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即墨成语故事║王阳去妇、弹冠相庆、东床快婿

2017-09-23 10:46:38来源:新锐大众

打印 字号: T|T
 小编说: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结晶。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是体现我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一个缩影。青岛历史悠久,文化掌故众多,曾诞生众多成语故事。今日起,新锐大众青岛频道推出成语故事专题策划,欢迎青岛各区市及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朋友提供稿件或成语线索,梳理与当地有关或直接由当地人创造的成语,包括成语的由来出处、历史背景、古今运用等。我们的联系方式:365019519@qq.com
  新锐大众将对各地成语数量进行排名比拼,形成榜单擂台。PS:提供线索或稿件的朋友,还会获得小小的红包奖励噢!
  今天先发第一弹,来自即墨的三个成语故事。
  王阳去妇、弹冠相庆、东床快婿,这三个成语,都与即墨一个大家族有关。
  西汉时期,即墨有个名人,叫王吉。
  据史书记载,王吉(?~前48年),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今即墨市温泉街道皋虞村)人。据《汉书·王吉传》记载,王吉因郡吏举荐孝廉而出任郎官,后补任若卢县右丞,再升迁云阳县令,累官至博士谏议大夫。
  王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王吉子孙三代均以为官清廉著称,其家族后裔东汉时迁居琅琊郡治所(临沂),发展成为著名的大士族琅琊王氏。
  有关王吉和其后裔的故事很多,其中有三个成语故事在即墨当地广泛传诵。
  第一个:王阳去妇
  ▲王吉
  《汉书》记载了王吉去妇的故事。王吉年青求学时曾居长安,东邻有一棵枣树,树枝伸到王吉家院中,大枣结满枝头,硕果累累,十分诱人。有一天,其夫人便打了一些大枣给王吉吃。后来,王吉知道大枣是邻家枣树所结,认为妻子不贤,有损读书人形象,一怒休妻。东邻知道了这件事十分不安,准备伐掉这棵枣树。邻居们纷纷过来阻止伐树,因为枣树无罪,遂共劝说他把妻子接回来。为此,邻里们皆敬重王吉。
  民谣曰:“东家有树,王阳妇去;东家枣完,去妇复还。”这就是王吉去妇的故事。
  第二个:弹冠相庆
  出自《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成语“弹冠相庆”就由此而来。
  汉昭帝时,王吉担任昌邑王中尉。昌邑王刘贺贪酒好色,喜欢游猎,不问政事,致使百姓劳役过重,怨声载道,王吉上疏力谏,但未被采纳。汉昭帝死后,大将军霍光执政,刘贺被迎立为皇帝。王吉再次上疏规劝刘贺要敬重大臣,勤于国政,但仍被拒绝。刘贺在位仅27天就因淫乱被废黜。他为昌邑王时的臣僚大多受株连被处死或下狱,唯有王吉与郎中令龚遂因屡次进谏,幸得免死,但被连累服劳役四年。汉宣帝时,王吉被起用为博士谏议大夫,他针对当时皇室奢侈糜费、任人唯亲等时弊,上疏劝宣帝选贤任能,废除荫袭制度;提倡俭朴,爱惜财力,以整顿吏治,淳厚民风,使国家兴旺发达。但他的这些建议不仅未被汉宣帝采纳,反而被认为是迂腐之见,而失去信任。为此王吉以病辞官。汉元帝初即位,诏征王吉进京,因年老而病故于途中。
  琅琊诸城人贡禹(前124~前44年)和王吉在汉宣帝时就是很好的朋友,他们均精通儒学,品行端正,为官耿直,敢于直谏,颇有声望。由于官场腐败,贡禹多次被免职,王吉在官场也很不得志。王吉被汉元帝召去当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他相信明君出世,好人当道,就会有出头之日,于是把自己的官帽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贡禹曾任河南令,在任一年多,因公事被府官指责,被迫脱帽谢罪。贡禹说:“帽子一旦摘下,岂能再戴!”于是辞官而去。汉元帝即位不久,征召贡禹为谏大夫,贡禹上疏几十次,为民请命,减轻人口税,释放官奴婢等,几年间贡禹升任为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列于三公之位。贡禹任御史大夫六个月后去世,是年八十一岁。时人称其“洁白廉政,经术通明,有伯夷、史鱼之风”。
  ▲“弹冠相庆”成语故事
  弹冠相庆,后来就引申为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之义。
  第三个:东床快婿
  王吉之子王骏、孙王崇均居即墨皋虞,至东汉,王家后代迁居琅琊郡南仁里,也就是现在的临沂孝友村。清同治版《即墨县志》中《人物?王崇》记载:“崇祖孙父子世居于墨,数传至祥、览,居临沂为晋名臣,琅琊诸王所从出也。”琅邪王氏是魏晋六朝时期世家大族中地位最显赫的一支,书法家王羲之也出自其族。王览之孙王导(276~339年),早年就与晋元帝司马睿友善,东晋建立后,拜骠骑大将军,官居丞相高位。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
  ▲王羲之
  当时太尉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管家到王府觅婿,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当他急急忙忙来到相府,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答理。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这“东床快婿”就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的王羲之。
  东床快婿,后来就泛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
  (本文配图来自互联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