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养猪大户王云革走上了致富路

2017-04-08 13:22:34来源:西南商报

打印 字号: T|T
近日,笔者随四川省合江县就业局和实录镇兽医站、社保所深入到“合江县实录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了规范、宽敞、明亮、整洁的场地和圈舍,一排排一间间圈舍里生活着猪崽、肥猪、种猪祖孙三代们,它们生活在舒适的“家”里,高兴得跑来跑去,好像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一群客人。就是这个生猪养殖场,养猪大户王云革走上了致富路。他说:“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幸福”。
 
据了解,蒋湾王云革生猪养殖场,地处实录镇蒋湾村1社,2012年新建,2013年从蒋湾村3社原址养猪场搬迁于此,征用土地6亩,基础配套设施陆续投入资金110万元,其中国家给予产业扶持补助资金50万元。该生猪养殖场注册资金400万元,目前存栏生猪700多头,分别有约克猪、长白猪和杜洛克三个品种,其中三分之一是籽猪,其余为种猪和肥猪。出售籽猪每头收入800多元、肥猪每头收入2000余元,育肥猪每头重量150公斤左右,加上全年陆续繁殖出售的籽猪收入,年产值约130万元,年利润30万元以上。王云革的生猪不愁销路,定点销售到重庆、泸州、合江的屠宰场,后续发展势头足。
 
 笔者还注意到,目前王云革养猪场的成本相对较低,一是管理人员少,仅有业主王云革和妻子谢小兵两人经营管理,业主身兼多职,即是场长,又是营销员、兽医员、驾驶员、管理员,妻子主要负责喂养和内务,互为黄金搭档。二是饲料购进,工厂直销价。三是籽猪由自己养殖场种猪繁殖。四是猪类每包售价15元(饲料编织袋分装),销售给远近的粮农、菜农、果农,供不应求。王云革最大限度降低了养猪成本,拓展了利润空间。
 
其实,探寻王云革的创业过程也不容易,他今年48岁,家庭4人,目前儿子在外已有自己的挣钱门路。王云革2005年之前,先后在合江县城做小百货生意、返乡开货车跑运输、在本地航标站开预制板建材厂,他在商场经过多年探索,经历过了风风雨雨的磨砺,锻炼了直着的性格。2005年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养殖业,说干就干,在本村3社建起了养猪场,并有一定养殖规模和收入,他不甘心于小打小闹,想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由于场地无法拓展受到限制,加上搬迁养殖场资金不足的困惑,一时没能如愿。2012年,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争取到了国家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出面协调土地,使得新选址位于本村3社小地名斗立山的养猪场顺利建成,并于2013年如期搬迁投入生产。值得关注的是,王云革生猪养殖场在前些年,生猪价格一度处于低谷时期仍然不放弃,他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沉着应对,科学管理,才有今天的丰硕成果。
 
不仅如此,在我们与王云革的交谈中,了解到这位貌不惊人的创业者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打算今后在三个方面改变生产经营模式。一是在生产方式上:走公司十农户,产、供、销“一条龙”和“四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提供籽猪、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疫治病、统一组织销售,并以低于市场价提供给合作社社员籽猪、产直销价提供饲料和兽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高于市场价收购社员肥猪。二是在生猪品种品质的改良上:养殖土猪、黑猪,生产消费者喜爱,经济价值相对较高,市场畅销的商品猪。三是在市场营销上:与重庆、贵州赤水、泸州、合江等周边城市对接直销,签订销售合同,定时、定点、定量,保质批量销售,畅通销售渠道。王云革决心拓展市场,放眼周边城市,更新观念,使生猪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带动群众致富。
 
耳闻目睹王云革生猪养殖场的发展,在产业发展上很有道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笔者悟出了一个道理,农民一家一户单挑独斗、小打小闹传统的小农户养猪方式,经济效益普遍低下,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是人工成本大:农户喂养三两头生猪照样需要一个劳动力,按平均每个农户养殖3头生猪来比较,王云革两人养殖700多头,夫妻每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100多倍,产生的经济效益不言而喻。二是经济成本高:无能是购买籽猪成本,还是饲料成本、防疫药物成本,零售与批发价格相差太大了。三是疫病防治不及时,病虫危害大,直接影响生猪正常生长。四是农民出售肥猪受小商饭压价的局限,养殖利润空间小,大头基本上被人赚去了,农民认为养猪不赚钱,积极性不高,就是这些“症结”所在。
 
笔者以为,一是产业化生产、机械化操作、高科技运用、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理才是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精,人精我独特的理念,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都将如此。
 
  记者 杨池能 通讯员 罗志楷  但小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