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乾隆皇帝敕赐甘肃金城王氏“蛟龙碑”

2016-06-08 10:50:18来源:转载

打印 字号: T|T

王天禄--甘肃金城支王氏的始祖
       甘肃金城支王氏宗族,源流肇基,自商周太子晋得姓,有史数千年。宋、元朝以前的远祖,世代承袭,号“三槐堂”。据史料记载:“明之初,兰人自江南迁徙而来者十居八九”。金城支王氏家族珍存之清同治六年《王氏三代宗谱》和同治十二年《王氏宗谱》记载:“金城支王氏始祖讳天禄、字子永,行彦六,本贯南直隶(南京)常州府无锡县人,本族多为高官,有功于民,为民称为巨族。大明洪武,成立国邦,官授指挥使之职,携眷属效河西入籍,居兰数世,奉令严守边口,其域名沙井堡。殁葬于沙井堡西门外南坡坪,生一子讳宁,字子安……”

明洪武元年--甘肃金城支王氏定居兰州
    《金城王氏家谱》修谱会王汝珊多次赴南京、无锡、上海、太原、开封等地实地考察:甘肃金城支王氏的祖籍,在元朝时,系江苏(南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人。明朝定都金陵(即江苏南京应天府),王氏先祖在朝官居高位。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城支王氏先祖王皋随孟太后南巡,因两次护驾有功,敕封殿帅府太尉,宋高宗赵构赐南京宅院一处,遂迁入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大光街尚书巷尚书里(尚书里乃尚书以上的高官居住地)。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甘肃金城支王氏始祖王天禄官居指挥使之职(从二品),从南京应天府由来谪於河西边地,奉令镇守边口,来金城兰州定居,至今已有640多年的繁衍史。
沙井驿--金城王氏肇基发祥之地
    沙井驿依山傍水,地灵人杰,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也是金城王氏肇基发祥之风水宝地。明朝初年,明军攻占甘肃后,因河西番邦侵边,大批江南将士遣戎河西。金城支王氏先祖王天禄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由江苏南京应天府来兰,卜居于沙井驿。王天禄(行彦六、字子永)乃成为金城王氏之始迁祖,历二十四世约640载。十七世纪初,金城支王氏先祖因户大丁繁,移居四方。原与先祖同旅来者,在沙井驿共建了五户祠、王氏宗祠及报恩寺。据乾隆皇帝四十三年敕赐的“蛟龙碑”,金城王氏先茔祖籍碑文记载:“环顾我祖家谱失传,难核其实,幸有先人遗言口传。曰:祖籍系南直隶(南京)常州府无锡县人,官居指挥使之职,于大明洪武元年(1368),由来谪于河西,遂携眷属于沙井驿居住,至今已数十世矣”。
蛟龙碑--甘肃金城王氏的荣耀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戊戌八月初六,远在北京的乾隆皇帝为彰显甘肃金城支王氏先祖“严守边关,有功于民,多出高官 ”的家族业绩,敕赐了金城王氏先茔“蛟龙碑”,立于兰州市安宁区(西乡)沙井驿南坡坪王氏祖茔。数百年来,金城王氏家族以此为荣耀,一直将此碑珍存到现代。“文革”中王姓人为防“破四旧”将此碑埋于地下。40多年来过去了,埋碑人有的去世,幸存于世的年老,记不清埋碑的地方。这碑找不到,成为族人的一块“心病”。1992年,永登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王汝珊被族人推选为金城王氏第六次修谱会会长,他力倡恭请“蛟龙碑”,受到族人的支持。他广泛发动族人,想方设法,几经考证。于2006年清明节,冒雨从安宁区南坡坪村委会院内请掘出了象征着金城王氏家族兴旺发达的乾隆皇帝敕赐“蛟龙碑”,为研究中华王氏繁衍史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如今,“蛟龙碑”作为甘肃金城支王氏飞黄腾达的历史文物,已安然恭立于沙井驿凤凰山下的王氏祖茔,供后人观瞻。
王汝珊--呕心沥血主编《家谱》
    王汝珊1948年生于金城兰州,家学渊源,自幼好诗为文,勤奋好学。下乡落户永登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永登一中,当时家境举步维艰。上初中二年级时,一天,他看到父亲和两位叔叔偷偷拭泪,问其原因,原来是清明节将至,家谱年久失修,无续无继,老人有数典忘祖之感,故而哭泣。汝珊当着长辈们的面许愿说:“你们别哭了,修家谱的事,由我长大后去完成。”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到了1992年,王氏家族德高望重的学界名流、深孚众望的大学教授、书法家、二十世孙王汝绪(字瓒侯)先生,在病榻上对王氏家谱进行了梳理修补。弥留之机,他把续修家谱的重担交给了时任永登县广电局局长的王汝珊。同年,金城王氏家族第六次修谱会成立,族人力推王汝珊为会长,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修谱之路。那时,王汝珊白天上班,晚上加点修谱,休息日驱车奔走四方,搜集资料,访老问贤,回家后整理编修,十八年如一日。期间,他阅史书,觅碑文,寻残谱,考断代,绘世系,摄照像,立茔谱,足迹踏遍了金城王氏徙居的省、地、县,几十个村社和数百户家族,并搜集整理了家族中二十多种谱牒蓝本,一一核对,字字斟酌,统其相同,纠其相左,补其纰漏,力求年代、世袭、人文凿实。他态度严谨,常常为一个年代或世系中的谬误,阅读、查阅资料至通宵。他案头的资料、编稿累起来足有一米多高,成架成柜。编撰中他调动族中热心修谱者积极支持,十八年焚膏继晷、十八年栉风沐雨、十八年殚精竭虑,终于完成了《金城王氏家谱》的编撰工作;七下江南追根溯源、寻宗拜祖、认祖连根的重任。与此同时,他精心作好本职工作,他所领导的永登县广播电视局,1999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评为先进集体,2000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广电部授予先进集体,他本人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并代表全国129个先进集体在人民大会堂作了表态发言。他的家人也为修谱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妻子马天慧在编撰期间往来送稿件,送资料,研究、编辑事宜,口传信息,让烟沏茶,烹调做饭,殷勤相待,担任了义务通讯员和厨师的职责,他家成了编辑室和策划室。他还教育子女支持编修家谱,他的次子王道斌绘制了先祖茔图,次女王道宏编辑录制了祖茔谱、制牒盘,受到族人的赞誉。甲申年(2004年)春天,《金城王氏家谱》及光牒出版,金城王氏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修谱工作告竣。家谱旌彰篇中以“劳绩卓著,功勋不朽”为题记载了王汝珊的贡献,称他是“我族一位毅力坚韧者、最能吃苦者、最有才能的组织者。”
恢宏《家谱》献赠图书馆
    日前,王汝珊等金城支王氏后裔将《金城王氏家谱》上、下卷和光碟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永登县图书馆,以表达他们振兴地方文献、先祖文化的心愿。《金城王氏家谱》分上、下两卷,内容包括“寻根问祖”、“谱序篇”、“碑志铭”、“排行志”、“家规家训”等12部分,全书12万余字,818页,耗资18万余元,由永登县广电局原局长、政协永登县委员会县级调研员王汝珊为会长的修谱会及族人七下江南、跑遍数十个县区,走访数百家族人长老,历时15年,搜集、编纂而成,是一部内容翔实,装帧精美,具有较高地方文献价值的志谱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