驾船回家乡福宁赤岸,符合历史情况。也有船只从日本近海的先例。一是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途中,就有一次遇飓风,船只漂到湛江。二是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途中遭飓风,就有一艘大船漂到长溪赤岸以南海口,另有一艘大船被飓风刮到比湛江还远的琼州(今海南岛)。
王积翁的衣冠冢建在建善寺后面半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鬼谷子王诩
- · 明清时期莱阳蚬子湾王氏名人
- · 《旧唐书》王姓人物
- · 闽南王氏人物志
- · 琅琊王氏历史名人·王弘(附子王锡)
- · 明朝开国功臣太原郡侯王胜公传
- · 明初猛将定远侯王弼
- · 《晋书》王姓人物传
- · 王禹偁世系研究
- · 明朝武德将军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