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王旦墓现状令人堪忧
一代名相王旦
李济民王旦,北宋名相,在真宗时为相十八年,死在宰相之位,死后被谥为“文正公”。他死后多年还被文人学士赞扬,示为楷模,宋仁宗还亲笔御书为他题碑额“全德元老”,在大宋绝无仅有。生拜宰相,死谥文正,是士大夫的“春秋大梦。有宋300年,久居宰相之位,死有“文正”之谥者,只有王旦一人。
王旦有许多故事。
首先的故事不是他的故事,是他父亲王祜的故事,也是“三槐堂”的故事。王祜对赵匡胤讲不要滥杀无辜,要用全家百余口性命去保魏州节度使符彦卿的人头,从而避免了宋朝初年的一场动荡。王祜不顺从皇帝的旨意,不但没当上宰相,反被贬到襄州。临行前在院内植槐三裸,意寓“祜有阴功,必得阳报,后世必出三公”,以发泄皇上对自己处置的不满。可他的儿子王旦偏偏当上了 “三公”,他植槐的故事也就有了,也就有了人们对“三槐堂”的赞誉,也就有了苏轼的《三槐堂铭》,也就有了 “三槐堂”。后来也就有了赫赫有名的天下王氏四大王之一——“三槐王”。真正的三槐王氏从王祜那里繁衍,到现在仅一千年多一点,怎么也达不到现在有人统计的四千七百多万人(占中华王氏的40%还多),许多人自称是三槐后裔,无非是占“三槐堂”和王旦的光,感觉这些事情的确是王家光彩的故事,以至于在海内外修建了一千多所“三槐堂”。
“三槐堂”的精彩故事虽说是老子主演的,和儿子出色的出场是分不开的。王旦的故事也和另一个名人,同朝为官的寇准是分不开的,而寇准在这里扮演的却是“反面”角色。在真宗面前,寇准曾多次小气地揭王旦的“短儿”,王旦却常论寇准的长处。真宗把寇准常打“小报告”的事告诉了王旦,王旦却说自己有许多过失的地方,寇准敢于上报,体现了他的忠心正直。直到王旦临死前还荐寇准为相,当寇准再次讲王旦“坏话”时,真宗告诉他任宰相为王旦所荐,使寇准羞愧难当。寇准历史上是一位名相,可见王旦这位宰相更了不起了。
王旦主政十八年,政绩昭著,大家称之为“太平宰相”。报人于茂世先生曾这样评介:名气上,王旦似乎还不胜寇准、范仲淹等北宋名相;功业上,寇准、范仲淹等北宋名相恐怕要“稍逊风骚” 了。
王旦一生清廉,为官从不贪婪。据记载,所居住所非常简陋,皇上要为其修缮,被他所拒,仍以先人旧所居住;其任人唯贤,对自己的亲人从不提拔任用,他的三个儿子直到他去世后才得到升迁。他死后留下“文正遗训”,对子孙进行了训导和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另一位名相范仲淹曾评介王旦说“王文正公旦为相二十年,人莫见其爱恶之迹,天下谓之大雅”。
由此可见,王旦可据北宋“第一名相”的角色了。
王旦墓
据今998年前10月的一天,一代名相王旦“为国捐躯” 了,他的死震天动地,成为全国的头等大事,宋真宗悲恸不已,一连三天不上朝。虽说王旦留下遗言,在墓葬事上,要剃光头发、穿上僧衣下葬;要求不立碑,不搞石人石马,就是不“大操大办”,宋真宗也会隆重安葬这位为国家社稷操劳十八年的“宰相”的。
当时是怎样操办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当时肯定是遵照了王旦的遗愿没有立碑、建造神路,设石人石马的,因为在38年后,到了宋仁宗时代,仁宗念王旦的功绩,才以礼为王旦建造了墓园,才有了欧阳修的《太尉文正王公神道碑铭》。
王旦的墓有碑铭、神道、石人石马,有三道牌坊,规模仅次于皇帝的墓葬。解放前一外国人曾到王旦墓一游,给我们留下了一张宝贵的照片,使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王旦墓的规模宏大。
王旦的墓地不但葬有王旦,还有他的子孙,包括宋史中在册的十一位名人。这是一个名人墓群,恐怕在全国也很少见。
我是开封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是搞“三槐堂”文化研究和复建“三槐堂”的,早想谒拜王旦墓了。2014年8月16日这天,由王旦的后裔王用贤老先生和王旦墓地所在地独乐岗村委会副主任胡向东陪同我们来到王旦墓所在地。我终于来到了我所敬慕的曾是改变国家命运伟人的墓前,我震惊了,我悲痛了!我半天无言。
这里一片荒芜,坑坑洼洼到处是碎砖石块。
没有石人石马石狮子的影子,连一个坟包都没有。
见到的是一圈围墙,这里已被征租,要建成厂房了。
胡主任给我讲了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上世纪50年代未大练钢铁,这里的石人石马也遭了殃,本来练不成钢铁的“它们”被练成了石灰。
三道牌坊也在“文革”中消灭,这是“四旧”。
上世纪70年代社员在这里挖土,竟然挖出了金耳环、金手镯和其它饰品,他 们怕分不公,去银行卖了4000多元,每人分了80多块钱。
到了80年代未,这里突然来了一些南方人,要高价租地挖鱼塘。他们在这一块地位挖了五个鱼塘,这些人和北方人不同,白天休息,夜间干活。更为奇怪的是这些人出了钱挖好了鱼塘却不放水养鱼,却一下子失踪了。后来人们发现地上有许眼子,有内行的人说是“洛阳铲”留下的杰作。
这里曾有一些石人石马留在这里,说被人运走了,现在铁塔公园里的石人石马就是的。还有一对石狮子,和龙亭前的石狮子一般大,两年前才被人偷卖了。
这块地前面是一个厂,占的就是墓地的神道,一个农民说他们围住院墙后曾用挖掘机挖地,挖有六七米深。当时有的农民不乐意了,挖那么深,以后我们还怎么种地?
现在这块墓地又被砖头墙圈住了,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有一个崭新的工 厂出现在这里。
我们要行动
从王旦墓那里回来,大家心情非常沉重,我们为我们这个开发研究“三槐堂”的公司没有尽到责任而羞愧。
好在这事已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2014年7月《开封日报》上刊登的《独乐岗:宋韵悠长人文厚重》这篇介绍王旦墓的文章就是开封县委宣传部策划 的。
羞愧之余,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之余,我们得出了几个措施。
呼吁。我们要写出《一代名相王旦墓现状令人堪忧》的文章,让一些宋文化专家、历史学家、文化产业专家签字,如程民生、王立群、李玉洁、张家顺、沙旭升、宋喜信、郭书学、魏振中、宁富海、郑金河、王顺兴等在开封有影响的人物共同呼吁,保护开封唯一的一个名人墓,保护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相墓”,保护开封大宋文化不可缺失的文化遗产。
向领导汇报。开封市委书记祁金立在我们两次汇报开发“三槐堂”的工作时,他均表示要来“三槐堂”遗址调研。我们要利用他来调研的机会,向他汇报王旦墓现状,引起市领导的重视。
向王家反映。据有关部门统计,王氏已成中国第一大姓,海内外王氏不乏大企业家和有钱人。在当前中华民族各姓氏都在寻根问祖、修缮祖庭祖墓的热潮中,我们相信一定会有王家有志之士站出来来保护王氏家族为数不多的文化遗址的。
同当地合作保持现状。今天我同王旦墓所在地村委会胡主任谈话时讲,一定要保护好这块墓地,不能让人家开发了。并说我们要联合起来修建王旦墓,搞成一个文化产业基地,对村里有持久的利益,不能搞一锤子买卖。我们公司要与独乐岗村接触,逐步形成合作修建王旦墓或我们独立修缮王旦墓。
王旦墓要成为文化教育基地和王氏祭祖的圣地。我们计划先把这块地征租过来,在与市文物部门共同对整个墓园进行勘探、发掘、保护。首先考证出王旦墓以及王素墓等数位王旦后裔(宋在史册的就有11位)墓葬位置(因为这里被黄河水淹过,墓碑应该不被破坏),再对每个墓葬进行修整(注入文化)。在地下的我们原地不动,在上面修建一个大棚进行保护,同时将墓园进行美化修建,将王旦墓打造成文化教育基地和海内外王氏祭祖朝地。
若做到这些,王旦在天之灵也会慰藉的。
是的,我们要行动了。
2014年8月16日于三教堂
(作者系开封三槐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