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碑文剖析
大唐故扶天匡国翊佐功臣、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三司发运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守太师兼中书令,福州大都督府长史,食邑一万五千户,食实封一千户,闽王墓志并序。
门吏福建管内盐铁发运副使、太中大夫、守右谏议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翁承赞(859~932) 撰。
夫二仪析理,英贤所以应乾坤;五岳参天,申甫周代所以钟灵异。降乎昭代,复验奇材。
闽王讳审知,字信通,姓王氏,其氏琅琊人也,缑山远裔,淮水长源。自秦、汉以穹崇,历晋、宋而忠烈。辉华阀阅,奐赫祖宗。曾祖讳友,汉丞相安国君陵三十四代孙(虽有897年《泉州开元寺碑》太原说,但之后认在琅琊,此处暂不质疑),赠尚书左仆射。曾祖妣段氏赵国太夫人,追封卫国太夫人。仆射贞元中守定城宰,善政及物,去任之日,遗爱遮道,因家于光州,故世为固始县人。祖讳玉,累赠司空(1987出土王继勋墓志结合全唐文左威卫大将军王公墓志:桂州阳朔县令赠司徒讳玉,此处不同,可疑,但可能后世再追赠,待考证),倜傥奇表,信义宏材。祖妣刘氏,燕国崇懿太夫人,追封昭德太夫人。显考讳恁,累赠太师;皇妣(1. 称远祖的配偶。《国语·周语下》:“我皇妣 大姜 之姪, 伯陵 之后, 逄公 之所凭神也。”2. 对亡母的敬称。《礼记·曲礼下》:“祭……母曰皇妣。”《后汉书·安帝纪》:“皇妣 左氏 曰 孝德皇后 。”董氏与王潮墓志所记载徐氏有出入,但王潮墓志为清代补)陇西董氏,赠晋国内明太夫人,追封庄惠太夫人。恭懿贤淑,光于闺阃。太师嗣子三人,皆卓异不群,时号王家三龙。王其季也,娶乐安任氏,累封魏国顺正(任内明墓志:魏国尚贤夫人。无顺正)尚贤夫人。琴瑟谐和,肊家雍睦,不幸先王薨谢。其执箕帚、奉蒸尝,虽古之母仪无以加也。王禀性殊异,非礼不言。少事孟仲,如晨夕之敬,于乡党恂恂然。周孔之书,无不皆览。韬钤之术,尤所精至。与昆仲游处,未尝不以文武之道诫勖焉。先太师特钟爱,抚于膝下。有善相者,闻三龙之称,诣先太师之门,曰:“富贵皆当一体也。季龙当位极人臣,非乡里可拘其贵盛。然而,龙摅虎变,真王者之行藏;燕颔虬须,乃将军之气貌。”
乾符末(874-879),天下方扰,民人奔竞。三龙以孝思远略,决为端居,晏如也。尝谓昆季曰:“曾参不一宿于外,况起兵之世乎?”虽海内骚然,不萌他适。时秦宗权据有淮西(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秦宗权驱逐蔡州刺史,占据蔡州。此处差距虽小也是差距),以利啖四境,宗权势不可遏,席卷王陵(光启元年(885年)二月,秦宗权在蔡州称帝,大封亲信,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三龙于是奉版舆而南下。属巢寇陷长安,益坚其志,盖忧人之忧。光启三年(光启三年887,)抵于临汀(光启二年886年已下泉州,缘何抵于临汀,此处大错),为百姓壶浆塞路,遂帅全师以赴人愿。时孟龙侍中,以闽之军民无帅,请统雄镇。王谓孟龙曰:“春秋所以伐罪吊民,今阖府之来,其可违乎!宜徇而抚之。”于是鼓行以济其境。孟龙自温陵(泉州“温陵”的名称的由来,泉州地方文献:南宋时代,理学家朱熹来泉州城北,正是冬天,泉州天气却很暖和。朱熹赞:“山陵独温”,据说“温陵”名称就是从这时开始。泉州九日山东峰上,有一宋代摩崖石刻:“…祖夷仲的提点刑狱巡按温陵……元祐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元祐”是北宋哲宗赵煦年号,在北宋时,泉州虽然出现了“温陵”的名称,但据《隋书》地理志里说,隋朝灭了陈国,改丰州为泉州,后改为闽州,又改为福州。唐贞观初的泉州就是现在的福州。清乾隆二十八年,郭庚武序重刻《泉州府志》中也提到:泉州的地名,从隋唐开始,经历五代,管辖的地方都不一样。名叫泉州,实际上是兼有福州、兴化、漳州三府的地方。据明弘治重刻《兴化府志》卷一,叙群县条也有这样记载,内容大意是:泉州得名,是从福州开始。因为福州地方开地三尺,就有泉水,所以名叫泉州。“温陵”的名称,在唐以前就有了,它的地域包括今天的福州直至闽南的泉州、漳州等地。因此北宋的提点刑狱巡按温陵,这里的温陵还不见得专门特指泉州,专门称泉州为温陵的最早记载还是南宋。897年《泉州开元寺碑记》称泉州为泉城,温陵太守之说在此是至今发现最早的泉州温陵说,此处待考证)太守拜节制,仲龙代牧是州。凡部伍劳逸,王皆躬视,士未食不亲匙筋,士未饮不近盃水。耕织无妨,歌谣满路。所以首建元昆,亟登旄钺,诏命王副焉(昭宗景福二年癸丑893年九月戊戌,以泉州刺史王潮为福建观察使。--《资治通鉴》十月,潮以季第王为审知为副使,从弟王彦复权知泉州。此处并非诏命乃潮公自授)。
后六年(899),侍中捐馆舍,天子降玺书,授王金紫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充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当年兼三司发运使。(昭宗乾宁五年戊午898年三月,审知受朝命为威武军留后,加检校刑部尚书。五月,审知加盐铁发运使十月,唐廷授审知威武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兼三司发运使。此处难道算错,自893-898该是后5年,虚算6年吗?)自是显七德,敦五常,政和人和,示其略也。先长幼之序,次征讨之条。宽猛酌中,德刑俱举。孜孜惕惕,夙夜罔怠。戒以视听,杜诸谄谀。坚执纪纲,动无凝滞,抚俗乃不严而理,教民且不令而行。邻境附庸之请,纳款求盟;属城叛义之徒,出师致讨。显分情伪,立辨安危。投者示疆场之区分,略不留意;逆者遣腹心而征戍,曾不缓期。西北洞穴之甿,昔聚陆梁之党,齐民废业,封豕为妖,恃险凭凌,据岩挔拒。王乃先与指挥,喻之向背,以怀土者计于耕织,伐叛者须用干戈。曾无顺理之夫,果中平奸之术。三令五申,授之以玄女之法;一鼓再鼓,指之以太公之谋。号令才施,旗鼓齐震。有攀木缘崖之士,舍悬车束马之劳。弯弧而兔伏麏惊,举刃而冰消瓦解。以此庙略,除定边陲。化战垒为田畴,谕编氓于礼义。而政出汤仁,劳于禹足,示久安之基址,靡永逸之筹谋。并筑重城,绕廓四十余里。露屋云横,敌楼高峙,保军民之乐业,镇闽越之江山。而又战舰干艘,每严刁斗,奇兵四出,克静烟尘。古有岛外岩崖,蹴成惊浪,往来舟楫,动致败亡。王遥祝阴灵,立有玄感,一夕风雷暴作,霆电呈功,碎目石于洪波,化安流于碧海,勅号甘棠港。至今来往蕃商,略无疑恐。 国家以闽越得人,可以均皇泽,律守臣,是以叠降渥恩,加尚书左仆射,寻拜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900年二月,壬申十四日,唐加审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右仆射。900年这一年中书平章事和右仆射是一起加进,为何此处是左仆射?封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是何年?)。
天复初(天复二年壬戌902年),恩降私第门戟,加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进封开国公,食邑二干户(封琅琊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进开国公,食邑二干户,还有其他出处吗?)。弥岁,加特进司徒、太保,进封本郡王,食邑四千户,食实封一百户(唐昭宗天复四年甲子904年四月,唐遭右拾遗翁承赞为册礼使,加审知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食邑四千户,实封一百户。弥岁该是902年此处为何出错?《三山志·卷21·秩官》系作七月)。天祐中(天祐三年闰十二月己酉朔—西元907年1月17日,福建百姓僧道诣阙,请为节度使王审知德政碑,从之。《旧唐书·卷二十下》),特敕建德政碑,立于府门西边。开平初(开平元年五月,己卯二十七日—907年7月10日,加王审知兼侍中梁太祖开国即位加恩故也,没记载三司及太尉事),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二年(908年,下面封爵还有其他出处吗?),兼中书令,进封琅琊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二百户。三年夏(四月初十日909年5曰2日入夏,《资治通鉴》四月,庚子,以王审知为闽王。此处资治通鉴错,四月无庚子。本处以“《梁书·太祖纪·卷五》四月甲寅十九日909-05-14,制: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封闽王”为准。之下封爵太师、食邑及赐功臣等,不知还有其他出处),麻书远降,检校太师、守中书令,食邑七千户,实封五百户。仍建东、西二私第戟,赐号“忠勤守志,兴国功臣”。翌岁(910),勅封闽王(《梁书·太祖纪·卷五》开平三年四月甲寅十九日909-05-14,制:福建节度使王审知封闽王,既然909年已经封闽王,此处为何再出错写成910年?)。天子御正殿,亲降简册,自东上閤门,宣辂车冠剑,太常鼓吹,诏名卿乘轺,直抵南闽。至止之日,自江馆陈仪往复,展卤簿、旌旗、珂佩,文武导从,笼络井邑,箫鼓相望二十里,抵登庸馆展礼。王弁貂冠,被礼服、剑履,受册命。乘辂车,坐公衙,以彰旷代之贵盛。虽郭尚父、浑令公之恩泽,无以加也。
其后,明庭以三代封崇隆盛。特勅建私庙,下太常、定礼仪、降祭服、置神主,命星使赐于府西立庙焉。同光三年(925)春,加扶天匡国翊佐功臣,食邑一万五千户,实封一千户(同光二年924甲申五月,丙午(初九)后唐以审知仍前朝所封授检校太师、守中书令、福建节度使、闽王,加封天匡国翊佐功臣,食邑一万五千户,实食封一千户。旋加守太傅。《唐书·庄宗本纪·卷三十二》以福建节度使、闽王王审知依前检校太傅、守中书令、福建节度使。此处为何又写成同光三年?)。而劲直之道,甲天下之藩服,旋加守太傅。正处庙堂,三表坚辞,主恩俞允。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后梁末帝贞明六年920八月梁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此处怎会出现在同光三年?),别署官员,以宠其忠孝廉明者矣。且文武宏谋,释道玄理,应机剖判,动合古人。以文即举,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之义。岁声鹿鸣,广设庠序,至于礼闱考艺,无不言文物之盛,俎豆之风。以武即举,重门击柝,以待暴客。整八阵之名,说六韬之要。示廉直之道,辟宽恕之開。使将将无欺,杀杀为止。蜀相之且耕且战,恒在言前;晋师之人守出攻,不差料内。 释教乃早悟苦空,广开檀施,见三十三天之要路,弘八万四千之法门。集海内缁黄,启祇园斋忏,佛庙遍廓,雁塔干霄,钟梵之音,远近相接,人天之果,修设无时。老氏乃扣谷神之真寂,晓玄牝之机微。葺王霸上升之居,奏冲虚仙观之额。显于远祖,迨彼系孙。仙鹤翔空,灵龟护井,踞怡山之一岗,类真源之三桧。体国而惟忠惟孝,律身而克俭克勤。玄甲轻车,受圯桥之秘略;红旌皂纛,法金匮之神书。至于宴犒军戎,迎待使命,丝簧喧耳,罗绮盈庭。听视之间,湛如止水。仍岁庆诞之月(同光三年元月?岁诞?人诞?),国恩飞诏,颁赐骏马雕鞍。异罗宫锦,拜赐受宣,莫不西望恭恭,手舞足蹈。公暇之际。必极劝农桑,恳恤耄耋。数千里略无旷土,三十年卖剑买牛。但闻让畔之谣,莫有出征之役。江南雄镇,欢好会盟。外域诸番,琛赆不绝。其廪庾之丰盈,帑藏之殷实,虽鲁肃之囷,铜山之冶,比之霸赡,彼乃虚言。而劳不坐乘,暑不张盖,民仰之如夏曰之阴,冬日之阳。其代天理物,可以盖天下也;守志化俗,可以仁天下也。岂钟鼎盘盂之铭镂,日月星辰之照临,而能穷斯玄功正道者哉。且万灵拥卫,千圣护持,恒于寝膳之间,不失燮调之道。
忽一日,告腠理不和,声气如缀,勉扶精爽,弘达死生。以邦国之重难,付兹后事;指生平之勋德,何异傥来?中台坼而玄鉴如期,大昴沉而众星寝耀。同光三年十二月十二日,薨于威武军之使宅,享年六十有四。
呜呼!社稷丧元勋之德,生灵失慈父之恩,连营比屋以皆号,牧竖樵童而出涕。且人伦大限,圣贤无改易之门;天道玄机,乌兔有薄蚀之运。今英王启手足于富贵之际,传印绶于将相之材,身没名存,齐诸覆焘。嗣其世十有二人:长曰延翰(任内明墓志延禀为长,延翰为次),节度副使、管内都指挥使、特进检校太傅、江州刺史、琅琊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907年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禀遗令,充节度观察三司发运留后。力侍汤药,寝食俱忘,草土之中,绝浆在疚。而三军百姓,墙进衙门,奉王遗令,请主军府事,拒而号恸,泣血毁伤,不得已而从之。授受之日,中外怗然。真马援之须眉,守泰初之礼乐,器重镇俗,性直临戒,宽厚居心,条贯由己。娶博陵崔氏,封博陵郡夫人。明沼实轩冕之清门,配公王之伟望。次日延禀(系义子,妹之子、外甥),检校太保、建州刺史(908年降左金吾卫将军、检校刑部尚书延禀)。恭守六条,肃清千里,邻封纳好,外户长闲,凶讣忽临,殒绝移日。娶清河张氏,封清河县君。正律闺门,柔奉箕帚.翌日,亲奔星月,忍别王灵(为何第二日忍别王灵?何故?)。次日延钧,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太傅、舒州刺史、琅琊郡开国伯,食邑七百户。居丧枕土,执礼号天,竟以军府事殷,元昆对泣,推挽抚众,翊助竭心,友悌之情,古今无比。娶彭城刘氏,封清远县主。霸图令族,谢女内助从政。次日延丰(《忠懿王谱》列为王潮之子,伪谱之言不足为据)。罗城都指挥使、检校尚书右仆射,娶广平宋氏。次日延美,节度行军都指挥使、检校司徒、韶州刺史。并追号异等,旦暮难居,哀哀在躬,不自支致。娶陇西李氏。次日延保,右散骑常侍、洪州长史。次日延武,右散骑常侍、光州长史。次日延望,右散骑常侍、梧州司马。次日延羲,右散骑常侍、饶州司马。 次日延喜,右散骑常侍、易州司马。次曰延政,右散骑常侍、绛州司马。次曰延资,右散骑常侍、虔州司马。或年逾弱冠,或庆及成人,皆号慕苍黄,感动飞走,虽贾家三虎,荀氏八龙,岂可同年而语哉!女七人:长封琅琊郡君,适节度判官、检校司空、柳州刺史李敏;次适水部员外廊张思齐;次封琅琊郡君,适检校太傅、睦州刺史钱传垧;三人未出适。次适观察判官、尚书工部员外郎、封州刺史、赐绯鱼袋余廷隐(闽兴公主,审知第四女也,初封琅邪郡君。余廷英,侯官人也,王延羲时官至同平章事。推忠竭节匡济功臣、西面经略使、特进检校大尉兼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泉州诸军事行泉州刺史、上柱国、 下邳郡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余廷英,妻闽兴长公主王氏,此余廷隐是写错?还是另有其人?为何先写三女未适,再写第四女嫁余廷隐?是第七女吗?);季(是第八?)封江国柔靖夫人,适彭城汉楚元王交裔孙刘文济(鄂州节度使判官刘技之子文济,娶审知季女,封柔靖夫人,进封冯翊,柔靖于天禧二年(1018年)奄逝.享寿九十有九.可见生于920年,7-8岁嫁刘文济?此处可见此碑可疑甚大,如长兴三年重立,柔静夫人也就13岁,不到及笄年龄,此碑当是长兴三年之后所立,此处慎重),字霸源,官至吏部郎中、赠司空。令孙三人:长曰继昌,将仕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柱国,赐紫金鱼袋;次日继真,将仕郎、检校尚书、兵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次日继宝,守大理评事,赐绯鱼袋。皆诗礼承颜,轩裳禀庆。五侯九伯,当自此而翱翔;万户千钟,定由兹而兴建。况尊灵在殡,号恸满堂,藩垣之莫酹无时,中外之牲牢结辙。至于桑门开士,霞帔道人,列校牙璋,内戚外属,展祭而阗郛溢郭,发言而抆涕伤怀。峨丰碑于柳营,行人堕泪;掩贞魂于蒿里,黄鸟兴哀。即以同光四年三月四日卜茔于闽县灵岫乡怀贤里仙宗山风池圣泉寺董太后之右,魏国顺正尚贤夫人茔域之东。礼也,合拊魂魄,并列园茔,左龙右虎之岗,坤盘艮峙之垅,长平峭拔,万岁千秋。承赞才谢经纶,叠尘樽俎,捧至哀之见托,熟勋德于生前,虑陵谷之变迁,敢编联于贞石。谨为铭日:
天地凝精,岳渎降灵。粤有雄杰,镇于闽城。
文同周召,武定韩彭。功存带砺,政显忠贞。于嗟逝水,忽然东倾。崇勋冠古,遗德垂名。
仙宗卜宅,合拊园茔。庆钟奕世,代袭殊荣。因易礼葬,贈马悲鸣。百身莫赎,万古伤情。
忠懿王先在怀贤里安葬,山岗不利,长兴三年岁次壬辰九月十九日戊戌迁奉归宁碁里吉地,天成元年十二月廿五日勅封忠懿王。
同光四年岁次丙戌二月戊子朔十八日已巳置。
将仕郎前守河南府文学 王倓书并篆盖。(将仕郎文散官名。隋始置,唐为文官第二十九阶,即最低一阶,从九品下。王倓在927年是将仕郎,在13年之后已经官居一品,升迁之快令人不解?是否同一个王倓,或者另一个王倓 )
节度衙前虞侯 林欢镌字。
1982年重修闽王王审知坟墓时,出土了翁承赞所撰的两件墓志铭:《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不但是翁承赞所撰,同时也是他书并篆额。
志盖长1.32米,宽1.06米,厚0.15米。
志石长1.49米,宽工.2l米,厚0.17米。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黑色页岩。1合。志盖长方形,盈顶,阴文篆刻“唐故威武军节度使守中书令闽王墓志”。4行直书,每行4字,间均以阴线环刻牡丹、缠枝花草,四刹刻凤鸟、云彩等。志石长方形,四边环刻缠枝花草,四角各饰一朵牡丹。志石侧面刻十二生肖像。志文楷书,54行,共3265字。在文末左下角空白处,有2行为五代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补刻的迁葬纪事,计52字。墓志为翁承赞(字文尧)撰文、篆额,王倓书丹并篆盖,林欢镶字。墓志详细记载了王审知生平政绩和唐末五代闽境的重大事件以及社会发展情况,补充或订正载于《忠懿王氏族谱》的“后唐琅琊郡王王审知神道碑”的内容。闽王王审知墓志记录其后嗣,与史志所载多寡互异、行次不一,是值得研究的问题。1981年,福州市北郊斗顶山闽王王审知墓土。现藏福州市闽王祠内。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