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因无法而不可效仿

关于王安石,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他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一面,忽略他作为书法家的一面。王安石的书法虽然不能与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齐名,但在当时有很高的评价。《宣和书谱》记他“凡作行字,率多淡墨疾书”,“美而不夭饶,秀而不枯瘁”。苏东坡认为他的书法“得无法之法”,又因“无法”而不可效仿;黄庭坚认为他的字学的是东晋的王濛,书法奇古,像晋宋间人的笔墨,又说他的书法多率意而作,本不求工而萧散简远,神采飞扬,好比高人胜士,虽然敝衣败履,但走在大车驷马之间,而目光炯炯,总与平常人不同;米芾则说王安石的书法学的是五代时的杨凝式,而且颇为自负地说很少有人知道这一点……总之就是在书法渊源上众说纷纭,难究其根。但其潇洒俊逸、浑然天成的气象却是公认的。
《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于正书中间有行书,结字修长紧聚,字势于端庄中有奇纵的变化,左俯右仰,上下揖让,横笔逸出,孤撇出挑,颇有奇逸之趣;用笔清劲,起笔轻按,导送收放,使转灵活,颇得杨凝式的笔法。全篇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字里行间错落参差,并不板滞,有“横雨斜风”之势,得萧散简远的意韵。
《楞严经旨要》流传至近代,先由周氏收藏,后被携之入台,欲出售给台北故宫博物院,然而当时台北故宫博物院难断其真伪,故拒之。后来周氏请张大千鉴定,张大千甫见此卷即表示愿意出价五万美元购之,又为周氏所拒。周氏复携画抵美国,仍为人所疑,未售出,后辗转而落入大藏家王南屏之手。
1981年,谢稚柳在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时,王南屏向他提出要把《王文公文集》和《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但有个条件,他在上海家中收藏的大批明清字画要允许200件出境。谢稚柳认为这个要求不高,可以按这个条件进行。后经上海文化局、上海文管会的协调,上报国务院批示,终得通过。1986年3月,《宋王安石书楞严经旨要卷》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