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宋.名相王旦

2017-10-23 17:22:53来源:王伯飞

打印 字号: T|T

  王旦,字子明,957-1017,大名府莘县人,天禧元年九月(1017年),癸酉卒,享年六十一岁。其年十一月,庚申。葬于开封府开封县新里乡大边村,又据明.正德山东《莘县志》记后又迁祖籍地。娶赵氏,宋国夫人。生三子,四女。长子王雍,次子王冲,三子王素。王旦长女嫁太子太傅,韩亿;二女嫁兵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苏耆;三女嫁右正言,范令孙;四女嫁龙图阁直学士、兵部郎中,吕公弼。
今年世界各地王氏后人将在十月纪念山东莘县籍名相王旦1000周年…
王言,其先太原,琅琊世系,世居渭南(陕西),唐季占籍魏郡,家大名之莘亭。王言869~930年,生唐懿宗咸通己丑八月十三,仕唐为滑州黎阳令,卒后唐,明宗长兴元年庚寅年,六十三合葬山东东昌府莘县城东北二里,群贤堡。宋,天禧,初。以曾孙王旦贵,累赠‘大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许国公。配姚氏,追封鲁国夫人,子一徹。
王言一王徹一王祜、王祉。
王祜(又作祐)的父亲王徹像
王徹,字伯通,仕至待制左拾遗,追封鲁国公。
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 祐
《五哀诗故尚书兵部侍郎琅琊王公祐》是宋初,著名史学家,诗人王禹偁字元之的诗词。
宋 名人王禹偁记载:
琅琊名父子,少孤起徒步。
贽谒桑魏公,藻监非易与。
抚顶久叹惜,王杨许为伍。
诸侯取为官,佐幕大名府。
主帅杜重威,功大心跋扈。
天骥被絷维,神龟罹网罟。
六师薄孤垒,三面开生路。
主人既释放,宾筵因诖误。
逼胁本非辜,贬谪寻不赴。
折腰纡墨绶,搨翼久未举。
梁竦耻州县,长卿有辞赋。
里行旌邑政,柱史登朝序。
抨弹志不乐,润色才有素。
锦窠应列宿,星垣吟药树。
丹青生帝典,金玉铿王度。
东观秉直笔,南宫司贡部。
时英萃门下,蔼蔼腾嘉誉。
鹏掀六月风,豹蔚七日雾。
多才同列忌,嫉恶奸人怒。
排斥屡专城,织罗仍典午。
名宦颇流离,衣食常贫窭。
文明起代邸,振拔非不遇。
紫微虽正拜,白发已迟暮。
史鱼直有遗,枨也刚不吐。
非才占清列,志欲投兕虎。
英俊在草莱,力能生翅羽。
毁誉两无私,华衮间萧斧。
掌选循故实,尹京耻钩距。
名位仅三事,疾瘵婴二竖。
告满拜贰卿,君恩慰沉痼。
终见哲人萎,萧萧空垅墓。
鲤庭有令嗣,凤阁登仙署。
两制列门生,九原应自许。
苍苍犹足信,吾道似有诉。
余庆在子孙,明明深可据。
最早宋初,文献记载:王祐(宋史又作祜)
宋初,王祐(924年~988年),兵部侍郎,卒。祐,字景叔,魏郡人也。父(王)徹,(后)唐,同光初(925年),与桑维翰同年登进士第,中状元,授,晋昌军节度推官,拜右拾遗。(王)祐,少孤篤志,词学性倜傥,而俊急,遇事辄发中无所隐洎,(桑)维翰入相,祐以父同年门生,裁书自陈,维翰奇之,礼待甚厚,自是文價,益垂鄴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后)汉初(947年),(杜)重威,叛。祐,责授辽州司户参军。(后)周(951年),有天下,历魏县(今属河北)、南乐(今属河南)二(地方的县)令,召赴阙时楚州,有滞狱累遣使,不能決命,祐,鞫之研究其情,即时,具伏還奏拜监察御史。出知光州,转殿中待御史。归闕迁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时,方平蜀,诏命填委。(王)祐,致思敏速,有餘力焉。翰林学士,陶谷见之深加歎伏,迁户部员外郎,集賢殿修撰。
宋,太祖亲征,并门已济河召,祐,谓曰:上黨素为要害之地,汝为吾暂往抽制之,遂知潞州,踰年又知大名府。太祖谓曰:此卿之故乡,所谓晝锦者也。诏還改知襄州,移知潭州。所至皆理,代還以本官知吏部,選事及知贡举。未幾坐事,出为镇国军行军司马。上即位知河中府事徵,为左司员外郎,复判大理寺知吏。部選事拜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受诏撰普照王寺碑经宿上进中外驚,其神速久之,知开封府。以病请告,拜兵部侍郎。至是,卒,年六十四。
王彻一王祐(又作祜)有四子:王懿、王旦、王旭、《宋史》缺记王勉,但宋文献有记王勉是王祐四子。
宋朝时,朱煮在他文献记载《王旦传》
王素像
家谱究讨,历代史书、方志、墓志铭、行状古文集与古代文献与碑文等。都会较为完整而详细的记述,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人物.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要想了解古代人文与发展史、地方方志等不可不读的。随着人物考证增多、史书,名人文集等有关载记为提供很好的佐证。
王巩像
按明代,王胤玉的江苏昆山《重刻明修王氏世谱》记载:琅琊世系,王吉一骏一崇一遵一音一仁一叡一王祥、王览,王览一彦、会、裁、基,王裁一王导(晋相)一王洽一王珣一王曇首一僧绰一俭一骞一规一王褒一鼐一弘直一缄一思恭一希倩一王珪(琅邪王珪)一王海一王邁一王智一王乾一王言一王徹一王祐一王懿、王旦、王旭。
三槐始祖王言一王徹一王祐一王旭一王粹、質。粹一玄,王玄一彜、制,王制一申一僖、億。王粹跟着伯父王旦在吴越地区任州官,后他儿子王玄在宋真宗时就留在江南昆山。按明代崑山古三槐谱记载:唐代王乾的父是王智,非太原龙门王质的儿子王庆存。
宋.丞相王旦世系
一、文正公分支长房世系
宋名相王旦生三子,见《宋史》王雍、王冲、王素。
王旦一王雍(墓志铭记生二子)一王恪、王整;
①王雍一王恪一王實一王持一王纲、王绩。
王恪一王實、王潛、王益。
王潛一王憲、王悊、王應、王忞、王志。
王潛一王應一王過。
②王雍一王整。(略)
二、文正公分支二房世系
王旦一王冲一王庆、王吉、王靖,
①一、王冲一王庆一王顯、王顼;王顯一王甫、王申,
②二、王冲一王吉一王嘉绩、王嘉言,王嘉绩一王澄、王清;王澄一王仕安、王仕華。
王清(生九子)一王瑛、王瓒、王珮、王玥、王瑶、王珊、王璖、王琏、王璫、王琪。
王嘉言一王雲、王霖,王庆一王顼一王露。
③三、王冲一王靖一王古、王耆,王古一王诚一王邈、王邁。
③四、王冲一王靖一王耆一王訢、王谞,王訢一王迢,王谞一王逖(上海三槐祖)。
三、懿敏公分支长房派
王旦一王素一王厚、王固、王堅、王巩、王本、王硕、王凝、王常、王奥(素生九子)。
①王素一王厚一王奇一王倓一王道、王隨。
②王素一王固一王立、王文、王襄、王育、王齐,王立一王藻、王蕴,王藻一王胄,王蕴一王嗣,
③王素一王堅一王祐、王禔、王禧、王祉,王禔一王晟,王禧一遹,王祉一王似一王遇,王祉一王倧一王斌、王炭攴,
④王素一王巩一王时一王颜、王華,王颜一王惇、王性,王时一王然一王志、王学之,王巩一王由一王謨,王巩一王皋一王易一王繪、王繍、王纁,王皋一王镡一王纂,王皋一王允一王紵、王綗。
⑤王素一王本一王觉、王覿,王觉一王肇、王準、王中,
⑥王素一王硕一王度一王彖、王序、王席,王序一王瑜、王遵,
⑦王素一王凝一王鼎一王觀一王適,王鼎一王觀、王履、王夬,王履一王逺,王觀一王適、王迥、王逾,
⑧王素一王著一王雲一王世儒、王世彦,王霖一王世賢,
王常一王著、王存,王存一王泰,王著一王雲、王霖,
⑨王素一王奥一王開一王潼、王汴,王奥一王開、王椿、王楶。
王開一王潼、汴、淇,王椿一王倞、王倚。
三槐王氏“南渡”部分世系简介
晋国公分支文正二房“南渡”世系
王祜第二子王旦生三子,王雍、王冲、王素。
①南渡东陽、诸暨两世系
王清第九子王璫(九世)一王慤、王懋、王恪、王愕。
②三槐文正公分支松江华亭(上海)世系
王谞,谞儿子王逖(九世)一王公息一王焕之一王雋卿一王奎一王泰来一王晓。
③懿敏公分支餘杭仙宅
王倓一王道(九世)一王资之一王元方一王權一王應田,王资之一王元吉一王机,王元明一王椿、王槐、王桂、王植,王椿一王應荣,王道一王補之一王元褒一王榆,王道一補之一王元彬一王梧、王棠,王道一王翊之一王元漠一王楹、王栋,王楹一王應华,
④少师公分支上虞達溪支
王道(九世)一王補之一王元龍一王松一王應良、王應茂。
⑤秘图山分支餘姚伯府世系
王綱一王彦达(十七世)一王與準一王英一王珉、王理、王琛、王瑜。
⑥建德胥村支
王椿一王應荣一王儀一王光祖、王继祖。
⑦懿敏公分支山陰项里潞莊,萧山挑源诸支
王倓一王隨(九世)一王起文一王元蔭、王元稼,王元蔭一王元九、王元十一、王元十二、王元六。王元稼一王思文、主思章、主思华、王思封。王随一王錬文一主元蒙一王核一王聞诗、王居一。
⑧诸暨汪王支
王倧一王斌(九世)一王敬仁一王倫一王醴,
王斌一王敬和一王庆、王福,王庆一王谕一王理,
王倧一王炭支一王寅一王登翁、王壽翁、王京翁、王福翁。
⑨萧山苧羅支
王华一王性(九世)一王长卿一王培一王溱一王楠、王椿,王培一王澮一王楷、王梓、王梧。
王槐卿一王填一王漢一王棠、王棣。
⑩萧山秋上苧罗分支
南渡分支范巷村支
王华一王度一王漢卿一王坎一王渔、王淦,王渔一王椯,王淦一王松。
11、南渡分支会稽五云乡诸支世系
王华一王志(九世)一王道卿一王穼一王沦一王栈、王槻、王柜、王柶。
王学之一王漻一王克孝一王宇孫一王友梅。
12、无锡东沙分江陰砂山支,东沙分支太仓东娄支,东沙荻扁分鸿山世系
王巩一王皋一
13、南渡山陰天乐乡黄湾世系
王觀一王適(九世)一王滋一王籍一王俭、王懌;王俭一王华、王穀,王懌一王忠、王恕。
14、山陰清溪分嵊县三界支
王適一王汶一王策、王笏,王策一王開一王原。
山陰天台支
王俭一王华一王審一王演一王享一王禄。王審一王演、王深、王沉、王淵。
15、|山陰黄湾山里四支世系
王懌(十三世)一王忠一王槐一王模一王浦一王志道。
山前支
王俭一王穀一王贵一王瑞、王享
16、南渡餘姚县东门长房支
王俣一王遠(九世)一王中正一王埜一王简。
尚书文穆公分支新昌支
王俣一王逨一王中立一王表一王籍一王崈、王嵤、王嵩,
王逨一王中行一王莊一王筌、王箕。
17、餘姚穴湖五房支
王俣一王逵一王中庸一王季翼一王世威、王世顯、王世祯、王世彩,王世威一王公勉、王公進、王公方、王公连。
18、南渡光禄公四明山分支会稽支
王伶一邁(九世)一王中吉、王中元,王中元一王圭、王壁。
19、南渡萧山鳳凰会稽罗门世系
王伦一述(九世)一王朴一王爕一王莒、王莧。王朴一王汝梅。王述一王棣、王柟,述一王柟一王炎、王剡,王剡一王芝一王中、王庸。王述一王樞,王中一王威、王咸,王威一王麒一王鋼一王隆。王威一王麟一王锦一王樞、王机。王樞一王道贞一王茁一王珉。王樞一王原贞一王莊一王珩一王辂一王雲。
附南渡诸暨迁上虞世系
鲁国公分支宛邱尚书房
王錫一王琬(九世)一王信之一王友直一王淶一王桔,王信之一壬友諒一王淳一王樟。
王琬一王儀之一王友聞一王涛一王椅、王桐。
王琬一王值之一王友益一王汜一王杞。
“南渡”江南
北宋末、1127年金兵攻破中原开封府,一大批中原人南下,本来他们是奔向(南宋首都)临安府的,半路停下后,在江南各府隐居下来,如嘉兴府、松江府、余姚府、常州等地区,顺便找个居住地,三槐王氏子弟如:王道、王逖、王逨、王邁、王述、王遵等变成江南吴越三槐各地分支迁始祖。
宋,文献《宋文鑑》卷记载:
《太尉王文正会神道碑铭》欧阳修,至和二年,(1055年)七月,乙未。樞密道学士,右議大夫,王素。奏事殿中,巳而泣,且言曰:臣之先臣旦相…

面偏能正
根据宋太常博士徐自明的《宋宰辅编年録》卷二,记载:宋代,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知枢密钱若水曰:中书舍人王旦,有德望,宜任大事,皇上曰:此固朕心之所属也。咸平三年(1000年)王旦辞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任同知枢密院佥事。
钱若水字谈成,河南新安人。是宋初著名史学家,与王禹稱等同修〈太宗实录〉。可惜若水四十多岁时,英年早逝…赠户部尚书,谥“宣靖”。
三槐王旦字子明,大名人,旦少好学。真宗即位,旦为翰林学士,宋文献记载:若水为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时,罷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王)旦可大用;宋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年青王旦任中书舍人起草诏令时,有大德,被枢密院副丞相的钱若水看好,名能知人當见旦曰:“真宰相器也”。向皇上推提,后,王旦调到枢密院(国防部)工作…
咸平四年(1001年),王旦辞去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迁工部侍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
景德三年二月(1006年),王旦辞去尚书左丞、参知政事,除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任丞相。从景德三年二月(1006年)至天禧元年戊申五月(1017年),在1016年时,六十岁王旦以病坚求罷召对滋福殿,左右掖扶而升上靚。五月,罢太尉兼侍中,为相十二年。
宋代历代史上,宰相王旦上朝时,准(赐坐)可以坐着,也是唯一一位宋时宰相…

王旦言行录
按宋代文献记载部分王旦言行录①《温公日録》里记载:公(指王旦)足不置田宅,曰:子孙各當念自立,何必田宅;置之徙使争财为不義耳。(王旦〉公每见家人服饰似过;暝目曰:吾门素风,亦至於此亟、令减损。故家或有一衣稍箠必於車中,易之不敢令公見焉。
②《名臣遗事》(王旦)教育家人:公以俭约率子弟使在富贵不为骄侈,兄子(王)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大盛为慛其可與寒士争进(士),至其毙,子(王)素猶未官遗表不求澤。
③《韩魏公别录》(王)旦的弟(王勉)很傲慢记载:公母弟傲,不可训,一日过冬,到祠家廟列百常於堂前,弟皆擊破之,家人惶骇,公忽自外人见,酒流满地,不可行俱無一言,但攝衣步入,其后,弟忽感悟,復为善终亦不言。


现历代传统家风、家训、祖训等:如何“齐家”,如何管好妻子儿女;先賢的家训、家诫;仍有许多可资后人借鉴,最著名我们王家家训有《王祥家训》、《王僧虔家训》与《王旦家训》等王家训…以人为镜知得失,以古为镜见兴替;历史上具有远见先賢对族子弟的谆谆教导,言传身教对今天的年轻父母教育子女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宋.王素在其文献记载
三槐王旦
作为一千年的宋初名相王旦,先祖王旦说:我家素有美好的名声和清高德行,一定要注意节俭朴素,保持这种门风,不可极其奢侈。我死后;不得厚葬,不得把金银珠宝放在棺材里。子孙应各自考虑着如何自立,又何必老是想着田宅,徒使相互之间为了争夺钱财而做不义的事情来呢?王旦晚年,官越做越大,可他不仅制止家人的道贺,而且还教诫兄弟孑侄,这些赏赐都是人民费精力、崇尚节俭,务必珍惜劳动人民用血汗累积起来的财富、怎能用得这许多…
今年是宋.名相王旦冥辰一千年,山东人民欢迎您各位王氏后人到始祖地之一山东莘县祭祀三槐先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