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荣,一年14次进艾滋病村

王克荣,女,1963年7月出生,毕业于北京护士学校,现为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副主任护师,2013年荣获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201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在艾滋病患者圈里,一提起王克荣,每个人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一头利落的短发,笑起来两个深深的酒窝,王克荣就像艾滋病患者的守护天使,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暖。
1984年,21岁的王克荣从北京护士学校毕业,分配时老师找到当时担任团支部书记的王克荣说:“传染病医院需要两名护士,希望你考虑一下。”王克荣没犹豫,就去北京地坛医院报了到。从此,她和传染病患者朝夕相伴。31年里,她护理过26种传染病患者,近5万余人,但接触最多的还是艾滋病患者。
1999年1月,地坛医院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以关怀艾滋病人为主的关怀组织——红丝带之家,2001年底,王克荣兼任红丝带之家护士长。
打开王克荣的手机,里面存着1000多个艾滋病患者的电话。王克荣每天24小时开机,由于担心患者找不到她,十几年不敢换号码。
“王姐,我的安全套破了,怎么办啊?”“王姐,我怀孕了,可丈夫知道我有艾滋病,非要做了孩子。孩子没了,家就散了。你说,咋办?”“王姐,我在河边,不想活了。”这种告急的求救电话和短信,王克荣接过不知多少次,每次都会在她的全力周旋下,化险为夷。
一次,和艾滋病患者一起去活动,中午吃盒饭,一个患者指着吃了几口的盒饭说:“王姐,我不吃肉。”王克荣没有犹豫,很自然地夹起了他饭盒里的肉就送到自己嘴里,患者一下愣了,说:“王姐,我家里人都做不到。”
为了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在王克荣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红丝带之家还深入高校、工地、社区,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王克荣还深入云南、新疆、山西、河南等艾滋病高发地区工作。2002年8月,红丝带之家在河南一个艾滋病高发村建立了医疗点。第一次去是2002年8月,就像出差,王克荣穿了一身整洁的套装,半高跟鞋,可村里的土路雨后都是泥,鞋踩上去就拔不出来。由医生、护士、化验员组成的一个小分队,为当地患者进行了简单的对症治疗,筛查出一些患者可以吃抗病毒药以缓解艾滋病病情,当天就看了200多位病人。到了晚上,小分队的几个人累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以后再去,王克荣就有经验了,穿牛仔裤、旅游鞋。每次都是周五晚上出发,周一返回医院上班。
这个村,一年间王克荣去了14次,那一整年,村里只病故了4个人,比之前一个月病故的都少……村民了解到如何预防艾滋病,不再焦虑羞涩,开始大大方方地索要安全套;女患者也掌握了月经血的处理方法。
十余年里,王克荣走遍了全国艾滋病重点高发区,培训艾滋病基层护理员万余人,培养了大批艾滋病志愿者和同伴教育员。
“我虽为患者付出了很多,但我得到的更多。”王克荣至今记得,一天快下班时,老病友旭东打来电话:“王姐,今晚6点过来一下方便吗?”王克荣赶紧出发,进门一看惊呆了,十几位患者出现在她的面前,有的拿着蛋糕,有的捧着鲜花:“王姐,今天是你的生日呀!”被他们簇拥着那一刻,王克荣感到无比幸福。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