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三沙王氏二十六世孙王正卿传略

2017-07-15 17:21:06来源:王鸿庆

打印 字号: T|T
三沙王氏二十六世孙王正卿传略
作者: 王鸿庆
     王正卿又名王肇夏,字念歧号栗斋。江苏省无锡市南方泉人。清同治十三年——甲戍十二月十一日未时(公元1875年元月18日)生于原籍,公元1955年6月卒于上海。享年八十一岁。
     据王钟续编的“三沙王氏统谱”谱载——‘灏子兼淦的嗣子,字念歧号栗斋’,位列三槐堂王氏南迁西沙‘坊前二房支’第26世孙,记谱时年仅四岁。
吾祖正卿早年丧父家道中落。1889年其年十四岁时即入上海一铁作行做实习生,因聪慧可靠颇受器重不久便升任‘大先生’。1898年入上海“百记洋行”担任职员,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现代的管理方法。1904年至1926年与友人在武汉合作开办了“正泰庆五金行”。经营中因揽官方的工程采办业务,致使经营规模发展很快,并成为英国‘鹰立球’钢厂钢材产品在长江流域的总代理。随经营发展的需要,“正泰庆”在上海、长沙分别设立分行。当时他还担任武汉地区五金商会的会长。
     1917年吾祖正卿四十二岁时经林虎侯(前请举人系幼时密友)推介赴天津“华新纺织公司”任职。自后因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技能,1925年其年五十岁时任该公司总管理处营业长兼任所属天津纱厂副理,并担任卫辉纱厂经理、唐山纱厂副理。华新纺织公司初系官商合办,后改为民办,曾由民国北洋政府财务总长周学熙主持。此时因社会相对稳定需求扩大,纱厂亦步入发展期。上述分厂加之所属青岛纱厂,亦各具三万纱锭,总计十二万锭的生产规模,成为北方纺纱业的翘楚。吾祖正卿身负数职,薪酬颇丰,先后投资于天津地区的房地产业等……奈何此时国势衰败,日本人肆意进逼,不仅在军事上掠占国土,在经济上亦鲸吞我民族工业,1935年华新纺织公司由日本人收购。此时六十岁的正卿已无力抗争遂愤而辞职,甩卖在津地的房地产,携家回到无锡永定桥‘王忠孝堂’和槐树巷‘王四维堂’的宅第。1936年应邀担任无锡“广勤棉纺厂”副总监。次年便辞去各项职务后迁居上海养老直至逝世。
吾祖正卿先后娶妻邓氏、韩氏,共生育五子一女。
吾祖正卿的一生是家业事业有成的一生,其所成就的业绩在‘坊前二房支’内上下数代的族人中可谓独树一帜。究其成功之渊源,有两个方面是必须述及的:其一是正卿的家祖厚德和垂范之力。据另谱“王氏三沙全谱”(上海图书馆藏N.‘JP105’)杨模撰写的“诰封中宪大夫望溪王公(注:正卿家父)家传”中所述:“盖君之先代有隐德。曾祖讳鼎,以纯孝名于乡里,大吏奏闻立坊旌表,世所称王孝子也;祖讳琳高行不仕,殉粤匪难,士论惜之(详阅:“王氏三沙全谱”萧焕梁撰写的“廷栋公名扬公父子合传”);尊人望溪先生,以才识行谊,雄视一时,君承休业,以有今日非偶然也。先生讳灏字望溪,世居无锡开化乡方泉镇,为宋太傅二十五代孙,幼习耕读,就传之年天禀异人,时海禁初开,中国讲求实业者百无一二,先生夙负壮志,谓章句之儒不足应世变,乃慨然投身商界,尝佐丁氏治铁业于申江,总握机键,条理精密……十年之间业已大昌,而毫发不以入橐,丁氏之耆老及他妇孺知缓急患难之足恃,莫不倚为长城……先生当风会未起之先独能超然遐览,无所凭籍力跻丰亨之途,惜乎大志未遂,春秋四十有五抱疾以终。“据此得知——先祖以孝、忠立范;父辈则远见卓识率先经商为导,正卿承继家脉,努力精进终得正果,其因果关联显见。其二是正卿天禀聪颖行为正大待人以诚,出道即为人识,虽商海诡谲却深得仗仰。其人行事一贯审慎,诚如他诫儿的条幅所书——‘事前留三分心;事后退一步想’,因善握商机进退有度,而致胜操大业拥积万千。即此,亦专从事实业拒绝投机,虽面临险恶诡变得时世而得以平安……
吾祖正卿虽斯人已逝半个世纪,但后人仍缅怀他一生严于律己推崇节俭,而对外却乐善好施——不仅帮携胞弟家人之生计,亦为南方泉故居和无锡城内住地建桥修路;协同周舜卿为建立“乡中心小学”而解囊,并担任‘谱局长’为氏族续谱印谱、修理祠堂而出资出力等等。当今欣逢国泰民安振兴中华之际,回首先人的业绩,亦让我们氏族后生继承并发扬先辈的友良品格,为国为民作出新的贡献。
三槐堂宋太傅二十八世孙  王洪熙 王鸿庆 谨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