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要加强姓氏文化的研究,传承民族精神与情怀

2018-04-28 17:49:06来源:世界王氏网

打印 字号: T|T
——在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4月26日
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尊敬的王氏宗亲、各位会长: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湖南王氏宗亲,岳阳市王氏宗亲和我的家人热烈祝贺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同时对海内外各位宗亲的光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谢意,对我们招待的不周也一并表示诚挚的歉意。
  今天受大会的委托作讲话,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教。   
  湖南炎黄文化底蕴雄厚,湖湘文化渊深流长,如“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湘学
斗。在此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专业委员会成立之际,本应隆重举行祭祖典礼,却因我省王氏文化研究才起步,尚未开展汉时祭典仪式培训,只得下次再行祭典,请大家谅解,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要深入更新姓氏文化研究的理念
  自然群体中,人类社会里,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古到今,都是先有种类,后有家族。家族的个性,反映种族的共性,种类的共性存在于家族的个性之中。因而,家族文化、百姓文化或姓氏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也是种族人文传承的基因。因此,我们对姓氏文化研究传承的理念,也就不能停止在只是“修本谱,建个宗祠”的封建传承意识上,更不可局限于一味寻祖认宗的血脉正统观念上。必须将姓氏文化的研究提升到自觉传承民族精神与情怀的人文发展高度,积极开展姓氏文化及国学根脉文化的研究活动,以便认真地挖掘和抢救历史文化及其遗存,为繁荣和发展湖湘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因而,一味地把集资募捐,动员同姓宗亲来修谱建祠与姓氏文化研究等同起来,或对立起来的观念都是发展姓氏文化研究的误区。开展姓氏文化研究,是要深入挖掘自己家族先人先辈们对民族文化发展繁衍的伟大贡献,及其所修练所展示的伟大民族精神与情怀,以便开启和激励后代人去传承民族精神与情怀。
   姓氏文化的研究传承,不能只是单兵作战,必须是全民动员,全民研究,团队作战,只有如此才能收到民族复兴、民族壮大、民族发展的伟大实效。也就是说只有将单个的姓氏文化研究自觉地融进民族复兴的伟大文化事业之中,单兵式的姓氏文化活动才能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与无限生命创新力。也才能为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凝聚人心,聚集人力资源。
   姓氏文化的研究传承,必须自觉纳于法制轨道,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执政地位,坚决维护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必须在共和国的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工作。姓氏文化研究团队,不允许是乌合之众,不准无法无天,不能自以为是,必须纳于科学轨道。
  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专业文化研究活动的初心,就是要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即弘扬伟大的创造精神,就是要敢为天下先,走出自己前进的一条道,建立前无古人的惊世伟业,造福于人类;弘扬伟大的奋斗精神,就是要敢于作为,敢于去实现自己前进的伟大目标,完成自己的伟大工程;不作为就不担当,不担当就是不战自败,就是忘记使命的犯罪!弘扬伟大的团结精神,就是要凝聚不散,不离不弃,前仆后继,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凡是闹意气、闹分裂、离教天下的言行,都是祸害民族团结的罪恶行为!伟大的梦想精神,就是要善于科学思维与设计,敢于攀天揽月,下海擒龙!同时,我们传承和激扬民族的伟大情怀,就是要传承和激扬敢于为国为民担当重任的家国情怀;就是要传承和激扬先贤先忧后乐的人文情怀;就是要传承和激扬无私奉献的人生情怀;就是要传承和激发孝敬,认祖归宗,热心家族文化研究事业的宗亲情怀。
  也就是说,我们要通过姓氏文化的深入研究,自觉挖掘,总结和传承我们先人、先祖、先宗、先驱、先贤、先烈们的上述四大精神与四种情怀,扎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担当,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儿孙,健全自行的家风家训,为中华民族培养造就出高素质,高风范的代代新人。
  比如邵阳市洞口县石江村漳潭王氏宗祠,古色古香,规模宏大,保护的完好无损,而且以王以权为始祖的王氏文化、民俗家规传承了五百多年,每年从正月初三开始,连续为村民演唱戏剧三个月,七十岁以上老人看戏不仅有饭吃,而且发5元钱打牌,宗祠开支由王氏宗亲中富户赞助,争取为王氏文化活动搞赞助者排名次已排到了二十年之后。大家至少从这里看到了此处王氏文化传承了4个宝贵的精神,即孝敬老人、热心公务、珍惜古代文物、凝聚和睦的风俗习气。现任王氏文化会长,王铁石老人,既担任村支部书记三十五年,又担任文化会长十五年。特别值得提倡、弘扬的是此处王氏文化中心,还能坚持扶贫,资助或奖励那些经济困难会读书上大学的人家与孩子。
  中国几千年来,家族姓氏文化,既是种族血脉传承文化,也是种类人文繁衍传承文化。血缘是姓氏文化传承的经络,宗族亲情投入是姓氏文化传承发展的本源动力。家族文化是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前进而前进的!世界上没有倒退的家族文化,也就不会有倒退的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是具有人民性的历代文明传承,科学开展姓氏文化研究,不是复辟、倒退;而是发展、前进!
  二、有效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必须敢于大胆作为
  要想有效地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就必须敢于大胆作为。只有敢于作为,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敢于作为,就是说条件好的要首先上,条件差的要克服困难上,困难再大的也要拼命创造条件上。
  王建民先生是全国劳动模范,连续七届当选为省人大代表,著名企业家,十多年来,坚持在家乡湘阴王家寨,敢于变梦想为现实,征服了重重困难,排除了种种阻力,投资6700多万元,建成了中华王氏第一宗祠,为关公潭镇创建了一系列的民生福利工程,如敬老院、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学校、幼儿园、农民休闲中心、农民美食中心、道路、桥梁、企业等等。王建民不仅成了全省王氏文化研究领军人物,而且使王家寨成了全省一面光辉的旗帜。
  有效创建姓氏文化研究活动中心,必须敢于大胆作为,首先要有一批具有伟大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领军人物。
  岳阳市云西区黄泥湾王氏,总共不到四千人,2016年以来,在以王灏、王安兵、王正国、王安伟、王昌文、王仲文、王宝元等四十二位文化骨干带领下,通过区文化局、国土局发文批准,坚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带动150多人捐资141万建成了一座170个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兼王氏宗祠文化中心,其中王景和一人就捐了12万元之多;而且这班人始终坚持做到了除带头捐资外,还不要一分工钱,不要半文出差补助、食宿费,自己掏腰包去探望病人、吊丧、扶贫。这是极为可贵的奉献,连许多共产党员也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要善于积极引导群众性姓氏文化活动的热情,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办实事。
  每个姓氏群众中,都蕴藏着一种姓氏文化活动的热情,只要善于发现与引导,就能形成一种共同的能量,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办好一到几件大事。
  浏阳市,各个王氏文化活动中心的会长,如王辉希、王方鼐、王辉章、王重智、王桃英等人就是这样的一批能人,他们带领浏阳30万王氏宗亲,建成了十一个王氏文化活动中心。而且特别注重弘扬、传承开国战将,革命先驱王震、王首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精神情怀。
  衡阳市王兴亮,衡益宁乡市王智琦,新化县的王升健、王修晚、桃江县王卫平、安化县的王青山、王跃云,株洲市的王器良、彭水明、王长征,华容县的王永兴,临湘市的王光平,中南工大的王海雄等等皆是如此姓氏文化的精英。
  三、家族姓氏文化研究,必须坚持科学探索
  姓氏文化研究必须站在历史为角度,现实的高度,未来的发展尺度去开展研究探索。姓氏文化研究,必须坚持做到科学探索,只有不怕艰苦,百折不挠,才有可能攀上高峰,出成果。
  益阳市安化王氏文化研究活动,以王青山、王跃云为主编的一班人,经过反复多次调研、考证、考察,终于编缉出版了《梅山王氏》一书,株洲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胡水明会长、王长征副会长,带领众人出版了《湖湘文化协会资料编》,株洲王扬生出版了《诗文集》两部,临湘人民政府
主任督学、教导督导室主任王灏出版了《沃野芳草》诗文集,仍坚持天天网上发表诗文,耕读出身的王槐伯完成了《年代对照一览表》。
  王氏文化研究活动实践证明姓氏文化研究活动,不仅有着广阔的人气市场,民族潜能活力,而且还拥有一批高手。
  姓氏文化研究活动的开展,必须从各地州市、县市区场的资源实际出发,认真确立自己的科研项目。
    如:《王氏文化研究》  《王氏文化研究与经济发展》
       《王氏名人录》    《王氏文化研究的正能量》
       《王氏名流榜》    《王氏丧葬文化与改革》
       《王氏文化与炎黄文化》  《王氏文化与忠孝》
       《王氏先人与中华民族》   《王氏文化与宗族祭典》
       《王氏人物考证》        《国学与王氏文化》
       《王氏家族迁徙、繁衍考证》《王氏文化与湘学》
       《王氏文化艺术》          《王氏家谱修正考析》
       《王氏文化古物》         《王氏文化与国学》
       《王氏显赫家族》         《王氏文化与湘学》
       《王氏文化艺术收藏》     《湖湘文化与炎黄文化》
       《王氏革命先烈传》
  请各地州市、各县市区场,今年五月底之前将科研立项登记表交到省王氏文化委员会。
  姓氏文化研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批判继承,求同存异。
  姓氏文化研究,必须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考证,重原则,重历代家谱、族谱。姓氏文化研究不允许搞假设,乱推测,想当然。
  姓氏文化研究,必须建立群众创建,专家评审,适当扶植,分等奖励的发展机制。 
各位热心于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家文化,分为单元家文化和多元家文化。单元家文化,也叫家族文化,是某一个家族或姓氏的文化。多元家文化是众多家族或姓氏的共有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不可缺的内容。家文化研究是家文化实践(宗亲活动)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家文化研究的现状是:一、不具备学科地位,有研究热潮,但仍处于民间式、自发式、松散式、爱好式状态;二、研究人员少,理论成果少;三、单兵作战、团队合作少;四、个别研究出畸形,进入误区,造成了分裂或社会矛盾,用考古学来较真“家族血缘”,或搞什么“名门旺族”为败类平反招誉之举。五、曲高和寡,无奈退出,唯钱是尊、是举、是位,使一批文化人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六、姓氏文化研究活动经费短缺,来源无法律保障,捐助十分有限。
  但家文化研究前景光明:一、会有大师出山,构建学科体系框架,特别是中央日益重视家风、家规、家训。二、会整合人力资源,编写教材和工具书;三、会培训常态化,培养接班人;四、会利用网络,开展互助;五、开拓姓氏文化研究企业市场,建立文化产业链,增强文化活动经费,积累造血功能,提倡和弘扬宗亲捐助!
  家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也是忠孝文化,爱心文化,做人的文化,也是传承家风家规家训的文化。家文化它本身是民族人文历史的实践载体,不具有任何政治色彩。但人是有阶级属性的,人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的。因而家文化的研究极易被个别具体的人或某个团队拿来作为政治蛊惑的手段或工具,为其服务,或售奸其间,扰乱天下,离散宗亲,制造分裂与社会对立。
  湖南炎黄文化研究委员会,是一个由湖南省省委、省政府、民政厅、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文献管理所(地方志研究中心)、部分老干部、老科学家组成的早在八十年代就批准建立了的一个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它不仅早已在国务院,国家民政部、文化部备案注册,而且颇有成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合法机构。
  湖南炎黄文化王氏专业委员会的会员们应当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王氏委员会的领导之下,活跃湖南王氏家文化,早出成绩,多出成果,早日走出湖南,引领全国姓氏文化研究,走向全世界!
  我深信我们的目标,必将达到;
  我深信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湖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会长,任国瑞教授,是硕士,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员,省政府主管之《文献与人物》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是原湖南省地方文献研究所所长(湖南方志馆馆长),是国务院首批国学文化专业人才考评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部中国国学研究院孝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华孝文化学会会长,湖南省史志界书画家协会主席,国务院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地方志年鉴》(2017)全国著名专家选介人物,美国《名家》(2009年第5期杂志封面人物),《2016年度中国艺术金马奖获作品集》封面人物(与刘大为、张海、赵朴初同列)被推荐为湖南省政府智库专家领军人才。他已出版专著18种,待出版著作23种,公开出版发表个人成果达1200多万字。是每年呈报国务院之《中国地情报告》《中国方志发展报告》主笔之一。是海内外百余家媒体专访人物。
  我们应当为能有幸在他的旗帜与率领下,凝聚一堂,为湖南炎黄文化王氏专业的研究、繁荣而奋斗,奉献自己的才智而感到荣幸与自信!
  更应当自觉高举习近平主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