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人大代表王雪丹:如何让高原留住教学人才

2017-03-03 12:03:02来源:四川新闻网

打印 字号: T|T
    王雪丹建议实施“靶向性+差异化”优惠政策,打造一批“师德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让高原留得住人才。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0日讯(川网集团两会报道组记者 雷兹 摄影报道)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今日继续进行,连日来,会议中提到的相关热点话题受到广大代表的持续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对此,省人大代表、康定中学初中部教导处副主任王雪丹建议,要针对民族地区实际,实施“靶向性+差异化”的优惠政策,严把教师质量关,打造一批“师德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让高原留得住人才,使民族地区教育全面“开花”。
    谈印象:
    履职五年间变化巨大 教育发展“看得见摸得着”
王雪丹是康定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从教已经26年,从毕业到现在,一直扎根民族地区教学。王雪丹说,曾经自己也有一些转行的机会,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坚守教师岗位,她说,尽管转行的诱惑很大,但自己还是稳住了心,一干就是20余年。为什么有了好的机会不选择离开?王雪丹将其归结为自己的“家乡情结”“故土情怀”以及对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今年是王雪丹作为省人大代表履职的第5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这五年来,全省民族地区包括甘孜州在内,教育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可谓达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人数迅速攀升、教学环境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受教育程度大幅上升……王雪丹说,这些变化都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
    一组数据便能说明问题。据统计,2016年甘孜州各级各类学校共达859所,其中幼儿园389所、小学413所、中学52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3所;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179393人,全州教职工14377人,专任教师12888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16.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18.78%,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3.58%。数据显示,甘孜州教育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看数据:
    去年下达专项资金上亿元 教育信息化空前发展
    甘孜州教育的发展远不止上述成就。据统计,目前甘孜已形成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免费公办学前教育办学体系,义务教育在校生达到13.2万人,逐步形成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办学体系;实施的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让15500余名学生先后就读内地中职学校。
    近年来,甘孜州还及时完成藏区教育项目、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工作周转宿舍工程、国家西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推进计划、高中学校建设等教育建设项目申报工作。2016年,该州共下达学校建设项目236个,建设面积超过15.5万平方米,下达包括中央、省级、州级、广东对口支援在内的各类教育专项资金超过11亿元。
    在教育民生工程方面,去年甘孜州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一免一补”、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普通高中“两免”和中职免费教育政策,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保障资金4亿元,全州25466名学前在园幼儿、131397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3396名普通高中在校生、4698名中职在校生受益。
教育信息化发展上,目前甘孜州教育城域网覆盖学校732所,占全州学校总数的87%,实现乡(镇)中心校以上有电学校网络校校通,班班通设备覆盖全州班级数的83%,甘孜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典范;通过幼儿园观摩式、小学植入式、初中录播式、高中直播式四种远程网络教学模式,实现了内地优质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利用,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教研、师资培训、学校管理、公众传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去年9月,甘孜成功承办了全国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现场会,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教育部肯定。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2016年,甘孜州共补充教师730名,组建州级骨干教师队伍、州级兼职教研员队伍,开展康巴名师、名校长、名校培育工程,选拔“康巴英才”高端、中端、基础各类人才,全年共开展州级以上培训3000余人次,依托甘孜州教师进修学校(康定中学),对80名藏汉双语教师开展了一年全脱产的一类模式藏数学专业知识培养培训。
    有建议:
    严把质量关打造合理激励机制 教师应该有爱心懂奉献
   尽管近些年来民族地区教育发生着巨变,但在王雪丹看来,教学的核心在于人才。王雪丹认为,由于甘孜州地理区位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教师人才队伍等教学“软件”依旧跟不上教学环境、教学设施等“硬件”的建设步伐。
    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甘孜州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来自甘孜州教育部门的消息显示,随着全州在校学生逐年增加,学前、中学教师编制已经严重不足,尤其是高寒牧区县和边远乡教师编制问题更加突出,到2016年底,教师编制缺口为3921名。此外,现有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整体不高,高水平校级干部、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少,理科教师紧缺,尤其是藏语一类模式理科教师出现断层现象。
    对此,王雪丹深有感触,她认为,由于高原地区艰苦的条件,使当地难以留住人才,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入口门槛偏低。王雪丹希望通过“严把教师质量关”“优化教育环境”“打造更加合理的激励机制”三大措施来缓解这一难题。“针对民族地区实际,应该实施‘靶向性+差异化’的优惠政策,如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打造一批‘师德高、业务强’的教师队伍。”王雪丹建议。
    王雪丹进一步解释,所谓“师德高、业务强”,不仅仅是指教师的学历,由于地处高原民族地区,很多孩子来自边远农牧民家庭,生活习惯、语言环境等各有差异,这就需要老师具备高度的耐心和爱心,“如果条件允许,会懂双语最好不过。”王雪丹说,严把教师质量关就是要真正打造一批爱岗敬业、懂得奉献的教师队伍,如果实现这样的愿景,相信民族地区教育将全面迎来“春暖花开”。
    出计划:
    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 今年启动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
    与王雪丹的建议契合的是,甘孜州教育部门已在2017年的工作计划中提到多项要点。除了加快推进乡村幼儿园建设工程,推进“十年行动计划”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建设外,甘孜还将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启动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记者还从甘孜州教育局了解到,今年甘孜州将启动新一轮教师培训计划。在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采取网络研修、跟岗培训等措施,提升教师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基本技能,妥善处理工学矛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此外,甘孜州还计划提升教育信息化工作效益,加强远程网络教育管理,逐步将远程网络教育向农村学校延伸。与此同时,甘孜还将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今年计划投资2620万元完成41个脱贫村幼儿园建设,启动新一轮紧缺专业人才定向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