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南王氏简介
上海浦南王氏简介
张堰的王家在清代是显赫的权贵。王家一门清代有十个进士,这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是无比荣耀的。说到张堰王家,原籍并非张堰,而是山东琅琊,与晋朝书圣王羲之(也是琅琊人)有很深的渊源。宋未,三槐王逖迁居华亭鹤沙,明代这一支再迁徙到张堰。王家的发迹是从王广心开始。王广心顺治六年进士,授行人迁兵部主事擢御史,巡视京通二仓漕政。其长子王顼龄康熙十五年进士,授太常博士,后改翰林院编修,当康熙的侍讲学士,康熙五十七年升武英殿大学士进太傅,侍奉康熙雍正两朝皇帝。王九龄是王广心的次子,康熙二十一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左都御史。王鸿緖,广心幼子,康熙十二年进士,是王广心三子中第一个中进士的,廷试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升侍读学士,后升户部左右侍郎总裁会试,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后又任工部尚书,又调户部尚书,不久解任归,康熙五十三年奏进所撰《明史稿》,召充诗经传说汇纂及省方盛典总裁官。张堰的尚书浜即王鸿緖故居(今为张堰成校)。王顼龄的孙子王祖庚,雍正五年进士直隶·顺德安徽·宁国知府候补道;王鸿緖的孙子王兴吾雍正五年进士历官河南·江西布政史擢吏部侍郎;王绍曾,王顼龄的曾孙,乾隆二十二年进士,任宁波知府;其弟弟王显曾,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任礼科掌印给事中;同辈里还有王嘉曾,乾隆三十一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山西副主考;再下一辈里有王达,嘉庆六年进士,直隶`祁州知府。王家子孙中还有许多举人地方官吏,堪与《红楼梦》里的王夫人一家媲美,王家一门的权势可谓炽手。时光弼有竹枝词“琅琊门第继三槐,八座声华迹未冷。宰相尚书都御史,至今入耳灌如雷”,说的就是王家三兄弟。
王顼龄在世时,康熙与雍正两位皇帝对其眷顾有加。他与两个弟弟王九龄王緖龄三人同朝为官,他相当于宰相(正一品),王緖龄是尚书(从一品),王九龄是都御史(从一品)。清朝宰相满汉各设二,均为正一品。由此可见其位高权倾一时,新农五龙的阁老坟即其墓寝。想想看,三位大官就是张堰王家三兄弟,王家在张堰的名望可想而知,现在张堰有好些地方原来都曾是王家的。张堰有一处地名“柴仓角”,即现在张堰二中及周围一带的地方。 康熙三十八年,王顼龄的长子王图炳中举。康熙南巡时,王图炳献诗获康熙赞赏,康熙下旨命王图炳随入供奉内廷,钦赐进士。由此可见康熙对王顼龄是眷顾有加(王图炳被赐进士没有计入十进士内)。康熙对王鸿緖也是眷顾有加,曾多次御书对联 ·堂匾·字幅等赠于他,康熙在四十一年四月初六赐给王鸿緖的堂匾是《敬慎堂》,当时王鸿緖任工部尚书。康熙四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又赠御书“松竹”二字和“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联,时王鸿緖任经筵讲官和工部尚书,他在工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十四年了。王家势力在张堰逐步消退是嘉庆以后。 乾嘉年间,王氏后代大多没有京官,而是放任外地任地方官,于是各举家迁徙赴任,在张堰王氏后代多留未有功名的一拨人。咸丰年兵燹,张堰战事频仍,王氏后代避兵迁徙,如此王家在张堰就只留名声了。
谢谢上海金山文史研究会副会长梁老师提供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
最新排行
- · 湖南王氏源流概述
- · 山东文登王姓
- · 《湖南双峰县同德王氏》“湖广填四川”名单
- · 江西会昌王姓的迁徙流布概况
- · 湖北省蕲春县王姓概览之一
- · 云南镇雄王氏寻源
- · 江苏泰州王姓的来源
- · 海南王氏族谱
- · 山东乳山王姓村庄略
- · 广西博白王村王氏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