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顺平惊现20余张王氏清代房地契
跨越清代六朝房地契所有者皆姓“王”
穿越231年保定顺平惊现20余张清代房地契
发现者猜测:“王氏庄园”将房地契交其先辈保管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记者张子博实习生李晓东/文索静/图
12月4日,河北省顺平县一位农户在家中,发现大量清代六朝的房地契。12月9日,经查验发现,共20余张房地契,最早的距今231年,是盖有印章的乾隆四十七年地契。这些房地契中,3张加盖印章,时间跨越112年,至光绪二十年。对此,保定市诚义房地契收藏馆馆长吴江表示,这些房地契的发现对还原当时的经济和土地状况,有重要意义。
惊现231年前房地契现身农户家
记者了解到,发现者是顺平县蒲上镇安全村的农民,今年30岁的马超。12月4日那天,他打开了家里的旧柜子,无意间翻出一沓泛黄发暗的纸张。慢慢打开,干裂的纸张碎屑落下来。没想到,他发现的就是清代六朝的房地契。
大大小小各种房地契 地契上写着乾隆五十年
房地契上写着乾隆年间
盖有官印的房地契
“立卖字人黄锬因为无钱使用,今将自己村北东西地……卖与王之儒名下永远为业,言定共价八千六百十三文,当日交足,空口无凭,立文为证。”上面盖有红色的印章,落款时间为乾隆四十七年。
记者在顺平县尧乡传统文化研究会见到这些珍贵的房地契。会长齐树千说,这是其中年代最早的一张地契,距今231年。看上去一张泛黄的薄纸,模糊的字样,却体现出当时的土地和经济状况。
因年代久远,担心纸张被损坏,齐树千未一一打开查看。就目前掌握的情况,共发现3张盖有印章的地契,约20张没有印章的地契,以及2张房契。
“这些房地契,从乾隆四十七年(公历1782年)到光绪二十年(公历1894年)经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朝,时间跨度为112年。”齐树千说。记者小心翼翼地看着每一个房契、地契,发现契约上的人名多数姓王。例如:王之儒,王文明,王怀玉、王福祥、王锡珍等等。“我们猜测,这是清朝时期,一个王氏家族买房置地的契约。”齐树千说。
王氏庄园
王氏庄园
猜想“王氏庄园”将房地契交其先辈保管
这些房地契从何而来?是谁收藏的?马超曾找家人询问,而大家对此全然不知。
随后他向齐树千咨询。当得知人名多姓王时,马超猜测:“这会不会是清朝时王氏庄园的人将房地契交给我的太太爷保管?”
据了解,腰山王氏庄园始建于清朝初年,位于顺平县腰山镇。是华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豪门巨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马超回忆,自己从小就听村里的老木匠们说,他的太太爷马洛贞曾是王氏庄园的主要修建者。曾受命到北京,绘制皇宫、王府的建筑图,按照这样的府邸结构回来进行建设。
马超猜想,是否是因为太太爷深受王家人信任,在八国联军侵华,占据庄园时,王家人外出躲避战乱,走之前把房地契交给太太爷保存?马超说,王氏庄园留给他的记忆很不一样。“小时候,我总到庄园里玩儿,抱着个西瓜,一次就在里面吃上半天儿。”后来,渐渐懂事的他开始留意王氏庄园的建筑。“说不定这个雕花就是我的太太爷刻上的呢。”马超说,这次发现这些房地契,让他觉得更加珍贵。
解读房地契体现土地制度变迁
此事在顺平贴吧被爆料后,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其中,多数人与“果然笑着哭最痛”反应相同:有钱人啊!还有“鲜活的世界”赞叹道:原来清朝就实行“土地流转”了。另外,“帅gege80”反问说:请问这些有现实意义吗?
对此,记者采访了保定市诚义房地契收藏馆馆长,吴江。作为十多年间收集了明朝至今的房地契6000余件的民间藏家,他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吴江首先表示,能否确定这些房地契是属于王氏庄园的,还需对其族谱进行查询,并确定人名是否符合。
他介绍,房地契作为一个历史的凭证存在。它的意义在于还原当时的民俗民风,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若将所有片段式的土地情况综合到一起,将可以综观中国整个土地制度的变迁。这对现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房地产政策都有着现实意义。顺平尧乡文化研究会会长齐树千感慨说,在他担任会长的两年里,这是第一次见到清朝的房地契。“从中能够看出这个家族百余年的兴衰历史。”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