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来、王復、王鼎名字趣事
明洪武四年(1371),王桓以通经博古荐于朝,授国子学正。明太祖朱元璋曾召见王桓,问王桓:“先生处乡里,好恶何如?”王桓曰:“臣处乡里,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明太祖听了很满意,称他为“老学士”,后“乡簪人有不平事,无大小取决于(王)桓,无不得其情者。” 时人亦称之为“明白先生”。王桓著有《明白轩集》、《和陶诗》等。
王桓有五个儿子,他们分别是伯熩、伯辉、伯炯、伯烜、伯燻、伯爖。其中四子伯燻,字尹和,金溪县知县,后娶余姚张云航之女,张云航出嫁之日对女说,有外孙了马上报我。生第一个儿子去报,张云航说好,来了就好,于是起名“来”;生第二个儿子去报,张云航还说好,復来就好,于是起名“復”;等生第三个儿子去报,张云航连声说好,于是起名“鼎”,说是兄弟鼎立。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