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旧版回顾 | 王氏网论坛

世界王氏宗亲联谊交流寻根恳亲繁荣文化发展商企唯一官方门户网站

寻找安义后港王氏(军帐王氏)迁徙的上祖

2016-05-27 08:52:14来源:安义后港王礼强

打印 字号: T|T
   安义后港王氏(以前称军帐王氏)主要分布在安义,靖安县境内,共有三十多个自然村,分为十一甲,三支.现有人口约一万多人.有文字记载从明朝景泰七年为一修宗谱,直至一九九八年其间共一十二修宗谱。并在清康熙二十年参加了全省大修宗谱,清道光十年由安义,新建,永修等十余支王姓在一起合修过一次宗谱。
我有幸于一九八八年参加了十一修宗谱,族众推举我担任主修。哪时十修(民国二十年修的)的老谱在文革中全部烧毁了,谨有二个村子保存了清宣统辛亥年(一九一一年)九修谱,有的是保存了前几本,有的是保存了后几本,正好是一集。但卷首也残缺不全。哪时修谱由于种种原因,政策还不开放,有人说这是宗派,是迷信,是复旧,所以修谱时躲躲闪闪,族谱上也不敢写上(谱)字,只好写为《王氏族史》,(现在还有不少人有这种想法。)哪时修谱只能是照老谱抄录,更谈不上外调,认为老谱是祖上传下来的,只字不能改。只是把后出生的人丁增加上去就是了。其实就是抄谱罢了。
   后来外地一些王姓同宗听说我们安义修了谱,慕名而来我们这里看谱,全国各地也都兴起修谱热潮,各地的王氏联谊活动也相继展开,相互交流,商讨。(其实宗谱,族谱,家谱都是一门社会科学。它记载着一个氏族的发展,迁徙,生息,繁衍,婚姻,文化,人口,历史的过程。与国史,方志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与各地同宗的交流中我们也发现我族宗谱有许多问题,特别是迁来安义之前的一些世系混乱,人名各异。在广大族众的要求下,我们于一九九八年进行了十二修宗谱。这次我又有幸参加了修谱工作。并负责修谱的主要工作,担任从联络,调查,取证,筹款,编辑,整理,印刷,发谱的全过程。(这次修谱没有设主修,统一为理事会)我们花了三年的时间,自已开着私车,与族众跋山涉水,不畏严冬酷暑,联宗走支,四处奔波,到安义各支,靖安,奉新,新建,湾里,南昌,丰城,樟树,永修,德安,修水等十多个县,到江西省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师大图书馆,县志办,档案局,王迪诹新风楼藏书室。翻阅了四十多个村的族谱。查看了有关的新老县志。馆藏《王氏宗谱》,《史记》,《资治通鉴》,《传记》。走访了一些谱谍爱好者。从中发现;王姓世系各异,人名张冠李带。比方说;从子乔到景肃就有从(乌丸王氏),(四方王氏),(龙门王氏),还有从(琅琊王氏)来的。真是各说不一,有的公孙颠倒,流传失真,造成这些原因,实因是昔日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加上“名人”攀附意识,照抄,照搬,照传等缘故。根据我们几年的摸索,同时发现我们这支的老谱上祖及迁徙都有很大的疑问,现把我们安义后港王氏(又称军帐王氏)十一修前从景肃到仕贤的世系介绍如下;
   景肃—季友—承显—缉荣—琦—椿—保—旭—瞻—仁合—琮—颉--審—颍—畿镇(?)—嘉(?)—朝宪(?)—国光(?)—九思—义山(?)—宗端—仕贤。以上世系中括号内有(?)据我们调查是根本没迁来安义,或是;不是我族中人。而是别地的人。真正能清楚的是仕贤以下,仕贤以前祖先无法证实是安义这支的先祖。仕贤是元至正年间来安义的,以前的祖先应是南宋或北宋南迁时来的人。
   原老谱载;“畿镇,字伯圭,登进士第,任山西太谷县知县,吉州推官,朝散大夫。由丰城镇山徙修江军帐(原安义即是修江),娶李氏,殁后夫妇俱葬军帐大坪里。生子二;嘉,熹。”然而,我们在丰城北岸谱局《王氏家乘》中镇山支谱看到;“畿镇,字伯圭,少有才行,落笔成文,如长江大河,学者咸尊事之领,淳佑丁酉年乡荐接吉州推官,刑清政举,陛朝散大夫,保宁军事,主管成都玉局观。卒葬邱家井。生子二;冠卿,节卿。冠卿;讳甲,十六岁夭折,葬九贞山中丞公(椿公)墓西,刘德秀撰墓志铭。节卿,讳梦符,生子百药”(经查证在丰城繁衍后代)。如此看来畿镇根本没迁来安义,殁 后也没葬军帐大坪里,他的儿子也不是嘉,熹,而是冠卿,节卿。
   原老谱载;“畿镇长子嘉,字锦渊,登北宋微宗政和八年戊戌状元及第.官到上柱国统,太子六部总尚书,宁国公,亟一品宗义,命光禄大夫.殁后勅葬建昌县卜邻乡三十六都飞凤一穴,荡石山寅申向(今安义徐卜乡凤凰山)。子朝宪。”另据靖安土门王氏谱载;“王嘉奉勅令修宦谱(即官谱)一帙,皇帝并写了御赐诗文,史宦杨时,何旭监修,并作序文.”且说;“王嘉年登八十告老还乡,时勅建牌坊及御书楼,义门台,以光私地,后建金湖金匮白玉书院,以为讲学之区.”云云。老谱上王嘉说;“吾父畿镇公又移居修江军帐。”为此,我们查阅了《安义县志》,《永修县志》,《建昌县志》,《南康府志》,(安义历史上属南康府,建昌县管辖),《江西省志》等大量文史资料,都未发现对这位“名人”是安义人的叙述。却在清同治十年《安义县志》发现;“误将王昂榜写成王嘉榜”一语。后在德安旧县志上查到;“省志注;宋史政和止七年,八年改为重和元年,旧志乃作政和非是;又注;王嘉即嘉王楷,系重和元年考居第一,微宗皇帝不让宗室魁多士,升次名王昂为首,今旧志,林志俱作政和八年王嘉非是….。”此文原意;王嘉即嘉王楷,是皇帝的宗室,姓赵,北宋重和元年考状元第一名,由于微宗皇帝不让宗室多魁,而升第二名王昂为第一名登状元及第。又据五龙后港《王氏宗谱》雁行叙,王嘉只活62岁,与杨时所写“年登八十”相互矛盾。王嘉因是实无此人。也不是安义人。
   据五龙后港<<王氏宗谱>>载;王嘉子朝宪,曾任太平府推官。然而,我们在《太平府志》上却找不到朝宪这位“推官”。哪么朝宪是何人?我们现在还不了解。
   五龙后港《王氏宗谱》和丰城筱圹《王氏宗谱》俱载国光为进士第,任南京兵部主事,主修过,《王氏宗谱》并为之作序。可安义的国光系朝宪长子,字继阳,生于南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南宋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丁酉岁解元,淳熙五年(1178年)进士及第。卒葬靖安桃源鼓楼(一说张背冲)生子;九思,九爵。而丰城之国光系章公子,原名瑞,字居重,号念斋,一号镇峰,丰城屯溪人,生于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殁葬东山狮子岭,生子蕖,菲。而且是还有后代在丰城。两地国光相隔三百多年,安义国光何来?是同名?还是抄袭?而且是我们在靖安桃源鼓楼,张背冲等地均未发现有国光的墓。
   五龙后港《王氏宗谱》和丰城槎溪《王氏宗谱》同载;义山为宋景定年间进士,生于宋嘉定年间。字元高,有个弟弟叫义端。所不同的是;安义的义山,父亲名九思,儿子叫宗端。而丰城的义山,父亲是导昌,儿子名惟肖。此在《四库全书。,〈江西文学艺术家名人传〉,〈〈江西省志〉〉,〈〈丰城县志〉〉均有详细明确的记载,惟在<<安义县志>>上找不到义山其人,义山确实不是安义人,是丰城槎溪人。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安义后港原老谱中的畿镇,王嘉,朝宪,国光,义山均不属于安义人。据民国二十五年《安义县志》载;“畿辅乃初迁修江军帐,迨建安义,军帐为本邑辖境,又六传到宗端,迁靖安,宗端生仕通,仕贤,仕贤復徙军帐,迁后港”。这样才有现在的后港王氏。哪么宗端的父亲是谁呢?上朔的祖先又是些什么人呢?安义原(军帐王氏)又是由哪些人迁来,从什么地方迁来的呢?畿辅又是从哪支迁来的呢?畿辅至宗端这六代人又是些什么人组成的呢?现在我们一直是个迷。所以请同宗及知情的学者能给予指点。
   据我们查考的几处老谱序及吊系资料发现,安义五龙后港王姓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 豫章迁来;(见后港《王氏宗谱》明万历三十二年继岗撰“序”)
  • 从丰城迁来;(见后港《王氏宗谱》清乾隆二十七年新吴甘山“序”,清康熙十九年应桢撰“序”)
  • 从靖安哲里来;(见修琢为创建祖祠而撰的<中宫记>.)
  • 由奉新榆公迁来;(见丰城北岸,新建栖霞,奉新上表,及全省很多在清康熙二十年大成修过谱的《王氏宗谱》,说是仪公的后代,但只是一句说是榆公迁来,没有详细的吊图,是榆公后哪些人迁来?没有标明,实难信服。)
  • 襄敏公之裔;(见康熙二十年安义廷宝主修之《江西大成宗谱》撰“序”。熊一潇撰“序”明万历三十二年后港《王氏宗谱》张位撰“序”。继岗撰“序”。)襄敏公;(详见后面的“襄敏公小传”)德安敷阳三万人,但我们在德安县颧文堂(襄敏公后裔)《王氏宗谱》内,也没有找到有后裔迁安义。据他们谱上说;是瑯琊王氏,我们属襄敏公哪一支迁出?目前还不清楚。.
  • 从进贤斗门路墟迁来,查进贤斗门《王氏宗谱》及丰城王家洲《豫章王氏宗谱》记载;六十九世仕贤公居路墟徙五龙后港,但也只是这样在迁徙源流里说一句,没有详细的吊系及说明。也难信服
  • 听老人一直传下来说我们是湖广麻城县迁来,但我们的谱上并没有说是麻城迁来。
  • 据后港《王氏宗谱》明代老序载;王俊民,(宋朝嘉泰壬戍年付行简榜进士)《江西通志》也载有,说是安义人。王克乘,(宋朝嘉定年吴潜榜进士)《江西通志》也载有是建昌人(安义哪时属建昌县管辖)。以上二人只是谱序中有提到,具体的吊系并没有这二人的名子。有谁能帮助寻找王俊民,王克乘这二人的详细资料吗?
  •       以上情况谨供各位参考,如有不符请指正 。并请各位同宗能给予帮助,以便我们能更多了解安义后港王氏的来龙去脉。
  • 联系电话;13807009811邮箱;nchongjun@126.com,联系人;王礼强                                安义后港王礼强谨撰
  特进正议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襄敏公小传               
    襄敏公纬韶,字子纯,祖令极,父世规.德安敷阳三万溶公九世孙也。先是母陈氏江国夫人,梦北斗隧而未及于地,身侧一人曰;若击之当生贵子。夫人举杖击之得第六星落在衣襟,乃孕公。及诞公,神光满室,氤氲鬰蒸,故生而颍异,形气不凡,左手有文字,后有模文,起贯中指二节,两手五指皆齐。中年即有大志,及长游学产山六经,淹贯学洞天人士大夫师之.宋嘉佑二年登章衡榜,进士及第,时年二十八。除授将士郎新安主薄,越明年,见韩卫王舒国论天下事,慨然以豪杰自许,以次进攫敡历,中外赫赫有声。熙宁初,夏人犯边,公上平戌策,请复,“熙 河日人之能为人者,以其有左右臂也。右臂既损顗 能为人哉,方今夏人右臂是也,义不可弃。”神宗用其言委之,甚专攫职,厚頰公乃夙夜优勤,无所顾忌。六年之间卒复河湟,洮岷,宕垒等州。拓地三千七百里,降服诸羗七十万一千余口,遂师熙河。上甚悦,恽数锡褒奖,公周旋殿陛进止有常奉承顾问应时称。旨生日屡拜,御书,羊,酒,米丐之。颁熙宁六年拜观文殿学士,尚书知制诰经略,马步军都总管散骑都尉,上封三代,下覃九族。曾师诚赠至紫金光禄大夫。祖令极受封襄敏公官职,父世规赠太子太师,江国公,母陈氏封江国夫人,先封嘉泰郡太夫人,弟妇,儿媳妇,侄女各受赐金冠霞帔。公长子廓,次子厚,各特授大理评事,仍赐廓进士出身。八年春,復诏入西府授以枢密付使,以旧职知洪州,鄂州,复加知洪州终义,殊恩选加,当时同列妄生异议,公因感愤气流肩背之间,色青团如小钱大.夫人指以问,公匕具道之旦曰;此恶气也,未易疗理,久而运至背甲不能动,夫人色忧,问曰;当何如,日必构恶疮,果成背疽之疾,奄 于不起。于 戲公生天圣八年二月二十八日,薨于元丰四年六月廿四日,亨寿五十有二。兴初娶受封江国夫人杨氏,继娶受封燕国夫人刘氏合葬敷阳山凤凰岭下,即望夫山下。 
                                 录自德安(颧文堂《王氏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