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画家王昌龄谈“娄东画派”的摇篮——《西廬园》

2013-01-24 14:55:12来源:王昌龄王丽琴选稿

打印 字号: T|T

 


     “西庐园“是王时敏创造的避世隠居之地,大明皇朝的灭亡,清皇朝的建立,作为一个明末遗臣,作这种选择,是一种时代的决择。但是,他给中国山水画史创造了二百多年辉煌的历史、名垂青史。
      本来,明末万历年间,大阉之乱时,太监弄权,不少朝中大臣遭受迫害,官场内部两派对立,无锡“东林党”,太仓“复社”和宰相张居正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国家政坛失控,王时敏的祖父虽然官至内阁大学士之首辅,却也回天乏力,儿子王衡,虽然与董其昌才华齐名,却也看破官场险恶,做了两年官便退病在家,中年辞世,王时敏因为上辈先后病故,虽然在崇祯年间平息了大阉之乱,魏忠贤被杀,无奈朝政一时难能挽回,民不聊生,不久清皇朝的建立,改写了中国的历史。
      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中,作为一个明末亡臣的王时敏,作出避世隐居的选择,完全符合他的身份和思想,就在清顺治三年,他开始投入了“西庐园“的筹建,时年五十六岁。
      按清光绪《镇洋县志》和“吴伟业”的“归村躬耕记”所载:“西庐园”位于太仓西城十二里“归泾之西田,亦曰“归村”“此田是先朝赐禄之所遗也”,“是先相国“文肃”(王锡爵)所以贻子孙也,据王时敏第五子王抃的《王巢松年谱》顺治三年,1646年记有“大人以沧桑之后,不欲专居城市,即在此创一别业,秋间兴筑始起,嗣后日积月累,费至四五十千金,叠石穿池,亭台竹树,颇堪游赏,时集友人谈客,觞咏其中,如是者三十余年”。这是可考的历史依据。
     “西庐园”是个得天独厚的清幽之地,这里不但气候宜人,而且是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湖道交叉曲折,林木茂盛,是一处典型的鱼米之乡。在这方圆六百亩的园林之中,建有“农庆堂、稻香庵、霞外阁、锦镜亭、拙修堂、画缘阁、西庐诸勝”。长廊曲径,依山旁林,一派清幽之中,王时敏的隐居生活可以纳入:“景美只以渡杖履之信步,迎来之宾客只以接談笑之暢,收藏之書畫只是供玩賞之娛,河中之魚蝦只以比美酒之醇香,長日之寧靜,只可求書畫之精髓,朝陽晚霞充達天地之神气,在如此美好的别墅之中,解衣盘囗,致力于画学理念的研考,这种生活,王时敏他渡过了一生,并且在这园内把董其昌的画学理念传承到王原祁而造就了“娄东画派”光辉的成就。
     “西庐园”内大量的山水画画作品的国内国外的博物馆内都有大量的收藏之外,《西庐园画跋》、《西庐遗稿》也是出自西庐的作品。“拙修堂”是王时敏珍藏宋元名迹的地方,《年表》1652年记有“石谷得谒先生,馆于西田,画发所藏,予之临摹,王石谷的成功,确也得力于此。
       在这三十多年之中,王时敏饮宴的宾客,所作的诗词歌赋和文章至今已在历史的演变中不知去处,难能再见。园内正在逐步恢复旧貌,并且把它变成一个休闲和餐饮的渡假胜地,成为一个太仓旅游景区。
       在我们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中心对于王氏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工作中,三槐堂太仓王氏一支“王锡爵”和“娄东画派”都是值得研究的历史。(二0一一年五月八日稿) 

                                           

              图片为王昌龄画家在会议间隙与河南王保通老师交流画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