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立波:只要有艺术梦想,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去实现

2016-10-28 17:30:27来源:亚心网

打印 字号: T|T
    亚心网讯(记者 阿比拜)10月23日,在阿孜古丽的皮毛画创作室里,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教师、哈漠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艺术指导以及创作者王立波正拿着新到的一块毛色光亮的黑色马皮认真地研究着,在他的心里有一个一直希望完成的作品,那就是将上古神话中巍巍昆仑山下王母娘娘的形象用皮毛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王立波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会与皮毛画结缘。2016年之前,他对于皮毛画的概念仅限于在毛皮上没有毛的一面作画,但对于有毛这面能否作画,他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过。不过,2016年年初的一个电话让他爱上了皮毛画。
    原来,王立波与阿孜古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因后来不在一起上学,两人的联系越来越少,阿孜古丽因为工作去了外地,而王立波则留在了新疆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两个人各忙各的事业,早已中断了联系。
    但是就在今年的7月,王立波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
    “喂,哥们,最近忙什么呢?你不会已经忘记我了吧?”阿孜古丽熟悉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了过来。
    “阿孜古丽,好久不见,听到你的声音太好了……”一个电话将两个人又重新联系到了一起。
    “当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阿孜古丽告诉我,她已经回新疆了,并且还是带着自己的作品回来的,希望我能帮着看一下。当我看到手机里的皮毛画的时候,我顿时觉得耳目一新,没想到一个业余的绘画爱好者竟然能创作出这样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可以发展下去的艺术形式。”王立波说。
    于是,王立波第二天就来到了阿孜古丽的创作室里,当他亲眼看到一张用牛皮创作的皮毛画作品《鹰》时,被深深震撼了。
    对于皮毛画的这种形式,王立波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是非常感兴趣,但是他一直考虑的是在动物皮的背面进行作画,他没有想到的是,阿孜古丽这幅皮毛画《鹰》将动物皮毛的天然部分凸显出来,将原本平面的鹰姿展现得更加真实自然,这种艺术形式可谓独创。
    “很早以前,我跟新疆知名青年作家卢一萍探讨过用羊皮手绘地图,但是因为这种作品的市场前景当时还不太明朗,而且创作工序很多,需要在动物的毛皮上进行烫、刻等各种技术,当时我就放弃了这种艺术品的创作。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阿孜古丽在动物皮毛正面带毛的地方进行创作,在艺术表现方面的难度更大,因为在动物皮毛上作画,在材料上会有很多要求。阿孜古丽在这么多年探究摸索中找到了新的现代化学原料,后期用动物毛皮的特殊毛色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加工,私人定制,其艺术效果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让我有了很大的创作欲望。”王立波说。
    王立波就这样将自己的身心融入皮毛画,在短短几个月的探索和创作中,他对皮毛画又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我觉得动物皮毛画填补了一种新画种,皮毛画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这种皮毛画作品不仅突破了传统绘画的边界,还在新材料的运用下发挥出新的介质、新材料的优势,在传统游牧文化作品中传递了一个新的基因。我举个例子,在改革开放之初,很多艺术家都开始学习西方艺术,搞抽象作品,只有新疆的艺术家们还在创作着具象写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我觉得这样的艺术之路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艺术才会有市场。我觉得皮毛画就是既有艺术性又有实用性,更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是百姓喜闻乐见,能够看得懂,能够参与进来,能够认知的绘画方式。”王立波说。
    如今,王立波与阿孜古丽一起带着创作室的几个学生创作出新的一批皮毛画。因为两个人现在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一起培养一批年轻的皮毛画的传承人,建一个皮毛画艺术研究中心和传承基地。
    “我们希望皮毛画能成为一张新疆文化的新名片,让新疆艺术增加一个新的品种,我和阿孜古丽希望皮毛画能够代代相传,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让更多的人来从事这个行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因为艺术需要大众的参与,人人都可以有艺术的梦想并能够通过努力去实现。”王立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