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王氏人物选录(下)
据传王家坊在山西为官时,有一次返乡路过桐庐县,受到桐庐知县的热情设宴招待,席间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相聚饮酒吟诗极其欢快。王家坊见有一青年面貌清秀谈吐儒雅,问其家情知是桐庐白云源人,姓傅名蕴卿,很是喜爱,只是家境较贫。王家坊有个弟弟王家凯,生有三个女儿,王家坊有意将傅蕴卿与弟弟大女儿结成连理,邀其到分水家中玩,后来傅蕴卿到弟弟家入赘,成为王家凯的大女婿。据民国《续修分水县志?人物》载“傅德选,字蕴卿,桐庐人。孤苦好学,未冠入府庠,即课蒙养母,母病尝刹股和药以进。母卒无以为家,入赘分水王氏,与张曰珹、臧承宣为僚婿。切靡诗文,学识益进,分之后生竞师之,珹早世,德选与承宣同膺丁酉,选拔贡,京师将就八旗汉教习,会政变遂拂袖归。讲习之余,左右地方政事,颇著贤劳。庚子秋,袁太常(袁昶)招之北上,甫至省垣而拳乱作,太常殉国,遂留省。集浙东名士刘焜、郑永僖、杜师预,倡议彚办金、衢、严、处四府团练习,手订条陈上之,浙抚以绌于费不果行,懊丧而归。明年遂卒,葬天禄山(今分水镇砖山村)。”
次女嫁给分水百江前山村的张曰珹(1867-1894),清末邑廪生,广有文名,且富胆识,经商茶叶销往上海苏州,还经海道销往辽东营业十分兴隆。惜其英年早逝客死吴江,只度过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
三女嫁给光绪二十三年拔贡臧承宣(1868-1943),臧承宣乃分水一代名儒,曾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主编《光绪分水县志》,又于民国十二至十五年帮助桐庐县纂修《桐庐县志》,复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主修《分水县志续集》。对桐庐及分水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家坊弟王家凯的三个女儿嫁的都是文人、能人。傅蕴卿死后一时家道中落,傅生有二子一女,长子王狮、次子傅文彪、女儿傅文溶。其时三个子女尚小,在家做砍柴牧羊等事。臧承宣看到这种境况非常悲忧,处在人生最好时段的青少年,是求知欲最好记忆力最强的岁月,如果荒废学业那是要贻误终身的啊!于是他资助连襟傅蕴卿的三个子女继学。这对后来延续书香,培养下一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长子王狮(又名傅文渊)毕业于浙江陆军测量专门学校,曾任浙江实业厅科员、陆军参谋部测量局科员、余姚县政府建设科科长。王狮有四子,其中第四子王镇中,1930年11月出生,曾任铁道部第二铁路工程局机电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姆贝亚大修厂厂长。在修筑大三线成昆铁路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夫人欧阳凰,二十八世欧阳本达次女,属祖字辈,1935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济南铁路工程学校,并分配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工作直至英年早逝。曾任高级工程师及铁二局计划处预算科长等职,并多次荣获局级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先后参与了大三线及云贵川铁路工程建设,为中国的铁道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是中国大三线铁路卓越的建设者。
王镇中与欧阳凰长子王辉耀1958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中囯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等。王辉耀夫人苗绿,博士,出生于四川成都,现担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会北京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等职。
长子女儿王安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在摩根斯坦利?贝恩公司工作,现在宾大沃顿商学院读MBA;长子儿子王安东,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毕业,现在大摩公司工作。王镇中与欧阳凰次子王辉进,1960年9月出生,留美双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创始人之一,美国KOCH公司中国总经理。次子儿子王嘉轩,女儿王嘉妮,目前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
傅云卿次子傅文滮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三期,曾任陆军少将,中央第六师团长潼关城防司令、湘鄂赣边区游击总司令驻桂办事处长、兼二九军军部驻桂办事处长。
傅云卿女儿傅文溶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分水县立毓秀女子学校校长。傳文溶的儿子王三一(1929.1——2003.8)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荣获二等功。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范治纶等,中南院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院总工程师、高级咨询。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水利水电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桐庐县至今唯一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三一院士的工作成就和道德文章非常感人至深。限于篇幅,作简要记述:自1953年开始,主持或参加设计的工程有上犹江、柘溪、白莲河、乌江渡、东江、大广坝、三板溪、沅水、红河水、乌江等以及国内外多座大型水电站设计审查和咨询工作,是三峡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他在水电站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高建树和创新,尤其在高坝设计、复杂地基处理、泄洪消能、总体布置等方面更有所长;突出体现将多专业、多学科、及新技术的总合集成,从而达到总体上的经济和安全,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他极为重视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乌江两岸悬崖陡壁、溶洞、暗河和地质软弱结构等复杂山体形成的历史,从而构思设计,创新突破,其技术领先于国际水平。在龙滩水电站优化设计上,缩短工期一年,节约投资约2亿元,提前发电的效益可达数十亿元。他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学风严谨,思维辨证,他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要不断有新构思,在取得成绩后要常反思不足。
他品德高尚,为人谦逊,不摆总工的谱,绝无大师的脾气,没有院士的架子,平易近人。他是中南院的总工程师,但他经常背着东西挤公共汽车去办事。有次水利发电杂志要出一期专辑,请他提供稿件,他认真撰稿,但在最后出刊时,王三一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文革”期间,王三一挨整。有一个人,当着一百多人的面上去打了王三一一个大耳光。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文革”结束后,王三一恢复了工作。他当总工时又管着那个曾打他耳光的人。对待特殊时期的历史,王三一没有计较。他以宽广的胸怀处理这种关系。他认为那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因此照样提拔他使用他。这使那个当年打他的人,使了解此事来龙去脉的人都深受感动。1990年后他患得肝病,患病期间他仍全身心高强度地继续工作,致病逐渐转为肝癌。大家多次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但他对此都置若罔闻。病重期间,王三一院士还就城陵矶防洪控制问题向中国工程院写下了3000余字的建议书。2003年初,长子王路被选为海口市副市长,病卧在床的王三一给儿子写信,告诫他要做一个好官、清官,我们就十分欣慰了。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和培养年轻一代;他工作勤奋忘我,始终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的水电事业,是一位为祖国水电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专家和大师。
王三一祖父王秉融,清乙酉拔贡,曾任淳安县知事。王三一父亲王恩渥,毕业于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曾任陆军少将后方第六医院院长、后方勤务部卫生处主任。王三一长子王路,1963年2月生, 研究生学历, 理学博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现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农工党海南省委会主委。王路夫人邓贤祝,1963年10月出生,四川遂宁人,汉族,大学学历,理学学士学位,工程师,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南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调研员、处长,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任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次子王征现任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院长。
分水王氏一族人才济济,能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除了遗传的基因外,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后人能重视文化教育,继承了爱国爱家乡、勤奋务实与清正廉洁的家风。
次女嫁给分水百江前山村的张曰珹(1867-1894),清末邑廪生,广有文名,且富胆识,经商茶叶销往上海苏州,还经海道销往辽东营业十分兴隆。惜其英年早逝客死吴江,只度过了短暂的二十八个春秋。
三女嫁给光绪二十三年拔贡臧承宣(1868-1943),臧承宣乃分水一代名儒,曾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主编《光绪分水县志》,又于民国十二至十五年帮助桐庐县纂修《桐庐县志》,复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主修《分水县志续集》。对桐庐及分水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王家坊弟王家凯的三个女儿嫁的都是文人、能人。傅蕴卿死后一时家道中落,傅生有二子一女,长子王狮、次子傅文彪、女儿傅文溶。其时三个子女尚小,在家做砍柴牧羊等事。臧承宣看到这种境况非常悲忧,处在人生最好时段的青少年,是求知欲最好记忆力最强的岁月,如果荒废学业那是要贻误终身的啊!于是他资助连襟傅蕴卿的三个子女继学。这对后来延续书香,培养下一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长子王狮(又名傅文渊)毕业于浙江陆军测量专门学校,曾任浙江实业厅科员、陆军参谋部测量局科员、余姚县政府建设科科长。王狮有四子,其中第四子王镇中,1930年11月出生,曾任铁道部第二铁路工程局机电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中国援建坦赞铁路姆贝亚大修厂厂长。在修筑大三线成昆铁路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夫人欧阳凰,二十八世欧阳本达次女,属祖字辈,1935年6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54年毕业于济南铁路工程学校,并分配到铁道部第二工程局工作直至英年早逝。曾任高级工程师及铁二局计划处预算科长等职,并多次荣获局级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先后参与了大三线及云贵川铁路工程建设,为中国的铁道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是中国大三线铁路卓越的建设者。
王镇中与欧阳凰长子王辉耀1958年7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中囯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组部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家组组长等。王辉耀夫人苗绿,博士,出生于四川成都,现担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会北京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等职。
长子女儿王安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曾在摩根斯坦利?贝恩公司工作,现在宾大沃顿商学院读MBA;长子儿子王安东,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毕业,现在大摩公司工作。王镇中与欧阳凰次子王辉进,1960年9月出生,留美双硕士,博士研究生,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创始人之一,美国KOCH公司中国总经理。次子儿子王嘉轩,女儿王嘉妮,目前在北京国际学校读书。
傅云卿次子傅文滮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三期,曾任陆军少将,中央第六师团长潼关城防司令、湘鄂赣边区游击总司令驻桂办事处长、兼二九军军部驻桂办事处长。
傅云卿女儿傅文溶毕业于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曾任分水县立毓秀女子学校校长。傳文溶的儿子王三一(1929.1——2003.8)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荣获二等功。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著名水利学家黄万里、范治纶等,中南院设计研究院工作,曾任院总工程师、高级咨询。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被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水利水电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桐庐县至今唯一的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三一院士的工作成就和道德文章非常感人至深。限于篇幅,作简要记述:自1953年开始,主持或参加设计的工程有上犹江、柘溪、白莲河、乌江渡、东江、大广坝、三板溪、沅水、红河水、乌江等以及国内外多座大型水电站设计审查和咨询工作,是三峡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他在水电站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均有较高建树和创新,尤其在高坝设计、复杂地基处理、泄洪消能、总体布置等方面更有所长;突出体现将多专业、多学科、及新技术的总合集成,从而达到总体上的经济和安全,赢得良好的国际声誉。他极为重视第一手资料,认真研究乌江两岸悬崖陡壁、溶洞、暗河和地质软弱结构等复杂山体形成的历史,从而构思设计,创新突破,其技术领先于国际水平。在龙滩水电站优化设计上,缩短工期一年,节约投资约2亿元,提前发电的效益可达数十亿元。他业务精湛,勇于创新,学风严谨,思维辨证,他认为设计是一种创造,要不断有新构思,在取得成绩后要常反思不足。
他品德高尚,为人谦逊,不摆总工的谱,绝无大师的脾气,没有院士的架子,平易近人。他是中南院的总工程师,但他经常背着东西挤公共汽车去办事。有次水利发电杂志要出一期专辑,请他提供稿件,他认真撰稿,但在最后出刊时,王三一没有署上自己的名字。“文革”期间,王三一挨整。有一个人,当着一百多人的面上去打了王三一一个大耳光。这可以说是一种奇耻大辱。“文革”结束后,王三一恢复了工作。他当总工时又管着那个曾打他耳光的人。对待特殊时期的历史,王三一没有计较。他以宽广的胸怀处理这种关系。他认为那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因此照样提拔他使用他。这使那个当年打他的人,使了解此事来龙去脉的人都深受感动。1990年后他患得肝病,患病期间他仍全身心高强度地继续工作,致病逐渐转为肝癌。大家多次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但他对此都置若罔闻。病重期间,王三一院士还就城陵矶防洪控制问题向中国工程院写下了3000余字的建议书。2003年初,长子王路被选为海口市副市长,病卧在床的王三一给儿子写信,告诫他要做一个好官、清官,我们就十分欣慰了。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动着每一个人。
他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和培养年轻一代;他工作勤奋忘我,始终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摆在第一位。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的水电事业,是一位为祖国水电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专家和大师。
王三一祖父王秉融,清乙酉拔贡,曾任淳安县知事。王三一父亲王恩渥,毕业于浙江医学专门学校,曾任陆军少将后方第六医院院长、后方勤务部卫生处主任。王三一长子王路,1963年2月生, 研究生学历, 理学博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现任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农工党海南省委会主委。王路夫人邓贤祝,1963年10月出生,四川遂宁人,汉族,大学学历,理学学士学位,工程师,1986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南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副处长、调研员、处长,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处长、机关党委副书记,2013年11月任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副主任。次子王征现任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院长。
分水王氏一族人才济济,能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祖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除了遗传的基因外,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历代后人能重视文化教育,继承了爱国爱家乡、勤奋务实与清正廉洁的家风。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