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记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王永祥
两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是短暂时光,但在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王永祥21年的行医生涯中,在圭亚那的两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时光倒回到2014年6月,作为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的王永祥,和队友们一起来到了圭亚那,在首都乔治敦医院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涯……
“面对圭亚那受尽脊柱疾病磨难的患者,医生的本能、援外的职责让我必须迎难而上,我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王永祥说,“为了救治病人,我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班的第一天就排了5台手术。”
王永祥的门诊每天门庭若市,一天,门诊来了一位名叫Albert Kei的双下肢瘫痪男患者,病人是被家属用板床抬过来的,王永祥收下了这个病人,术前精心准备,经4个多小时鏖战,手术顺利结束。术后三周,患者很快康复。后来,Albert Kei听说王永祥任期完成要回国,留着眼泪来为他送行。
王永祥所在的医院,接收圭亚那全国各地医院的转诊患者,到这里住院的都是有合并症、并发症或者病情危重的患者。王永祥带领队友们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对门诊疑难病例及基层医院或者卫生所转诊的病人做到随时诊治,对病房重危病人的抢救做到随叫随到。
圭亚那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为此,王永祥主动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组织义诊,两年来共义诊患者1320余人次。最艰苦的一次,曾经单程长途跋涉8小时赴埃塞奎博区以Suddie医院为中心开展巡回义诊3天。
建设一支留在当地的医疗队
在做手术时,王永祥渐渐发现,当地医生对骨科创伤的治疗理念还相对落后,骨折仍然采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他下定决心,“我要把更多先进的微创治疗理念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教给当地医生,造福圭亚那人民。”
时机来了,有一天,王永祥碰到了一个胫腓骨骨折的病例。经过仔细研究,他选择了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内固定,也就是骨折端不切开,闭合复位,充分保护骨折端血液循环。这例微创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科主任和其他当地医生非常震撼:切口那么小,几乎没有出血。
“其实技术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更新。”第二天,王永祥用简洁的语言和当地医生交流了有关锁定板、桥接接骨板等微创技术的理念。
此后,王永祥开始系统地传播微创理念。两年的时间,他前后开展脊柱手术近百例,其中有7项都是第一次在圭亚那开展,被受援国医生和患者交口称赞。第一例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第一例颈椎后路手术、第一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第一例腰椎滑脱复位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第一例颈椎前路单间隙手术、第一例脊柱肿瘤手术、第一例胸椎经肋横关节入路椎间盘切除+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术。
看到一例例脊柱疾病患者病情的好转,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医院院长Amir向来访的WHO组织的官员自豪地介绍,由于中国医疗队脊柱外科医生的出色工作,圭亚那的脊柱疾病患者在国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再也不需要远赴国外求医。
在王永祥的努力下,2015年10月28日,首都乔治敦医院成立了中国医疗队创伤(脊柱)中心,圭亚那第二大医院林登医院也挂牌成立了中国医疗队林登微创外科中心,两个中心是中国医疗队技术水平在当地的扎根和延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工作中,王永祥带领医疗队队员和当地医生一起查房、同台手术、开展学术交流,上台精心带教,下台精心答疑,抓住一切机会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技术、经验。医院骨科主任Samoro曾经在中国广西学习四年,王永祥毫无保留地把看家本领传授给他。如今,王永祥回国后还不断有当地医生发邮件给他,咨询技术问题,工作再忙,他总会耐心答复。
两年援外期间,王永祥带领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共诊疗患者41350人次,诊治门急诊病人38837人次,施行手术6361人次,开展新技术33项。(文/李昆沈大雷)
时光倒回到2014年6月,作为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的王永祥,和队友们一起来到了圭亚那,在首都乔治敦医院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生涯……

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的王永祥(右)
“医生的职责让我必须迎难而上”“面对圭亚那受尽脊柱疾病磨难的患者,医生的本能、援外的职责让我必须迎难而上,我知道我应该做些什么。”王永祥说,“为了救治病人,我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班的第一天就排了5台手术。”
王永祥的门诊每天门庭若市,一天,门诊来了一位名叫Albert Kei的双下肢瘫痪男患者,病人是被家属用板床抬过来的,王永祥收下了这个病人,术前精心准备,经4个多小时鏖战,手术顺利结束。术后三周,患者很快康复。后来,Albert Kei听说王永祥任期完成要回国,留着眼泪来为他送行。
王永祥所在的医院,接收圭亚那全国各地医院的转诊患者,到这里住院的都是有合并症、并发症或者病情危重的患者。王永祥带领队友们克服了艰苦的环境,对门诊疑难病例及基层医院或者卫生所转诊的病人做到随时诊治,对病房重危病人的抢救做到随叫随到。
圭亚那还有很多边远地区的病人得不到及时救治。为此,王永祥主动与当地卫生部门联系组织义诊,两年来共义诊患者1320余人次。最艰苦的一次,曾经单程长途跋涉8小时赴埃塞奎博区以Suddie医院为中心开展巡回义诊3天。
建设一支留在当地的医疗队
在做手术时,王永祥渐渐发现,当地医生对骨科创伤的治疗理念还相对落后,骨折仍然采用传统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我必须得做点什么。”他下定决心,“我要把更多先进的微创治疗理念和先进的医疗技术教给当地医生,造福圭亚那人民。”
时机来了,有一天,王永祥碰到了一个胫腓骨骨折的病例。经过仔细研究,他选择了闭合复位胫骨髓内钉内固定,也就是骨折端不切开,闭合复位,充分保护骨折端血液循环。这例微创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科主任和其他当地医生非常震撼:切口那么小,几乎没有出血。
“其实技术固然重要,最重要的还是理念的更新。”第二天,王永祥用简洁的语言和当地医生交流了有关锁定板、桥接接骨板等微创技术的理念。
此后,王永祥开始系统地传播微创理念。两年的时间,他前后开展脊柱手术近百例,其中有7项都是第一次在圭亚那开展,被受援国医生和患者交口称赞。第一例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结构椎管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第一例颈椎后路手术、第一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第一例腰椎滑脱复位减压+cage植骨融合术、第一例颈椎前路单间隙手术、第一例脊柱肿瘤手术、第一例胸椎经肋横关节入路椎间盘切除+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术。
看到一例例脊柱疾病患者病情的好转,圭亚那首都乔治敦医院院长Amir向来访的WHO组织的官员自豪地介绍,由于中国医疗队脊柱外科医生的出色工作,圭亚那的脊柱疾病患者在国内得到了及时的救治,再也不需要远赴国外求医。
在王永祥的努力下,2015年10月28日,首都乔治敦医院成立了中国医疗队创伤(脊柱)中心,圭亚那第二大医院林登医院也挂牌成立了中国医疗队林登微创外科中心,两个中心是中国医疗队技术水平在当地的扎根和延续。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工作中,王永祥带领医疗队队员和当地医生一起查房、同台手术、开展学术交流,上台精心带教,下台精心答疑,抓住一切机会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技术、经验。医院骨科主任Samoro曾经在中国广西学习四年,王永祥毫无保留地把看家本领传授给他。如今,王永祥回国后还不断有当地医生发邮件给他,咨询技术问题,工作再忙,他总会耐心答复。
两年援外期间,王永祥带领中国第11期援圭亚那医疗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共诊疗患者41350人次,诊治门急诊病人38837人次,施行手术6361人次,开展新技术33项。(文/李昆沈大雷)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