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两塔-王审知留下的福州名片

福建王氏网福州讯(王磊、林陶然)因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足而立,福州别称“三山”。而于山的白塔和乌山的乌塔遥相呼应,构成“三山两塔”的格局。这是闽王王审知治闽近三十年,留下的福州城市名片。

开平元年(907年),王审知在大城南北增筑月城,大城夹在其中,人称“夹城”。因南门外一带地势低洼,又建城墙以防洪。是时全城略呈圆形,越王山(屏山)、九仙山(于山)、乌山均被圈入城中。“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中”的城市景致,就此形成。


三山之中,以乌山风景最佳。从唐朝至今,乌山一直是榕城著名的风景胜地,被称为三山之首。素有三十六奇观之称的乌山,怪石嶙峋,林壑幽胜,这里有古人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达200多处。许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都在山上留下诗文和题记。

在乌山东麓,“三山两塔”中的乌塔便耸立于此,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乌塔,原名“崇妙保圣坚牢塔”,它的前身是唐贞元十五年所建的“净光塔”,原是木质结构,后因战乱被毁。闽王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准备在旧址上重建九层宝塔,方到第七层,王延曦被臣属所杀,工程遂告结束。塔身用青色花岗岩砌造,外表略带乌黑,故名“乌塔”。乌塔有一传说,相传只要顺时针方向绕乌塔7圈,心中虔诚祈祷,就能实现心愿。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中心,最高处海拔58.6米,面积11.9公顷,整座山形状如巨鳖。相传战国时有一支“于越族”迁居于此,因而将这座山取名为"于山”。

白塔位于于山西麓,系唐天元年公元904年,王审知为了纪念他死去的父母和哥哥(王潮)而建,原名为“报恩定光多宝塔”。

福州镇海楼位于屏山之巅,是福州知名景点之一。镇海楼建于1371年,曾与黄鹤楼、岳阳楼、烟雨楼等并称为中国九大名楼,是当时中国东南沿海三大镇海楼之一。明洪武四年驸马都尉王恭负责砌筑石城,称为福州府城。府城北面跨屏山,南绕于山、乌山。当年登样楼可以望见大海,所以又名镇海楼。登楼可远瞰闽江口乃至东海。当时为土木结构。明代遭遇大火,重建后,改为砖石结构。传说,建塔时挖地基,挖出了一颗巨大的夜明珠,塔因此得名。白塔建好后的第二年(905年),王审知又在塔下建了一座寺庙,称为定光塔寺,现称定光寺。

古老的曲调穿越岁月幡然新生。一千多年间,岁月的风雨让福州城内的三山两塔饱受沧桑,也让它们重焕生机。抽离了原先的生活情境,而成为特殊的文化载体。

今天,几乎每一个来到福州的人,都会怀想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它像一本不会褪色的相片集,一眼望过,千百年如梦浮生。它是遗存,也是物证。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