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王效亮:画家必须与寂寞为伴

2016-10-07 17:04:00来源:大众日报

打印 字号: T|T
9月2日下午,中国水墨画山东分院专职画家王效亮工作室,四位来者喝茶闲谈时,王效亮起身走到画桌前,构思,落笔,润色,落款,半小时后一幅牡丹扇面已经绘就。
看到王效亮画的牡丹,书画爱好者曹淑荣评论说:“花蕊生动逼真,鲜活丰满。枝杆挺拔茁壮,曲直遒劲。花叶浓淡相间,疏密有致。整幅画俏而不俗,艳而不媚,神形交融。”
工作室外,挂着王效亮另外一幅寓意鸿运当头的山楂画。秋日成熟的山楂泛着红色的光亮,山楂的叶子用了淡墨色。书画爱好者张光谊认为,王效亮画的山楂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带着丰收的喜悦。
“画出来,只要有人欣赏,有人喜欢,我就觉得值了。”王效亮说。
王效亮是寿光洛城街道人,出生于1963年,自幼酷爱书画。王效亮最初的美学素养,来自连环画。“《西游记》、《水浒传》里栩栩如生的人物都记在脑子里。一绺发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觉得勾勒得那么美,爱不释手。”王效亮说。
当时,一本连环画只要一毛钱左右,但务农的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王效亮买。王效亮会以学习用品为借口买来连环画,与同学换着看。上了初中,王效亮用红蓝铅笔学着描红,一个本子画满了,用橡皮擦掉,再接着画。一个本子,往往用上好几遍。
高考失利后,王效亮入伍,进入济南军区后勤干部训练大队,学习了两年的电影美术。王效亮说:“在部队学习制作幻灯片,吃穿住不用花钱,材料、书籍部队也支持,为我画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时部队开展学习张海迪活动,需要画一个张海迪的幻灯片。没有见过张海迪本人,王效亮便按照报纸上张海迪的照片画出张海迪的模样,做成幻灯片。“制作的幻灯片要求在银幕放大后不能走形,所以每一笔每一画都非常精确才行。”王效亮说。
在部队,王效亮还临摹完4册《芥子园画谱》。“画画要下苦工夫,没有这些基础,画不好。”王效亮告诉记者。
服兵役2年后,部队领导挽留王效亮。但一心想学习美术的王效亮,选择回家参加高考。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够,王效亮没能考上艺术院校。从此,王效亮做起了装饰设计。“绘画的梦想一直没有泯灭,只要有时间我就画。我把自己关在车库里,不断地画。”王效亮说。
2013年底,看到中国美院招生培训,王效亮放下全部工作去学习。“这是中国美院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班,36名学生中,有27名中国美协会员,档次特别高。”王效亮告诉记者,在中国美院的学习中,他慢慢领悟中国画的传统精髓。
求学的日子并不容易。年逾50岁的王效亮专职去学画,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一年仅学费就要15万元,加上日常的花销,需要20万元。有时王效亮面临吃不起、住不起的窘境。在杭州,王效亮和同学租了本地人不愿意住的一楼两间房子。手头没钱时,王效亮背起画走进画廊,赚取生活费。“杭州的画廊不看名气、职称,人家光看画。当场定好价钱,觉得合适我就卖掉。”王效亮说。
2014年,王效亮在寿光菜博会上展出了自己的画,引起众多游客的关注。王效亮觉得,有人欣赏、认可就达到了目的。
在画一幅一丈二的牡丹时,王效亮连续三天两夜没有睡觉。“不能停,否则颜色、墨汁再画上去都不一样了,不一致了。”王效亮说。等画完时,已是凌晨4点,王效亮累瘫在地板上。
“画家,必须享受寂寞才行。与寂寞相伴,心更能静下来。”王效亮说。
王效亮欣赏齐白石的一段话:“夫画道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
“绘画是我一生的梦想。对我来讲,这就是一个与生俱来的信念。我完全敬仰这个事情,所以我认认真真做这个事情。绘画需要我用全部的情感、全部的能量和力量投入其中。”王效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