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书记”浙江援藏干部王越剑:谱写一曲援藏情

三年援藏,王越剑(左起第五位)和同事们一起创新扶贫模式,造福那曲人民。

如今,黄蘑菇已经成了那曲的一张名片,成为那曲地区的富民产业。

为王越剑在看望达萨乡困难群众扎西桑珠。
那曲,素有西藏北大门之称,自古以来就是进藏的交通要道。它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年均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0%,春秋季节多沙尘天气,冬季常有雪灾,气候异常恶劣。但,那曲县又是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王越剑,是浙江省第七批援藏干部。2013年开始,他在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三年援藏,他和同事们一起创新扶贫模式,造福那曲人民。
作为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副指挥长、那曲县委常务副书记,王越剑凭借敢想、肯干的忠诚担当,在藏北草原上满腔热血地谱写着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援藏之歌。
“实干、为民、融合,”是王越剑参与援藏工作的关键词。
一到那曲,王越剑和同事们一起两个月内走遍了那曲县的全部十二个乡镇和绝大部分工作部门,马不停蹄地进行调查研究,争分夺秒地做好援藏项目调整,时不我待地开展前期工作。“我深知,只有把自己当那曲人,把那曲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积极主动,不等不靠,才能融入那曲的方方面面。”王越剑说。
刚到那曲的王越剑在调研时发现,当地有种特产黄蘑菇,牧民采摘后到青藏公路边叫卖,价钱很便宜,但仍然少人问津。王越剑专门从丽水庆元买来先进设备,请来专家,在那曲开了黄蘑菇加工厂。
仅仅一年时间,加工厂收购黄蘑菇2万多斤,加工后每斤卖到了1000元,周围农牧民当年增收120万元。如今,黄蘑菇已经成了那曲的一张名片,成为那曲地区的富民产业。最多的时候有40多名农牧民在加工厂工作,每月工资近3000元。此后,他的同事称他“蘑菇书记”。
不仅如此,王越剑得知那曲90%以上的蔬菜水果都靠外运,经过细致调研后,邀请浙江的农业专家指导,在那曲建成了10个先进的半地下式现代化大棚,种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草莓。
在这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三年来那曲县经济有了较快增长,农牧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那曲县生产总值达到14.3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8237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48%和40%。除了产业援藏,王越剑还带领援藏团队建了16个小康新村,让家庭困难、房屋条件差的农牧民住进了新家。
三年援藏,他和同事们一起创新扶贫模式,造福那曲人民。自2013年7月份进藏以来,王越剑始终把援藏工作作为增强执政意识、提高能力水平、磨砺革命意志的机会,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特别要发扬实干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关键是不让群众吃苦”的那曲特色援藏精神。
再过一天,王越剑就要结束援藏返回杭州,王越剑说:“这三年毕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在想,我们会是永远的援藏人,在我们内心会一直走在援藏的路上面,我们也会一直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继续投入到援藏工作当中。”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