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常:慈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王守常。 李晨韵 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这段引自《孝经》的阐述,也成为了于6日开幕的中华慈孝文化节暨浙江省宗教界开展“传承慈孝·五教同行”活动启动仪式的注脚。
在往届活动的基础上,此次的中华慈孝文化节通过邀请宗教各界人士,共同开展了“传承慈孝·五教同行”启动仪式,旨在为“孝”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中国’这两个字,是孝亲文化的载体。”王守常开宗明义的阐述了孝亲文化之于“中国”的关系。他解释说,这里提及到的“中国”,不仅仅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还包括三千多年历史演变里的“中国”概念。
“‘中国’一词最早以复合词形式出现,是在一座已出土的周代鼎器的鼎底被发现的。”王守常举例说明“中国”二字的历史渊源,他还说到在上世纪80年代于新疆考古出土的一副汉代护臂上,发现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字样,这更加说明了自汉代以来,便有了“中国”这一说法。
王守常认为“中国”的概念不仅仅是地理概念,也不仅仅是血缘的概念,中国应该是文明、文化的概念,他还表示,作为在中华大地上演进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要素之一,慈孝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大地的所有文化都是慈孝的概念和通义。
谈及在当下语境中讨论慈孝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王守常表达了这样的看法:“在当下的价值(混杂),人心无所归属的时候,慈孝文化是对人们能够有所归属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附带中国的概念里,作为所有价值观念的载体。”
慈孝是五教的通义。在宗教经典与教义中,能找到许多与慈孝相关的教导:佛教里有两部写作于魏晋南北朝的佛经:《佛说孝德经》和《佛说父母恩难报经》,还有道家老子说的“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在伊斯兰教、基督教实践思想中,也处处可见慈孝文化的因素。
王守常也表达了他对于中华慈孝文化节的冀望:“我们希望通过浙江省这样的文化集会,可以推动五教同行,进一步推动慈孝文化,进一步在今天的文化道德建设中起到它应该起的作用。”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杭州灵隐寺、中国新闻社、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及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杭州灵隐寺承办,并得到浙江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中华文化学院、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旺旺中时媒体集团、香港商报浙江办事处的大力支持。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古今中外名人名典论孝亲敬老
- · 文昌帝君阴騭文
- · 富平县编著《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孝道文化》
- · 二十四孝圖之涤亲溺器(完)
- · 二十四孝圖之啮指痛心
- · 二十四孝圖之孝感动天
- · 二十四孝圖之亲尝汤药
- · 二十四孝圖之卖身葬父
- · 二十四孝圖之百里负米
- · 二十四孝圖之埋儿奉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