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安庆:考古专家现场查看 王氏族人无偿捐赠

2018-01-24 10:22:00来源: 安庆网络广播电视

打印 字号: T|T
2018年1月5日,我们节目报道了,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黄石村王氏族人迁坟时,从祖先墓葬中挖掘出土了一块包裹了600年前稻谷的块状物的消息,安庆市博物馆的专家跟随记者赶往了现场。
(宜秀区白泽湖乡黄石村村民王富本同期声)人家陪葬金银,我们老祖宗陪葬稻谷,这个意义肯定,有他特定的意义,另外一个这个稻谷,保存的这么完好,感觉到奇怪,人家两百年了骨头都烂了,木料烂了,但是稻子没烂,这就是一大奇怪。
现场,市博物馆的几位专家对这块包裹着稻谷的块状物进行了仔细查看,他们告诉王氏族人,古时候的墓葬中,粮食是常见的陪葬品之一。
(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胡荣贵同期声)像这个一般来讲的话,他的家人希望他,升天以后,下葬以后,衣食丰行,不愁穿不愁吃。
但是,像这块包裹着稻谷的块状物,在安庆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胡荣贵同期声)到目前像这样发现的话,还是第一次,像你讲的话,放在那罐里的话多些。
那么,600年前的稻谷为什么能够完好地保存到今天呢?市博物馆考古部的胡主任推断,坟地的土壤酸碱度合适,棺椁密封性好是主要原因。
(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胡荣贵同期声)这个怎么讲,它是用纸或者用布,包得很严实,把它放下去的,然后再经过土加埋,因为它不见空气,不见空气啊,它的氧化速度比较慢,然后它现在才保持这样子。
在现场,王氏族人还做出了一个让专家们钦佩的决定,那就是把从祖先墓葬中挖出的石砖墓志铭、大小陶罐等物件,全部捐献给安庆市博物馆。
(宜秀区白泽湖乡黄石村村民王贵彬同期声)捐到博物馆给世人,看一看这个嘛,我们也不懂这个。
安庆广播电视台天天直播记者陈恒、胡军报道。
【编后】目前,安庆市博物馆新馆正在建设中,欢迎藏家通过捐赠鉴展,交换等方式为安庆博物馆建设出一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