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瑛: 机绣是一场艰苦的修行


坐十几站公交车,再步行一站路,每天早晨,73岁高龄的王文瑛要穿越半个城市,来到她的工作室,在她的老缝纫机前坐定,开始工作。她面前是一幅双面猫咪,虽然作品才开始绣,但小猫少许毛发蓬松附着在雪白细腻的绢丝上,栩栩如生,叫人看了爱不释手。见到记者,她停下手里的活,顺手为“小猫”盖上一块干净的白布,笑眯眯站起来打招呼。
大师从艰苦修行而来
在五彩丝线的簇拥下,大师在缝纫机前坐定,为我们表演了一番机绣绝活,双脚踩动缝纫机,随着机针轻快跳跃,她双手轻盈转动绣面,上下左右,没多久,就在薄如蝉翼,轻若柔绵的绢丝面上,为那只小猫又添了几簇飘逸的毛发。
不少人听到“机绣”,第一反应多是“电脑绣花”,用机器绣花应该没有手绣那么细致传神吧。但是欣赏过王文瑛作品的人,一定会被她传神的机绣作品惊呆——非洲雄狮、小花猫、西湖春晓、新疆女孩……大师手中的人物、动物还是风景,都是丰满立体,栩栩如生。没有见过大师工作的人,一定不会相信这些精美的刺绣作品出自一位貌似普通的老太太之手。
王文瑛机绣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的双面异色绣代表作。《藤篮猫咪》,绣品两面的猫咪发毛色系不同,神态各异地立于藤篮之上;《六合瑞雪与六合春早》则是一面瑞雪一面春日;双面异色异物异景的《雷峰今昔》,一面是雷峰古塔的残缺和古西湖印迹,另一面是雷峰新塔的精致和秀丽如画的新西湖景观,这幅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现馆藏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非洲狮,作品气势宏大,一面是瑰丽晚霞下卧于草原上的非洲狮,另一面则是嬉戏后浑身尘土的狮。
早在1973年,她首创用尼龙线绣制出了双面绣《三熊猫》台屏,被杭州市政府选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友好城市。
1983年,王文瑛台屏《新疆男女小孩》一面是男孩抱狗,一面是女孩抱羊,这种“双面异色异物乱针绣”的绣法被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但是却成功了,并引起了轰动。
做机绣之前,王文瑛还尝试过绸伞、绒绣等工艺品制作,但从1964年开始机绣后,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
“真苦啊,苦都苦死。刚开始我都不会踏缝纫机,那么细的丝线要绣一件作品,好慢啊。”但王文瑛说,她的优点是学一样、爱一样、钻研一样。一个星期后,她已经手不扶机,就能踩顺缝纫机了。
绣一幅作品花一两年时间是常事,要绣出好作品,需要时间,需要“人机合一”的默契,件件都得花心思,眼睛、双手、双脚、内心要配合得恰到好处。
正如她目前她正在绣的猫咪,头部所用的白色线,就分为不下20种颜色,“这样才能绣出立体的层次,一般色感不好的人根本区分不出”;而一幅《雷峰今昔》,颜色更是不下2000种。
一位老艺术家的绮梦
73岁高龄,满头银发,面对这位受人尊敬的老艺术家,你或许觉得,时光对她而言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但和她聊天后你才会知道,她满脑子绮丽的梦,构思中的宏大作品如万马奔腾,在脑海里呼啸而过;又如涓涓细流,一点点汇聚成湖。她觉得时间不够用,说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许多创意等着她去挑战。
说起儿时绣花的故事,王文瑛面带微笑,仿佛在讲述昨天发生的事情。
“六七岁,街上传来卖花样的叫卖声,我问妈妈讨来两分钱,买来花样,绣鞋帮上的贴花。我婶娘,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她每次见我就要说起我六七岁时,坐在棉床上绣花。落雨天,鞋子放在踏脚板上,脚盘起来,一针针绣得很仔细。”
“如果现在有机会做绒绣画,我还是愿意去的。”说起五十多年前被迫放弃的绒绣,她如小女孩般执着。
从事机绣前,王文瑛还做过三年的绒绣,回忆五十多年前做绒绣的日子,她满心欢喜。“我真当喜欢绒绣,澳洲进口的羊毛线,冬天摸上去暖乎乎的。各式各样的毛线颜色也自己染,星期天也不休息。绒绣作品大气开阔,真当很有艺术性,像油画一样,我相当喜欢,可惜1963年底,进口绒线断了来源,自此和绒绣作别。”
王文瑛说她的机绣作品一定要独一无二,没有人能做出来,做出来,又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她说现在家里的丝线摊了很多,在家绣锦鲤。她说小动物有点绣厌了,想挑战其他可爱的动物。
王文瑛的创作挑战往往从构思开始,“哪里先绣,用什么针法绣,狮子毛、狗毛、猫毛的质感都不同,水果、花朵、亭台楼阁的针法也不同,锦鲤的鱼鳞又是另一种技法的挑战。对她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构图的创新,针法的创新。
她说,将来计划绣佛教题材作品,什么样的底稿都已经在心里打好了,就要绣的和别人不一样。
“我现在要和时间赛跑,人家跑这里开会,那里当评委,我宁愿把开会的时间省下来,多一件作品是一件作品啊!”王文瑛说。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