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十八家王氏抗战英雄——王传印


抗战英烈王传印,以身报国垂青史
亥寺24122门甲安公嫡孙王传印,1920—1937.12.11,壮烈殉国的抗战英烈,家族成员号1112412242M。
据传印的侄子们说,他们听父辈们生前讲过,传印十三岁时(1932年),在土匪队伍攻打塔子山寨时被土匪们劫持走。当时正是民国时期,社会凋敝混乱,土匪刀客横行于世。土匪肆意烧杀抢掠,对劫持到的小孩作为人质,进而向家长敲诈赎金。但传印被抢走后,土匪头子的压寨夫人十分爱见他的聪明气质,家长出多少钱也不让赎,说的是他们就没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民党为了抗战,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征兵扩军。传印被土匪劫持后不久,驻防湖北襄樊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团48师就将传印所在的土匪队伍全部收编入伍。1937年12月7日,48师奉命由湖北移师南京,驰援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是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军展开的作战,于1937年12月1日打响。因敌我力量悬殊,国军虽英勇抵抗,但却节节败退。
12月11日,日寇第16师团出动10余架飞机,30余门大炮,并且以坦克掩护步兵来围攻刚刚驻防南京北郊杨坊山和银孔山的国军48师阵地。国军将士虽奋勇抵抗,但最终全师覆没。
小诗《杨坊山.银孔山》这样描写这场战事的凄凉和悲壮: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早晨,
数倍的兵力,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倭寇向杨坊山、银孔山发起攻击。
太多的悲壮,
太多的激烈。
炮弹地毯式落下,
遮天蔽日的飞机雨点般扫射。
老化的武器,落后的装备,
更有疲劳——湖北到南京的跋涉。
一场非等量的肉搏,
一场明知不能胜利的防御战。
没有谁后退一步,
只有“人在阵地在”的宁死不屈。
每一道壕沟反复争夺,
每一次拼刺刀血肉横飞。
打光了子弹用石头,用牙齿,
与敌人同归于尽。
重伤员拉响手雷,
最后一个人战斗到最后的一息,
中国军人视死如归。
二八八团第三营驻守杨坊山,
除一人重伤获救,其余人以身殉国。
银孔山由二八三团第一营驻守,
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两座山血流成河,
两座山尸横遍野。
两座山从此记入抗战的史册,
两座山从此注入凝重庄严......
我们的族人王传印就是在此银孔山保卫战中以身殉国的全部官兵中的一员,牺牲时他年仅17岁。
南京保卫战只打了13天,到12月13日,中国军队虽付出了阵亡5万人的代价,但最终使南京失守沦陷。紧接着,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使30万中国同胞遇难。
传印是当之无愧的抗战英烈。他牺牲后,父亲永栋和母亲吕永贵也曾收到过国民政府颁发的抗日烈士证书和传印临上战场前的一张照片(见篇首),刚开始也曾领到过政府发放的烈士遗属抚恤金,但不久就没了。尤其是对于传印牺牲的进一步信息,一直是他的父母、兄弟和妹妹一辈子的心结,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老人们都带着这个未能了却的心结一个个地离开了人世。
王万欣,60岁,传印弟传一的次子,家族成员证号11124122432M.南阳市化肥原料公司退休职工。他怀着家族代代固有的忠孝心肠,近年来一直关注并思索着去完成祖、父辈未了的心愿。
2015年5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搜集整理出千千万万抗日烈士中的20万烈士的档案对社会开放,万欣听说后激动不已,立即萌发了寻找二伯传印信息的想法。2017年7月26日,万欣又看到《南都晨报》刊登的南阳82岁的胡玉庆老人苦苦寻找抗日阵亡父亲牺牲信息60年的原始资料最终成功的报导后,立即找到胡先生领教寻找途径。按胡先生的指点,万欣8月3日与位于南京的第二历史档案馆利用处取得了联系,并发去了传印的相关信息。档案馆非常负责,不到20天时间就查出了传印的档案,8月24日,万欣就收到了档案馆寄发的有关传印的原始档案的复印件。


抚恤金审批文件上盖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印章和主席林森的签章以及中华民国行政院的印章和行政院长孔祥熙的签章
据此档案知,传印生前部队系当时国民军48师142旅283团3连,已由下士晋为中士。他是这份《死亡官兵调查表》所载292名阵亡官兵中的一员。表中还载他的“死亡类别”为“抗日阵亡”,“死亡地点”为“南京”,“遗族姓名”为“父永栋、母吕氏”,“一次性恤金数目”为“130元”,“年恤金数目”为“70元”。抚恤金审批文件上盖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的印章和主席林森的签章以及中华民国行政院的印章和院长孔祥熙的签章。
传印的牺牲信息档案找到了,所有家人和亲戚,都为之激动不已。万欣打算择日亲赴南京银孔山,祭奠二伯的亡灵。他想,二伯的尸骨肯定不能找到了,也不会有坟墓,但只要能找到他牺牲的地方,那怕带回那里的一把泥土,撒在爷爷奶奶的坟前,再为二伯立块纪念碑,也算是对九泉下的爷爷奶奶和父辈们有个圆满的交代。
传印宗亲,您安息吧!您为国捐躯,虽死犹荣!您是我们家族的骄傲,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您永远活在我们家族后人的心上,活在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上!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