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宋元名臣王积翁

2018-05-28 16:42:48来源:陈永迁

打印 字号: T|T
宋元名臣王积翁
陈永迁
根据元朝高官、著名文学家黄溍所撰的王积翁墓志铭的记载,王积翁共有时中(易名为僧,未授官职)、琦中(明威将军、同知肇庆路总管府事,卒)、权中(从仕郎、同知循州事,卒)、升中(从仕郎、宁海县尹、卒)、建中(从仕郎、建安县尹、卒于维扬驿)、端中(从仕郎、尤溪县尹,卒)和都中等七个儿子。
其中老大时中出家为僧,老五建中病逝于都城(今北京)赴平江(今苏州)途中的维扬驿,建中无子,都中的一个儿子给其过继,此二人与王都中有无子嗣记载清楚。其余老二、老三和老四及老六等四个兄弟何时卒、有无子嗣均无记载。
因王都中随继母叶氏居住平江,父亲王积翁去世时,他才六岁,对家庭情况知之甚少,叶氏又是王积翁的继室,对赤岸的情况应该不甚了解,能告诉王都中家世的自然不多。王都中十八岁后长期在外地为官,对家中兄弟情况了解定不会详细,以致后来请黄溍为父亲撰写墓志铭时,对老二、老三和老四三位兄弟的情况记载模糊(他们有名而无记载字、号,正说明这一点)。
因此隐居南粤化州为王积翁守墓的三个儿子,最有可能是王琦中、权中和升中(或端中)。
至于化州王氏族谱所记载的王永益、永镇等三兄弟的名字,与王积翁的墓碑记载不一样,原因有二:一是化州王永益、永镇和永显等三兄弟的名字,可能用的是王琦中、权中等人的字、号。二是化州王氏族谱始修时间是明朝中期,离王积翁去世时间已经有近三百年(三十年一修的家谱都会对人名、子嗣和生卒时间的记载都会出错,何况二百多年后的记载),过了这么长时间才修族谱,难免对名、字、号及官职的记载出现错误。
王积翁的夫人有好几位,墓志铭里记载有陈氏、林氏、叶氏及分别到杭州明慧寺和平江妙湛寺出家的两位夫人,王都中的墓志铭间接记载了在妙湛寺出家的是其生母张氏。
叶氏按照皇帝忽必烈的钦定,与张氏夫人所生的王都中居住在平江西边的大宅院(今苏州西园戒幢寺南面),后终老于平江,并未随王积翁赴日本,因此,与王积翁安葬在湛江吴川的易氏,很有可能是王积翁的一位小妾。
王氏大宗谱所记的王日中不是王积翁的儿子,因为王积翁和王都中的墓志铭均只记载时中、琦中、权中、升中、建中、端中、都中等七个。
忽必烈敕封明威将军的是王琦中,不是大宗谱记载的王权中。
都中是王积翁最小的儿子,大宗谱记载王端中是王积翁最小的儿子,错误。
到明代,民族主义十分强势,王积翁的名声扫地,而在攀附名人成风的明代中期,化州王氏家族如果修谱时要攀附名人,借名人标榜家族荣光,肯定不会选择明代被骂作失节投敌的王积翁当祖先。而他们把王积翁奉为自己的祖先,正可证明,化州王永益、永镇、永显等三人的确是王积翁的儿子。
化州谱乘记载,载有王积翁等人尸体的船只随飓风南下,于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秋,漂到湛江吴川,后因元朝攻打占城(今越南),封锁海道,王积翁的儿子们无法驾船回家乡福宁赤岸,符合历史情况。也有船只从日本近海的先例。一是唐朝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途中,就有一次遇飓风,船只漂到湛江。二是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第十七次遣唐使来中国途中遭飓风,就有一艘大船漂到长溪赤岸以南海口,另有一艘大船被飓风刮到比湛江还远的琼州(今海南岛)。
王积翁的衣冠冢建在建善寺后面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