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克荣,一年14次进艾滋病村

2016-12-06 17:55:33来源:生命时报

打印 字号: T|T
    人物小传:
  王克荣,女,1963年7月出生,毕业于北京护士学校,现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护师,2013年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艾滋病患者圈里,一提起王克荣,每个人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一头利落的短发,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王克荣就像艾滋病患者的守护天使,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暖。
  1984年,21岁的王克荣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分配时老师找到当时担任团支部书记的王克荣说:“传染病医院需要两名护士,希望你考虑一下。”王克荣没犹豫,就去北京地坛医院报了到。从此,她和传染病患者朝夕相伴。31年里,她护理过26种传染病患者,近5万余人,但接触最多的还是艾滋病患者。
  1999年1月,地坛医院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以关怀艾滋病人为主的关怀组织——红丝带之家,2001年底,王克荣兼任红丝带之家护士长。
  打开王克荣的手机,里面存着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的电话。王克荣每天24小时开机,由于担心患者找不到她,十几年不敢换号码。
  “王姐,我的安全套破了,怎么办啊?”“王姐,我怀孕了,可丈夫知道我有艾滋病,非要做了孩子。孩子没了,家就散了。你说,咋办?”“王姐,我在河边,不想活了。”这种告急的求救电话和短信,王克荣接过不知多少次,每次都会在她的全力周旋下,化险为夷。
  一次,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去活动,中午吃盒饭,一个患者指着吃了几口的盒饭说:“王姐,我不吃肉。”王克荣没有犹豫,很自然地夹起了他饭盒里的肉就送到自己嘴里,患者一下愣了,说:“王姐,我家里人都做不到。”
  为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在王克荣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红丝带之家还深入高校、工地、社区,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王克荣还深入云南、新疆、山西、河南等艾滋病高发地区工作。2002年8月,红丝带之家在河南一个艾滋病高发村建立了医疗点。第一次去是2002年8月,就像出差,王克荣穿了一身整洁的套装,半高跟鞋,可村里的土路雨后都是泥,鞋踩上去就拔不出来。由医生、护士、化验员组成的一个小分队,为当地患者进行了简单的对症治疗,筛查出一些患者可以吃抗病毒药以缓解艾滋病病情,当天就看了200多位病人。到了晚上,小分队的几个人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以后再去,王克荣就有经验了,穿牛仔裤、旅游鞋。每次都是周五晚上出发,周一返回医院上班。
  这个村,一年间王克荣去了14次,那一整年,村里只病故了4个人,比之前一个月病故的都少……村民了解到如何预防艾滋病,不再焦虑羞涩,开始大大方方地索要安全套;女患者也掌握了月经血的处理方法。
  十余年里,王克荣走遍了全国艾滋病重点高发区,培训艾滋病基层护理员万余人,培养了大批艾滋病志愿者和同伴教育员。
  “我虽为患者付出了很多,但我得到的更多。”王克荣至今记得,一天快下班时,老病友旭东打来电话:“王姐,今晚6点过来一下方便吗?”王克荣赶紧出发,进门一看惊呆了,十几位患者出现在她的面前,有的拿着蛋糕,有的捧着鲜花:“王姐,今天是你的生日呀!”被他们簇拥着那一刻,王克荣感到无比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