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平安“守护者” 王爱国

2018-03-21 10:45:04来源:《青海日报》

打印 字号: T|T
原标题:平安“守护者” 王爱国
本报记者 魏 爽
他,工作在禁毒一线12年,时常在刀尖上行走,与“毒”较量,成为禁毒大队里响当当的“缉毒先锋”;他,从警21年,做过管区民警、刑警、禁毒民警,成绩显赫,多次立功受奖……他就是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禁毒大队大队长王爱国。
“穿上这身警服,就肩负起了打击毒品犯罪的职责和使命。”今年42岁的王爱国,从参加公安工作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到所热爱的事业中,查缉毒品、打击犯罪、顶风冒雨、披星戴月。缉毒警察的生活,每天都在经受血与火的考验,经历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砰……”一声巨大的撞击声过后,在西宁109国道一辆高速行驶的微型面包车被追随的一辆轿车猛烈撞停。随后,小轿车司机迅速下车逼近面包车,并立即将惊魂未定的面包车司机制服倒地。这一幕,既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也并非是影片的拍摄现场,而是王爱国临危处置一起贩毒团伙逃窜的场景还原。而这样危险而激烈的场景王爱国和同事们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禁毒工作虽危险,但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免受毒害,我们就要冲在一线打击犯罪。” 王爱国坚定地说。
回忆这些年的一线工作,最让王爱国觉得后怕的还要算2010年1月那次抓捕行动,当时,缉毒大队得到一个重要线索,一名叫马某的男子在西宁地区大肆贩卖新型毒品。在王爱国的指挥下,4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然而,主要嫌犯马某仍逍遥法外,王爱国一鼓作气,又开始抓捕行动。在抓捕过程中,王爱国冲在最前面,反侦查能力极强的嫌疑人马某掏出自制手枪开枪拒捕。“所幸当时的第一发子弹是哑炮,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王爱国回忆起这一幕,依然感觉惊心动魄。最终,专案组从嫌疑人所携带的挎包中发现另一支自制手枪和子弹3发,查获毒品冰毒200余克,麻古140余粒。随后,在嫌疑人马某的租住房内查获冰毒800余克,六四式手枪子弹5发,吸食毒品用的冰壶一个。最终,“8·20运输毒品案”和“1·19特大武装贩毒案”这两起案件画上了句号。
2017年9月,根据线索得知将有大量冰毒通过邮寄的方式进入西宁市,作为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王爱国立即组织侦查员们展开调查,经大量摸排走访和调查取证,在锁定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掌握包裹投递点及运单号等信息后,迅速制定抓捕计划。狡猾的毒贩突然改变主意,在连续蹲点一天未果后,王爱国和战友分析案情发展,通过走访摸排,最终在家中将其抓获,在审讯嫌疑人的过程中又得知有一名青海籍男子驱车将从四川运输毒品至西宁贩卖以获取暴利。王爱国又一次抓住线索紧紧不放,掌握到这名男子进入青海后要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换车再进入西宁辖区的信息后,王爱国和同事连夜驾车赶往循化县抓捕嫌疑人。在路上,王爱国收到了父亲病危的电话,“当时真的是忠孝难两全。”最终,王爱国和同事们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可就在回西宁的路上,王爱国的父亲病逝了。“如今,父亲虽然不在了,但好在犯罪分子都已经落网,也算是一种欣慰。”王爱国说着,却难以遮掩泛红的双眼。
“他每一次办案,我都希望他平安顺利,希望我们的缉毒民警立更多的战功,打击更多的毒贩。”王爱国的妻子说。在禁毒一线的艰辛历程中,王爱国舍“小家”,顾“大家”,有辛酸,有泪水,也有幸福和欣慰。近年来,他多次被上级部门授予“破案标兵”“优秀侦查员”“破案能手”等称号,先后荣立三等功5次。
每一次立功的背后,都是一个险象环生的故事,在禁毒一线的战场上,还有许多与王爱国一样的禁毒民警,他们用智慧和生命守护着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平安“守护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