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融入民间的景泰蓝工艺

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和工艺美术学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说法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时,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进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即景泰蓝是从西亚阿拉伯地区传进来的工艺。它的学名叫掐丝珐琅,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擅长金属掐丝工艺的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
中国在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尊、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元代后期制作的作品。景泰蓝这一舶来品在明代实现了本土化,现存明宣德年间的实物较多,这一时期我国景泰蓝工艺的风格特点已经形成,技艺精湛,接近成熟时期。明景泰年间的景泰蓝工艺在宫廷社会中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其稳重华美、富有民族气息的艺术风格稳稳占据了宫廷工艺的一席之位,无论是制胎、掐丝、还是烧蓝、磨光、镀金,各项工艺水平均达到历史高度,胎型变化多端,有方有圆,并向实用方向转化。
景泰蓝发展至清代,取得了长足发展,由于社会安定与经济繁荣,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称“造办处”。“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清6年(1728)《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五月初五日,据圆明园来贴内称,本月四日,怡亲王郎中海望呈进活计内,奉旨:……珐琅葫芦式马褂瓶花纹群仙祝寿,花篮春盛亦俗气。今年珐琅海棠式盆再小,孔雀翎不好,另做。其仿景泰蓝珐琅瓶花不好。钦此。”这一记载,把仿景泰蓝时期的珐琅制品称作“景泰蓝珐琅”,这是目前所见“景泰蓝”称谓的最早文字记录。康熙三十年(1691),造办处的御用工匠多至几百人,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康熙朝重视珐琅彩,瓷胎画珐琅、铜胎画珐琅以及玻璃胎画珐琅比较盛行,铜胎掐丝珐琅烧造的却不太多。

民国时期,景泰蓝彻底从宫廷走向民间,但一直处于徘徊发展阶段,且总体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砂眼多,做工粗糙等等毛病让欧洲消费者渐渐失去信心。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等数家老字号制作的景泰蓝工细,质量好。造型多仿古铜器,货仿乾隆时的精品,多为陈设器。到1949年解放前夕,铜价上涨使得景泰蓝制作成本不断提高,出口的海运费用昂贵,原本依赖出口的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步入低迷,从业人员只剩下60余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于传统工艺实行了抢救、保护和扶持的政策,在郭沫若、梁思成、林徽因的倡导下,景泰蓝工艺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1年,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了工艺美术抢救小组,小组成员有常莎娜、钱美华、孙君莲等人,开始挽救恢复景泰蓝技艺,并设计了亚太国际和平会议的工艺礼品,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钱美华遵循林徽因先生的遗嘱:“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毅然选择了景泰蓝专业,把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奉献给了景泰蓝事业,成为我国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第一人。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处于发展的低谷期,但对景泰蓝的发展创新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2年,北京市珐琅厂提出了“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创作主导思想,开发出“华夏、欧美、伊斯兰”三个文化系列产品,创作出了很多如太白瓶、万秋瓶、斯坦瓶、阿苏壶、北京四合院系列及一些有突出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人物、山水题材的作品。这些新品造型简练、大方,有鲜明个性,装饰取材更为广泛,点润技法更加成熟,艺术效果更加丰富,给传统景泰蓝带来了一丝清新的气息。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景泰蓝开发创新产品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突破性最大的时期,也是产品设计创新最活跃的时期。此时创新产品的艺术水平较之过去有了一个飞跃的发展,形成了全新简洁、现代时尚的新一代景泰蓝。

2002年9月,北京市颁布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这对北京的传统工艺美术、对景泰蓝的发展、繁荣与振兴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2006年,景泰蓝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市珐琅厂成为景泰蓝制作技艺保护传承基地。作为国内景泰蓝行业唯一的一家中华老字号,北京市珐琅厂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大了景泰蓝设计队伍、制作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了景泰蓝的设计、制作水平,研发出景泰蓝高、精、尖产品;高仿元、明、清产品等,使得景泰蓝制品达到了极致品质,代表了当今我国景泰蓝发展的最高水平,北京市珐琅厂形成了一支优秀的设计、过硬的制作和专业的管理队伍。
北京市珐琅厂在室内外建筑装饰、城市景观工程等环境艺术景泰蓝装饰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传承人钟连盛始终倡导简约、抽象、现代的设计理念,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时代气息,他注重创新,无论在设计理念、工艺技术,还是在题材内容的挖掘、技艺的革新、发展以及传统工艺同现代环境装饰相结合这一新的领域中的发展应用上,均有所突破。此外,钟连盛非常重视景泰蓝技艺的传承工作,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他带领的工作室团队不断开发景泰蓝艺术精品、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他培养的新人已成为景泰蓝制作领域内的高级技师,其团队成功制作了大型城市景观工程《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等三座景泰蓝大型室外喷水池,在新加坡佛牙寺藏传佛教用品大型景泰蓝《转经轮藏》工程,形成了景泰蓝艺术历史上的新超越。2005年,他为朝外C区设计并全程监制、指导、攻关完成的大型环境装饰《花开富贵》景泰蓝艺术喷水池工程,与灯光及喷泉系统工程相组合,规模庞大,气势宏伟,似巨大的宝石镶嵌,与整个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在朝外C区形成一个新的视觉中心。经众多景泰蓝工艺技师的不懈努力,景泰蓝在融入当代公共环境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京城,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景泰蓝融入当代建筑的作品。

2014年APEC会议期间,雁栖湖会都景泰蓝工艺与室内装饰结合,在四个重要会议论坛的主会场所作的景泰蓝精品的陈设装饰,以及与嘉宾们的技艺展示、互动交流,使得景泰蓝成为了2014 APEC会议的一大亮点,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独特的景泰蓝艺术的无限风采,弘扬了祖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此外,在上海世博会的新闻发布厅、澳门的一些豪华酒店、新加坡佛牙寺等,都能看到大型景泰蓝作品。
为更大范围地普及景泰蓝文化,北京市珐琅厂于2012年6月建成了我国首座公益性博物馆——“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时期的景泰蓝艺术作品,还能现场观摩国家级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另外还设有1000余平方米的两个景泰蓝精品销售厅。“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不仅是展览的窗口,更是弘扬中华灿烂传统文化的课堂。博物馆聘请了国内十余位专家、大师、学者担任顾问,不时在此举办景泰蓝历史文化鉴别、收藏、保养等讲座。
随着历史的发展,景泰蓝已走下“宫廷艺术”的神坛,从小到工艺装饰品,大到环境装饰工程,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不断绽放出新的艺术光彩,无声地传递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为更大范围地普及景泰蓝文化,北京市珐琅厂于2012年6月建成了我国首座公益性博物馆——“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时期的景泰蓝艺术作品,还能现场观摩国家级大师、高级技师、传承人的技艺演示,另外还设有1000余平方米的两个景泰蓝精品销售厅。“景泰蓝艺术博物馆”不仅是展览的窗口,更是弘扬中华灿烂传统文化的课堂。博物馆聘请了国内十余位专家、大师、学者担任顾问,不时在此举办景泰蓝历史文化鉴别、收藏、保养等讲座。
随着历史的发展,景泰蓝已走下“宫廷艺术”的神坛,从小到工艺装饰品,大到环境装饰工程,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不断绽放出新的艺术光彩,无声地传递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