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姓郡望名族之(458)三槐王氏

2017-03-09 10:58:30来源:中国王姓名人 王文伦

打印 字号: T|T
七、三槐王氏
    三槐王氏不是以郡望称,而是以堂号称,其始祖是唐末黎阳县(今河南浚县)县令王言。三槐王氏兴起于唐末五代之时,初居于大名府宰县(今山东莘县)。
    关于三槐王氏的来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认为三槐王氏是琅邪王氏的分支,是唐昭宗时宰相王抟之后,此种说法主要在南方和海外王姓人中;其二认为三槐王氏是琅邪王分支,但是书圣王羲之的后裔;其三认为三槐王氏是出于太原王,是隋代文中子王通之后人,与王抟及其玻邪王氏无关,此种说法多流行于北方,以山西太原、河南密县等地王姓人为主。此三种说法互相矛盾,因而三槐王氏的来源,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疑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三槐王氏是出自姬姓之王,是太子晋的后裔,再往近处说,是秦朝三代名将王翦、王贲、王离的后代子孙。
    三槐王氏的开基始祖王言是唐末的一位七品县令,后以子孙贵而追赠为许国公,其妻姚氏。王言之子王彻是五代后唐时状元,官至左拾遗。王彻之子王祜自幼聪慧过人,历仕后汉、后周、北宋三国王朝为官。北宋时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先后历任监察御史、知潞州、知襄州、知潭州、大名府镇守、河中府知府、中书舍人、开封府知府、兵部侍郎等职。
    据说当时宋太祖听到大名府镇守符彦卿图谋不轨的传说,便委派王祜去查处此事,并许诺事成回朝后升他为宰相。王祜察访回朝后,竟以一家百口担保符彦卿无罪,并进谏太祖不要猜忌,惹得宋太祖大怒,便将王祜贬出朝中,从此见疏于宋太祖。宋太宗即位后,王祜又得到重用,太宗对他很赏识,称他“文章清节兼著”,后来特拜他为兵部侍郎。可惜王祜未来得及施展才华,上任月余便去世了,宋太宗追封为晋国公,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
    当年王祜以才德闻名,天下人都盼他做宰相,但王祜竟不为个人前途而舍身家性命担保符彦卿,此事传为美谈,王祜名声更振,世人皆称赞“王氏有阴德,后嗣必昌”。而王祜在当时心境之中,也将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一日,他亲手在庭院中栽种了三棵槐树,并预言说,“我之后代,必有三公者,此可为证。”三槐的寓意,在中国古代是三公的代称。相传周朝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九株荆棘,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面对槐树而立,九卿面对荆棘而立,因而后人便以三槐来比喻三公一类的髙级官位。王祜也是以借栽三棵槐树来希望子孙兴旺,出将入相,位登三公。后来王祜的子孙果然显赫兴盛,而且其次子王旦真的官至宰相,进位太保,位居三公之首。王氏族人为了纪念王祜之功,遂称这支王氏宗族为三槐王氏,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后来还有“槐荫堂”等,实由三槐堂衍变而来。
    三槐王氏在北宋前期成为除皇室赵氏以外最显赫的大族,并定居京师,被称为北宋第一大族。随着历史的发展,三槐王氏后裔十分兴盛,遍布海内外各地,已成为当今王姓人中最大的一支。如今在中原地区及东南的南京、绍兴、余姚、大仓、漳州、泉州、南靖、晋江、江苏昆山、广东、揭阳等地都有三槐王的重要分支,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都有三槐王氏分支,仅居住在泰国揭西县河内乡的一支就有一万二千多人。
    三槐王氏中名流人物如:五代时状元、左拾遗王彻,北宋时称为“文章清节兼著”的兵部侍郎王祜,有“全德元老”之誉的名相王旦,以刚直公正著称的吏部尚书王震,以“吏才”闻名于世的工部尚书王素,南宋时,有外交家之称,宁死不受官金国的名臣王伦,被南宋敕建专庙祭祀,等等。三槐王氏中贤才辈出,不绝如缕,是王姓之中的一大重要支派。

    世界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