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南昌谢埠古镇的前世今生

2016-11-18 16:19:39来源:王雄文

打印 字号: T|T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南昌县,位于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之滨,省城南大门。公元前202年,西汉大将灌婴筑城建县。系江右之首府首县,有“江南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前年,生产总值高达近六百亿元。是人口超百万的江西首批百强大县。区位优势明显,亦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的立体交通网络。105、316、320国道和赣粤、沪昆、福银高速穿境而过。北南的大京九与东西的浙赣铁路,在此形成黄金十字交叉。水路畅游四方。航空通达全国数十个城市,并开辟了数条国际航线。一片经济繁荣的大好景象。
  这个“神州千年古县”,文化底蕴厚重。涌现了许多文韬武略风云人物:晋代道家创始人之一的许逊。唐朝李元婴在此并建起千古名楼滕王阁。宋太宗朝的副相陈恕,在这块土地上发迹。这里有世界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南宋祖籍地等古迹三十余处。老早的莲塘,虽仅有几幢屋,还形成不了一条街。如今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美仑美奂!今非昔比。绿荫蔽日的澄碧湖,碧波荡漾,鸟语花香。黄马的凤凰沟,生态农旅特色宝园,禾苗茁壮,樱花、梅花、桂花、玉兰,百花争艳,大放异彩。4600亩的芳溪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个休闲度假的好地方!
 北宋开国名将、武宁军节度使王全斌的南宋后裔,卜居武阳镇庵前三家村繁衍生息。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要说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至今仍圪立在抚河故道畔的谢埠古街,这是我回乡的必经之道,从儿时一路走到耄耋老翁,打道这里过渡,耳闻目睹沧海桑田。它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作为游子,我要向家乡父老倾诉乡恋之深情!
    历史上,曾经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享有“不到谢埠街,不算到过南昌。”美誉的、南昌市东郊的谢埠古街,位于抚河故道北岸,距市中心的八一广场三十余华里。眼前,临河一条街的谢埠,长约两里,宽约八尺的石板街上,两旁店面现已廖廖无几,大多成了住家户。昔日,南来的喘急抚河,抵达谢埠豁然宽阔,便急转东北方向奔腾而去,川流不息!六十年代,由于造福于民的赣抚平原排灌工程的大局需要,导致此段抚河截流。儿时往返的渡船早已停摆,两岸来往的人们和车流,都从西侧钢筋混凝土大桥上通过。街上显得冷冷清清。
 撩开历史的面纱,谢埠街闪烁着灿烂的辉煌!从明洪武年间建埠之日起,已走过七百个春秋。忆往昔,此街扼守抚河进入鄱阳湖的关键口岸,亦为繁华商埠。抚州、樟树、丰城等南来的客货船筏,在此集散交易或停靠休整或经此驶往余干、九江、湖口;尔后,再东往南京、上海出洋。西涉武汉、重庆、宜宾。亦通过大运河北抵京师。鼎盛时期这里日出入客船、粮食等其它货船、木排、竹筏千艘左右。麻石小街上,白天,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路两边近两百家饭铺、酒楼、茶馆、客栈、杂货店、竹木行、钱庄等,多悬乌底金字招牌,寓意乌一黄二!也有上悬白底黑字招牌的,意思就是一清二白。都讲究茂盛兴隆,讨个吉利!街上多见大红灯高挂,彩旗迎风飘扬。晚上,灯红酒绿万家灯火不夜镇,迎君入珠帘。昼夜不息,热闹非凡!后来,还建起了万寿宫、天主堂,中西合流。可谓海纳百川、通达天下。
 当年,谢埠河面,丰水期宽达八百米。从宽大码头登上岸,左拐至西端伫立着一座清朝末年由法国人建造的、西洋气派的天主堂。它的北端南侧建有钟楼,顶立十字架。红条石小窗,红色浮雕装饰与古罗马式建筑结构混为一体。内部构造十分精致。南半部长百多米,高十多米。北半部南侧采用罗马式半园拱券结构。分上下两层内廊。南半部分,主要是门窗配拱券结构的洋学堂。法国传教士让教民免费读书,以引人入教。林则徐禁鸦片不久,法国人来传教,光绪年间,南昌县令江召棠被杀,老百姓杀教士、烧教堂报仇。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在这街上放火烧过好几次。
 走过里半路,与教堂遥相呼应的东头,有一座气势恢弘的中式高大建筑群。砌筑的青砖高墙围成口字形。其南墙大门的上部,镶嵌着两块青石,一块刻有“万寿宫”,另一块刻着“谢埠义渡公局”。走进大门,一幢大屋闯入人们的眼帘。这里是道教信徒朝拜之地,也是衙门开设的义渡局。日本投降后,谢埠被军事接管,这里为南昌县政府所在地。老早,这里还有三座寺庙,令人庙、二郎庙、五贤祠,香火鼎盛。三庙同唱戏,百店住满客。锣鼓喧天,鞭爆齐鸣!
 谢埠街,曾是江南鱼米之乡最富庶的商埠之一。谢埠当年的地位,犹如现在南昌的市中心。河面上过往和停泊着上至抚州、清江、丰城,下至余干、鄱阳的千余艘船只,绵延好几里路,形似长蛇阵。不乏纤夫的号子声,时时震荡!一群群脚夫,上下码头肩挑双抬杠。街上光米铺就有二十来家,米罗碰米罗、撒下的大米,把石头路白白铺了一层!鄱阳的鱼贩子、抚州的木材商、南昌城里的金银珠宝商人等资本家都来这里做生意。集中交易以米面、牲畜、竹木、桐油、铁器、土布为大宗,每逢农历二、五、八当集,武阳、莲塘、罗家、幽兰、渡头及附近的农民多会赶来交易。多达万多人!
 由于地处交通要冲,谢埠街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元末,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十八年,其1363年,朱元璋为解陈友谅兵围南昌,曾在此等武阳一带屯兵20万,为朱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根基。由于民国至解放初期这里是南昌县政府所在地。1949年5月下旬,解放军二野(陈赓部)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急行军抢渡抚河,,就是从南岸河东谬家首先向谢埠街发起冲击、再攻打南昌,进入市区的。五百余名解放军官兵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五十年代,我才十零岁那年,听父母说,要带我去三家村老家,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几晚都没睡好觉,睡梦中常常引入了故乡的无限遐想。那可是我躲避日寇残害,坐腹逃难客诞鹰潭十余载后首次回归故土啊!翌日拂晓,我们三人从硝皮巷出发,父亲肩扛捆甘蔗。母亲手里提着两封换财(礼品)。紧随其后的我,空着手、精神抖擞,蹦蹦跳跳,多落在后面,时而又跑在父母的前面。走坛子口,出龙王庙,一路沿着田间的阡陌泥巴小道,上大沈桥,穿罗家集,途径岗下村、郑村、刘村、板溪村,经过一段长而拥挤的麻石小街,便到了谢埠码头。站在高处眺望,南来的喘急河水,蜿蜒北去直奔天际。左来右往的船只横过河面。两岸纵向过渡的船,满载着来回赶集的乡亲,一船一船又一船。船船逐波,溅起狂欢的浪花!家乡美!最美莫过湿润田园、孕育生命的谢埠河水啊!我跟在父母后头,小心走下陡峭的石级,登上跳板上了船。由于体力透支,疲惫不堪。一屁股坐下,伸脚一看,都起了泡。我经不起河水的诱惑,俯身船舷、一次次双手捧起家乡的水往嘴里送,它是那样甘甜爽口!
 上了南岸,仰天万里晴空!平生第一次登上故土,疲劳早已忘记,极度兴奋而欢腾雀跃!接着,径向东南走过窑上刘家,一段不远路,似乎走了很久很久,最后,总算坚持走到了日思暮想的、芳溪湖畔的、三家村老家。刚进老五叔家里,同房的叔叔伯伯都来看望。用过哺时餐,洗过脸脚,安排我就寝蚊帐里的上等床铺。大人们就去夜拉家常。我却一觉睡到第二天太阳晒到肚皮,大人屡唤带推才醒。这回确实太累了,才睡得那么香。在小住两天的日子里,我自以为念过三年私塾,就胆大妄为站在村童围观的长凳上发表“演说”。那时懵懂不知规矩,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扛把板锹跑到他人水塘里挖藕。西头他房的叔叔伯伯,竟放任我的“不法”行为。
 一九六二年,当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奉母命,骑了一辆黑色老式28脚踏车,单独下乡出私差。又来到了谢埠渡口,这时已截流,左右过往船只没了,再也听不到纤夫的号子,也见不到专业挑夫的身影,石阶上长满了青苔。河面上只有维持两岸往来的少数渡船。我难得下趟乡,一去就住几天,可谓满天飞。在那物资由极度匮乏,才逐步得到改善的年代,能够大碗喝酒,好拟神仙过的日子!好吃的留给了我这个稀客,正好解解馋。这次,我到三家村老家,又到岗上赵家、西田李家、庵前张家祖上亲戚和山上万家、院东万家、河里谬家几位姑姑那里做客贪杯,不知年酒的后劲,喝了一碗又一碗,骑车返城龙头不听使唤,骑上又摔下,当我跄踉扶车来到南岸的沙滩渡口时,船已停渡。好在此时河面很窄,高声喊叫还能听见,加上挥手乞求。好心的船工关照才过了河。那回,若找到了巷口胡家那位叫水姺的姑母,再喝上一两碗,可能就要在河滩上睡到天亮,成为笑谈。说句戏言,这时我就体会到“酒驾”的恶果。
 二00九年一月五日,我已是古稀老汉,受龚书记、万镇长委托,我以武阳镇政府代表名义,邀请到了省里八位专家学者和省工商联、省古籍办、省谱牒研究会领导。其中有:资深书院学者李才栋,著名谱牒专家曹涛、王炯尧,吴成华理事长,胡迎建主任,省台雷学锋主任编辑等。分乘两辆轿车,我驾驶着兰鸟私家车引导,一溜烟便驶过了谢埠街西头的公路桥,总共约个把小时,便开进了镇政府大院,受到了党政领导的热情欢迎!为配合曹雪芹祖籍地等“红楼梦”文化建设规划,由我起草了恭请周汝昌、胡德仁、王林森、蔡社宝等国家、省市专家、领导为顾问的《关于筹组“省曹雪芹祖籍文史研究会”请示报告》。能为造福家乡尽点绵薄之力,我尤为感欣喜!
 武阳镇,位抚河支流东岸。历史悠久,自唐武阳郡公韦丹,在此设义渡,百姓感恩,称其武阳渡。这里文风鼎盛,俊彩星驰,风光秀丽。世界文学巨匠曹雪芹的祖籍地就在保丰曹村,又称曹骆王村,前几年,三家村的村官和族长,领我来该村调研兼访亲,我们主体村瓜绵瓞衍的分支北渠村,再迁徙到了当时叫章家巷的今日保丰曹村,莫忘记!这村还有好几户粘光曹家的王氏宗亲。这次回程,我们特意选择走黛洲古渡的武阳老桥。下车驻足仰望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亲笔题写“曹雪芹祖籍武阳镇”的宏伟牌坊。然后贯穿县城,从两侧象湖、梅湖景区中间的迎宾大道惬意返城。
 得悉一个特大喜讯!我市青山湖区、青云谱区联手打造谢埠街,修复“县府遗址.万寿宫”、“天主堂”街景古迹,新建“南昌解放纪念馆”等。还有呼吁在这里建“南昌新火车站”的。这就重新焕发了古镇青春!要把因“长乐渠”造福,截流使谢埠成了城市旮旯的失落遗憾,变成旅游度假休闲的胜地,再度往日辉煌!我建议:再请进毗邻两区且有过渊源关系的南昌县参与共同开发,形成颇具豫章神韵的谢埠河古镇景区---武阳红楼文化区---八大山人梅湖景区的联环旅游链。同时建议:向塘火车站改名《南昌南站》,并向公路交汇的银三角立交桥靠拢,亦在蛟桥新建铁路《南昌北站》。让我们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到那时,一个绚丽多采的、现代化的大南昌,就雄踞在中华大地上!  
    (原载江西<赣风>杂志2016年9月刊)                            
 
                            笔 者 简 历
 王雄文,字文萃,号文庙居士。一九四0年生,南昌人氏。汉族。大专文化。江西省谱牒研究会副研究员。江西省诗词学会;江西省电影家电视艺术家协会;南昌市音乐家协会;南昌市作家协会等会员。主要著作有:《王雄文诗歌记实电视作品汇集》;《王雄文诗文选》;《汴京文坛风云》小说;《文萃集》等。还著有谱牒(姓氏)文化综合论文数十篇。联系方式:手机13907087840  邮箱hzwxw8888@sina.com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最新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