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衡水内画大师王习三王自勇一家央视讲述“传家宝”

2017-02-15 15:50:50来源:中国网-中国视窗

打印 字号: T|T
















衡水内画大师王习三王自勇一家央视讲述“传家宝”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   2月5日晚,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以家风传承为主题的名牌栏目《我有传家宝》,邀请来自河北衡水市的冀派内画创始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习三,及其儿子、冀派内画传承人王自勇和儿媳、著名内画艺术家王海丽一家人,讲述在传承光大中国内画鼻烟壶事业上的感人故事。节目一经播出,激发了良好反响,在央视微博、微信平台上好评不断,人们争相转发节目视频。
说到传家宝,人们可能习惯地想到“价值连城”,其实不然,它可以是一把木梳,也可以是一盏青灯,一种技艺,甚至一种精神,只要它在时光的流转中,不断地传递着一脉温情。讲述着一段段温暖感人的故事,传递着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见证着拔山扛鼎的文化力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大师讲述了他的师训。
“学艺先学做人,要德艺双馨,艺如其人”这是王习三的师傅对他的教导,这两句话让他终身受用。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1938年5月生于北京,原籍河北省阜城县杨庄。195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拜著名内画艺人叶菶祺和叶晓峰为师,是祖传五代的“叶派”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不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折射点,而且也是一个人道德养成的立足点,虽然微小而细致,但在人的成长中却至关重要。内画绘制需要仔细观察生活,画面与生活相贴,在方寸之间描绘大千世界,实属不易。
王习三在生活异常艰难的情况下,时刻牢记老师教导并付诸实践。创作作品有瑕疵时,他宁可把画面擦掉重画,不挣那两块钱、四块钱,也不把作品交上去。他用行动诠释了师训“不能沾染铜臭气”。正如王立群专家所说:“这些故事非常感人,特别在当下,应当说是矫正不良时俗的一剂良药”。
以家风传承为主题的《我有传家宝》,作为央视1套这个综合频道精心打造的品牌栏目,通过一件件传家宝,通过平实的传承故事,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议题做了恰当的注脚:用传承人现实生活中的感动印证家风祖训的文化附着;用传承人在磨难中的坚守印证优秀传统的文化活力。从2016年元旦开始播出后,节目收视率节节攀升,并一举成为广受关注的名牌栏目。
宝物中有文化、有历史、有传承、有情感。在节目现场,王习三从他在北京市美术工艺研究所跟叶派内画传人叶晓峰、叶菶祺学艺说起,恩师言传身教,告诫他要“德艺双馨,艺如其人”,“不能沾染铜臭气”,并把家传宝物——叶派创始人叶仲三先生的手稿传给他。在节目现场,王习三精心创作的五件不同时期的内画鼻烟壶代表作品,形神兼备,巧夺天工,其精彩绝伦,让观众为之倾倒。现场点评嘉宾,知名史学家王立群教授给予高度评价。
多年来,王习三首创“金属杆毛笔”,并开创“油彩内画技法”先河,从绘画工具、绘画技法到绘画形式,有三项创新:金属杆弯钩笔、油彩内画、系列烟壶,使方寸烟壶具有了磅礴绵亘之势。他先后7次收徒,培养出3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让冀派内画名扬海内外,因在光大传承内画鼻烟壶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而被评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荣膺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王自勇自幼受家庭熏陶,在传承光大冀派内画艺术时,因开创内画浓墨山水画法之先河,独创内画光壁圣诞球新画法,首创冀派内画艺术生产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画模式”,而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国务院专家津贴。在王习三、王自勇父子努力下,冀派内画发展成为河北省重要文化产业。
当晚,在节目现场,王习三、王自勇、王海丽的生动讲述,现场展示内画创作技艺,浓缩再现了传统,点亮了文化记忆,让大家度过了一段难忘时光。
供稿  崔玉玲  李皎洁  张瑞超  张东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