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院长别事

2017-11-03 10:41:09来源:深圳晚报徐霄杨

打印 字号: T|T
深圳。荷兰花卉小镇。深圳文化圈的一个据点。
 
王院长的据点在一个弄堂的尽头,颇有偏安一隅的味道。
 
与其他文化据点不同,王院长的据点可说是文化活色生香,艺术琳琅满目,而且别具一格——有静思的如来,有摇曳的兰花,头顶偌大的天井,脚下戏水的鱼儿;朱墙,灰瓦,挑檐,柴门,还有一堆你看不懂又舍不得的杂物。
 
大家都叫他王院长,是他早期“深圳南山书法刻字艺术院”的头衔使然,还是对他当深圳工艺美术礼品行业领军人物的怀念;但我更愿意把他老人家看作这个院子的院长。
 
因为王院长今天的作派,就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王院长的“冬夏”已过去六十三个年头,但王院长的“春秋”至今没有人能画出写出刻出让人铭刻在心的光景。
 
韶华已逝,逝水流年。
 
王院长的“彩墨春秋”只有他老人家巨橼自杼,旁
者只能自观其“冬夏”之变,自观其“冬夏”之美,自观其“冬夏”之胜景。
 
不用再赘叙王院长的艺术春秋,因为当你踏进这三进三出的院子,你就能看到津门“汉沽版画”“汉沽刻字”的鲜明痕迹;你目睹更多的是“嘉彩艺术”“汉苑艺术”“本来艺术”等等鹏城文化艺术之旅的一个个坐标。
 
王院长的朋友圈可说是无边无沿,上至达官,下至布衣,只要谈得拢,沏茶一杯,石磨茶台请坐,天南地北古往今来地聊,艺术的火花一次次点燃,创意的灵动一次次迸发,生活,应该是生命的气息经久不衰。
 
而每一次朋友的聚会,每一个朋友的谈吐,都在演出一场场文化艺术的话剧,而主角在这些生动的聚会和这些不经意的谈吐中,形象越来越丰满、高大、甚而有了英雄雕像一般的意蕴和升华。
 
对于王院长的描述多其多,善其善;不论是怀念津门艺术生涯的典故,还是思念鹏城工艺美术圈的创新,抑或反思一次次创业的艰辛,他都没有抱怨。即使自己心血精心浇灌的艺术之花被别人采摘,他都义无反顾地前行,继续自己艺术追求的苦旅。
 
在天津美院,在汉沽文化馆,在大庆油田,在大连造船厂;在南山刻字艺术院,在布吉画室,在工艺礼品模具厂,在创意公司;这一个个“小院子”,他都成就了大作为。那些标志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字、画、金石、屏风,哪怕是一把把茶壶,都在述说王院长的“风花雪月”,都在凝固王院长的“刻古铭今”。
 
沧海桑田,还看今朝。
 
《欢喜归来——王欢来书画艺术展》将在天津美术馆如期展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走遍大江南北,王院长不变的就是故乡给他的文化启蒙和艺术滋养。
 
野人怀土,小草恋山。大家尊敬的王院长、王欢来先生,正以他厚积薄发的艺术第二春,回报津深两地朋友的厚爱和亲情。
 
指间的烟雾一点点升腾,散开,聚拢;王院长端详画壁上《紫气东来》,慢慢陷入沉思中;院子外面的市井嘈杂,都化为过眼烟云。
 
王院长继续端坐,看着茶壶升腾的水气,对慕名而来的朋友报以一见如故的微笑,随后一同走进“欢喜如来”的艺术人生。
 
这一个“欢”字好生了得。这一个“来”字恰逢盛世。与其说我们期待“欢喜归来”,不如说我们殷盼艺术圈的“王者归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