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老码头竟是王氏登仕郎墓碑 后人仍居村中

2013-04-25 15:20:12来源:中国江苏网

打印 字号: T|T

  4月25日讯 昨天上午,文史爱好者吴志挺向本报记者报料:在戚墅堰区潞城街道的大树下村民小组有一个池塘,塘边有5个石板码头,其中一个码头竟是一整块墓碑,墓碑的主人是道光年间的九品芝麻官——登仕郎王学胜和夫人汤太儒人。

  昨天中午,记者赶到大树下村民小组,找到了位于王氏宗祠南面池塘里的那块墓碑,这块碑长约5米,金山石材质,虽然被村民当作石板码头用了半个多世纪,但阳文雕刻的“皇清例赠登仕郎(儒人)显考(显妣)学胜王公(汤太儒人)之墓”、“道光岁次壬寅清明”、“孝男景福、景禄奉祀”等碑文仍清晰可见。据村民王焕根回忆,这块墓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移来的,“当时古墓应该就在附近的村子里,但在运动中被平了,墓碑就拿来当码头用了。”随后,王焕根翻查了三槐堂王氏家谱,经过2个多小时的查找,终于找到了相关记载。原来,学胜是字,其名定远。王定远生于1753年,卒于1808年,“生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的后代繁衍至今,王定远的曾孙王国成还住在我们村。”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登仕郎是文官名,最早在唐代设置,到清朝时凡正九品官员均授登仕郎,也就是民俗称的九品芝麻官。至于儒人,在清代封赠官员之母或祖母,都称太儒人。

  “这块东西要保护起来,不然早晚被偷呢!”在记者采访时,不少村民围拢过来,纷纷表示对这块“文物”处境的担忧。记者联系市文物部门,并将照片给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表示会派人到场查看。

  王氏后人已经表示,他们会尽快商议保护墓碑的事,很可能移到附近的王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