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铭与王闿运
安迪(上海)·东写西读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把李慈铭点为“天富星扑天雕李应”。李慈铭一辈子为贫穷所困,却被点为“天富星”,未免有点讽刺,或许只是因为都姓李吧?如果李慈铭知道汪辟疆把王闿运点为“托塔天王晁盖”,不知要发出怎样的恶声。
当年就有李慈铭的朋友董文涣引了张之洞的评论说:“孝达编修同年尝言,近时词章家,浙之李莼客、楚之王壬秋,殆无伦匹,诚非虚誉。”李慈铭在日记中很不以为然:“若王君之诗,予见其数首,则粗有腔拍,古人糟魄,尚未尽得者。其人予两晤之,喜妄言,盖一江湖唇吻之士,而以与予并论,则予之诗亦可知矣。”接着感慨道:“以二君(指张之洞和董文涣)之相爱,京师之才亦无如二君者,香涛尤一时杰出,而尚为此言,真赏不逢,斯文将坠,予之录录,不可以休乎?”只有陈乔森(逸山)曾说:“以王壬秋似李爱伯,予终不服。”李慈铭引为知己:“都中知己,惟此君矣。”(均转引自《李慈铭年谱》)
晚清民初的孙雄曾把李慈铭与黄景仁相提并论:“仆尝谓近贤诗,以两当轩及越缦堂为正宗,乾嘉以来,名辈虽多,实鲜堪鼎足也。”汪辟疆认为这个评价“誉过其实矣”(转引自王培军《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即使与两当轩并雄,李慈铭也未必满意,《越缦堂读书记》:“阅黄仲则《两当轩集》,系常州新刻本,诗词俱较多,然都无取,盖仲则生平已删之作。又有诗话数则,其论李东阳、高青邱诗,亦未尽当。”
论诗实在是很难一件事,尤其是让当事人满意。董文涣评李慈铭诗还有两句话:“初法温李,继规沈宋。”李慈铭不承认:“予平生实未尝读此四家诗也。”这是同治壬申年(一八七二)的事,查《越缦堂读书记》,同治壬戌(一八六二)却已有读《玉溪生诗注》的记录。再往前,他曾回忆自己在咸丰五年(一八五五)“欲泛滥名家,以冀无所不有,或拟香山、东坡”,也有“拟沈约”。怎么就赖得一干二净!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把李慈铭点为“天富星扑天雕李应”。李慈铭一辈子为贫穷所困,却被点为“天富星”,未免有点讽刺,或许只是因为都姓李吧?如果李慈铭知道汪辟疆把王闿运点为“托塔天王晁盖”,不知要发出怎样的恶声。
当年就有李慈铭的朋友董文涣引了张之洞的评论说:“孝达编修同年尝言,近时词章家,浙之李莼客、楚之王壬秋,殆无伦匹,诚非虚誉。”李慈铭在日记中很不以为然:“若王君之诗,予见其数首,则粗有腔拍,古人糟魄,尚未尽得者。其人予两晤之,喜妄言,盖一江湖唇吻之士,而以与予并论,则予之诗亦可知矣。”接着感慨道:“以二君(指张之洞和董文涣)之相爱,京师之才亦无如二君者,香涛尤一时杰出,而尚为此言,真赏不逢,斯文将坠,予之录录,不可以休乎?”只有陈乔森(逸山)曾说:“以王壬秋似李爱伯,予终不服。”李慈铭引为知己:“都中知己,惟此君矣。”(均转引自《李慈铭年谱》)
晚清民初的孙雄曾把李慈铭与黄景仁相提并论:“仆尝谓近贤诗,以两当轩及越缦堂为正宗,乾嘉以来,名辈虽多,实鲜堪鼎足也。”汪辟疆认为这个评价“誉过其实矣”(转引自王培军《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即使与两当轩并雄,李慈铭也未必满意,《越缦堂读书记》:“阅黄仲则《两当轩集》,系常州新刻本,诗词俱较多,然都无取,盖仲则生平已删之作。又有诗话数则,其论李东阳、高青邱诗,亦未尽当。”
论诗实在是很难一件事,尤其是让当事人满意。董文涣评李慈铭诗还有两句话:“初法温李,继规沈宋。”李慈铭不承认:“予平生实未尝读此四家诗也。”这是同治壬申年(一八七二)的事,查《越缦堂读书记》,同治壬戌(一八六二)却已有读《玉溪生诗注》的记录。再往前,他曾回忆自己在咸丰五年(一八五五)“欲泛滥名家,以冀无所不有,或拟香山、东坡”,也有“拟沈约”。怎么就赖得一干二净!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