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历史文化
开县在唐虞夏商时期为梁州地,西周为庸国地,春秋战国为楚国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废封建,行郡县制,为巴郡朐忍县地。两汉时为益州朐忍县地。
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刘备主四川时,分朐忍县为三(今云阳、开县、万州),其西北部以“汉土丰盛”为名,特置“汉丰县”,是为开县制度文明之始,迄今已1800年。
开县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诸朝,隶属巴东郡,曾名汉丰县、永宁县、盛山县;唐、宋 、元时期升县为州,名开州,明、清两朝降州为县,名开县。直至现在,已经600多年。
开县是祖国母体上的一部分,具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上,开县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都与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史事紧密地联系着,成为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一、刘备赐名——汉土丰盛
公元190年刘备攻破雒城,与诸葛亮汇合后,包围了成都。益州牧刘璋见大势已去,便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刘备入成都后,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于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对四川的疆域、版图、户口、物产,赋税等进行了清理、整顿。一天,刘备独坐厅中,见案上堆积的典籍文书,桌上摆着的各种贡品,便顺手从盘中拿了一个柑桔,正在剥皮要吃的时候,法正进来向他禀告说:“蜀地有的郡县,地域宽窄不匀,人口赋税不均,必须作一些调整”。刘备说:“依先生意见怎样为好?”法正说:“沿夔州至江州一线,刘璋在作益州牧时,以垫江以上为巴郡,以江州(重庆)以下为永宁郡;朐忍至鱼腹(奉节)为巴东郡。朐忍辖地太宽,拟分出朐忍离江较远的西北境另置一县,不知主公意下如何?”刘备听了当即表示同意。法正接着说:“那就请主公给从朐忍分出置县的地方取个名字吧!”刘备这时正在吃由朐忍进贡的桔子,便停了下来思考一下,说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汉土丰盛也!就取名为‘汉丰’吧!”于是开县最早的名字—汉丰县就从这时开始了。
二、韦侯题咏,重教兴文
韦处厚,字德载,京兆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元和初,登进土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迁升右拾遗,参与编修国史。
当其时,宰相韦贯之十分看重韦处厚,两人交情甚深。韦贯之因得罪皇帝宠臣张宿,被诬以朋党,罢相出京,书处厚也于元和十一年由考功员外郎出任开州刺史。
他在开州历时三载,为开县人民办了不少好事和实事。
一是重文兴教,设立学宫,建立儒学署以管理学务。开县儒学署建立在唐元和年间(722年)早于巴东地区其他州县好多年。
二是崇佛敬德,建立长宁寺。来开州后,与巴人高僧清公、禅师柳律相友善,结为方外交,特地为柳律建了长宁寺(即后来成为蜀东佛教文化中心的大觉寺)。由是开县的寺院遍及江、东、浦三里。
三是开辟盛山十二景观,吟诗作赋。在公余之暇,偕其友人温造、柳律等越梅溪、过桃坞、上竹岩、登茶岭,追云逐月,寻幽访盛。他们以盛山的山、水、景、云作为题材,写成“盛山十二景诗”传至长安,当时的诗人们争相奉和,联成大卷,韩愈为之作序,既美其诗,更重其人,以至洛阳纸贵,成为经久不衰的“盛山文化”的本源。
三、黄陵之战,八王获胜
崇祯十四年(1641),八大王张献忠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明朝官军总兵猛如虎的追击下,来到开县城东五里的黄陵城歇马暂住。
黄陵城四周陡峭,下临溪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张献忠带领众将,边看地形边商量攻打官军的办法,做好了作战计划。
他回到帐中,分派各路兵马,自己在山上坐镇指挥,亲率老营,以作援兵。
猛如虎领着部队,紧追猛赶,一下午便赶到了黄陵城下,这时猛军已是人困马乏。
张献忠在山上看得明白,急令擂鼓,挥动令旗,指挥伏兵出击。将士个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杀声震撼山谷。明军伤亡惨重,阵容大乱。混战中,猛如虎的儿子也被一枪刺死。这一仗直杀得官军鬼哭狼嚎,四处逃窜,尸体横七竖八堆在李家坪上。义军大获全胜,粉碎了官军的围剿计划,义军转败为胜,从此军威大振。
四、白莲教徒,围困县城
白莲教是我国古代民间的秘密团体,早在元朝和明朝,以“穿衣吃饭,不分你我”、“明王出世,人人平等”和“官逼民反”等口号,发动农民进行反封建斗争。因此,各地贫苦农民纷纷响应。清嘉庆元年(1796年),赵义军各路人马会师开县临江市后,便统一部署,进行整编,编为八路。王聪儿被推为八路兵马总指挥。
王聪儿(号齐王氏)是湖北襄阳城里人,家境贫寒,自幼跟随父亲走江湖,做杂技艺人,有一身好武艺。十六岁以后她和丈夫齐林在农民群众中发展白莲教组织,准备起义,不幸泄密,清政府将齐林等100余人杀害。王聪儿剪去长辫,身穿白衣,执刀跨马,带领数千人举起义旗,她采取“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灵活机动游击的战术,使清军疲于奔命。
教军主力一路,由王聪儿和白号姚之富等首领屯扎临江市,连营四十里,号称100万,直抵罐子口,进攻县城。
王聪儿亲自带领游骑在南山、大石板坡一带侦察,选择渡河的地点,以便偷渡。川东道台李宪宜心急如焚,遍传随营文武并绅士商议对策。有献策者说:“若于余家坝间成堤以遏双江之水,使水护外城,人骑不能飞渡,可以无患”。李宪宜说:“谁能一夜为我成余家坝长堤截水者,不计帑金,给以重赏!”廪生蔡世英当即表示愿担此任。
蔡世英召集城内外居民,要求居民们将所有的竹篓、麻袋、稻草、门板、档席等物拿出来,选出青壮男丁数百名运石头,填泥沙,一直干到天亮,这座堵水长堤便筑成了。只见河水慢慢上涨,原来可以踩水过河的地方,再也不能涉足过河了。
第二天饷午,王聪儿带着大队人马漫山塞野而来,见河水已齐腰部,十分惊讶地说:“蕞尔开邑,内外城池不足奇,独其一夜堵水阻我长驱,是亦大有人在也!”便回师临江市,经云阳到湖北。1798年2月,在湖北三岔河遭到清军包围。王聪儿坚决抵抗,杀伤大量敌人。终因弹尽粮绝,于1798年4月21日,率领十几名女战士且战且退,最后英勇跳崖,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
五、四位进士,为民执政
开县从隋朝(公元581年)实行开科取士至清朝嘉庆(1796年)的1200多年里,登甲榜成为进士的仅3人(唐,李潼、崔冲;明,汪瀚);而在鸦片战争前5年(道光15年,1835年)至鸦片战争后七年(道光27年,1847年)的12年间,却一连考取了4名进士。
这四位经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而取得顶级功名的“天子门生”,不仅学富五车、学风谨严,而且为官清廉,口碑载道。陈堃曾任翰林院编修和侍读侍讲,他目睹清政府腐败,列强侵凌,国事日非,抑郁成疾,忧天下之忧而壮年辞世。沈西序由知县官至贵州巡抚,他“宽厚廉明”,“不循私情,不妄取民钱”,被百姓称为“沈青天”。陈昆为官清正,体恤民瘼,重视教化,尊重史实,着有《咸丰·开县志》、《云阳志》、《西夏事略》及“诗钞”、“文集”多种传世。李宗羲由知县、知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而至两江总督,是清代任官职最高的开县人。他“严正明慎能持大体”,在两江任内,反对日本挑衅,购军火、筑炮台、减轻赋税、备战守土,秉公持正,为民代言。“政声卓着,不愧一代封疆大吏”。他们是旧时代开县人业精于勤、廉洁自律、爱国护民的代表。他们刻苦攻读而至于成名;辞官归里后从事家乡教育。对鼓舞士林、推进开县文化教育起了积极的作用。
六、六名举人,变法维新
1895年(光绪21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这是一个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5月 2日,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12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割地弃民的严重后果。并以省为单位到都察院请愿。开县签名上书请愿的举人有6位,居四川省第三位,川东地区第一位。这六名举人是:李本均、刘秉元、欧阳薰、戴锡章、邓云卿、杨绍云。
这是一次爱国知识分子的大请愿,在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多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开始转变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变法维新思想也随着各地回返家乡的举子们,在全国广泛传播。这时期开县已有举人20多名,故被人们称为“举子之乡”。
七、同盟会员,推翻帝制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清朝末年(1905—1907年)全国加入同盟会的会员379人,开县的潘大谋、唐宗尧、王夏、潘大道、傅晋卿、雷国能等人在1907年参加。他们奔走呼号、蹈汤赴火,既是刻苦攻读的青年学子,同时又是追随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积极进行革命活动的革命党人。
1911年冬,潘大道等同盟会员在日本学成归国,到万县组织革命活动。他策反驻万县巡防管带刘汉卿响应蜀军政府号召,宣布反正。开县秀才李棻,竭见知县陈山铭,说以利害,交出县印,宣布开县反正。刘汉卿派王崇德(王润波之父)率部队帮助陈山铭驻守开县。与此同时,同盟会员唐华封(临江人)组织100多人去开江,推动该县反正后,又受刘汉卿派遣,策反巫山县。至此,下川东各县大部分已掌握在革命政府之手。12月14日,刘汉卿发出通电,宣告成立四川省夔绥军政府,潘大道任参谋,李棻任秘书,王崇德任陆军管带,开县人参与掌握军政府大权,是开县人革故鼎新、敢为人先的楷模。
八、青年志士,护国参军
辛亥革命废除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满清王朝;然而中国仍旧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袁世凯于1912年攫取总统职务,在英、日帝国主义支持下,加强独裁统治,鼓吹恢复帝制、改变国体,激起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孙中山号召全国各地响应讨袁号召,掀起了大规模的“护法、护国” 运动。
在开县,以刘伯承为代表的青年志士,诸如谢南城、邹靛澄、刘香墀、王崇德、周学人、廖敬安、皮光泽、隗云阁等告别故土、踏上革命征途,在护国、护法等战争中表现出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有的成为共产党的党外朋友,在各条战线上建功立业。他们的业绩已彪炳史册。
九、抗日殉国,民族精英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侵吞“满蒙”的野心,制造借口,在东北寻衅滋事。继制造了“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之后,又制造了柳条湖“九·一八”事件,悍然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开县,群情激愤,开县青年学生及城关各界爱国同胞,上街游行,抗议日寇侵占东北三省,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收复失地;还呈书国际联盟,控告日寇的侵华罪行。“布衣绅士”、“擦鞋少将”和“流亡教师”也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33年1月,日寇侵占山海关。在占领热河后,以10万之众向长城各口进攻。时任25师师长的关麟征,率部奔赴长城古北口,抵抗日本军队的进攻。该师75旅149团上校团长王润波(开县汉丰镇人),随关师长在古北口迎击日寇。双方短兵相接,杀得日寇尸横遍野,国军也遭到重创。25师伤亡4000余人,149团仅存5人,团长王润波在阵地上以身殉国,年仅28岁!国民党中央为纪念他的牺牲举行了“国殇”。
此后,在南京、徐州、上海、长沙、江西、河南、开封等战役中,开县均有指战员在血与火的战场上与日寇搏斗。战死沙场,壮烈殉国的烈士达3404人!
十、献身革命,红岩忠魂
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的大部分主力,然后横渡长江,解放南京,这时,白色恐怖笼罩着“国统区”,许多革命志士被囚禁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他们不为利诱,不怕威胁,不惧毒刑,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
11月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解放大西南的作战。入川部队以破竹之势直捣西南首府——重庆。11月14日,毛人凤由台湾飞渝,召集二处处长徐远举,下达了对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大屠杀的命令。先后于11月14日和11月27日,对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革命者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惨案”。开县在这次慷慨就义的革命者有14人。他们是:杨虞裳、荣世正、黄楠材、冉思源、赵晶片、颜昌豪、朱世君(女)、周鸿钧、刘文蔚、张兆琦、张光伟、袁德朗、胡作霖、陈仲书。他们永远长眠在歌乐山下的苍松翠柏之中!
1949年12月15日,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开县升起。“太阳照着新开县,凤凰山上放光彩”的歌声此起彼伏,开县不打一枪一炮和平解放了!从此,开县历史进入了新纪元。
1950年,人民政府以暴风骤雨的势头,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政权建设和抗美援朝运动。
在抗美援朝中,开县志愿参军入朝作战的达2200人,有567人牺牲在异国他乡。开县战士彭焕新被授予特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最可爱的人”而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里。
历史的链条把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在一起。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出生于开县的历史学家隗瀛涛称“开县人文资源”是开县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开县不可或缺的思想支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开县整体转型、提速发展、建设经济强县,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昌畴系三峡诗词开州诗社社长,开县书法家协会主席,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