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忠||茅楂赶会
东方散文夏季版
茅楂赶会|王耀忠

茅楂赶会|王耀忠

农历八月,我去一个叫做横街的地方赶茅楂会。
从玉山县城出发,向西,公路沿线山岗上散乱的枯草就会慢慢变成大片的茅楂树,千篇一律的房屋也被一些样式别致的房屋取代。阳光芳香,茅楂的气味飘荡在整条街面上。不远处山上泥土是黄黑色的,用手可以攥出形状;茅楂叶繁密地卷曲,交织着,从远处看,像厚厚的、带着花纹的地毯。横街是个典型的南方小镇,样子十分精致,两侧的山脉或许算是屏障,但那两条灰蓝的山脉离得很远,中间的峡谷有一条河流,小镇像帆船一样在上面漂浮。站在高处,可以看见整个小镇和周边村落以及更远处的山。
深沉,明澈,血的结晶,心的辐射,浑凝成色彩的世界,展现成精神的形象。蓝天,白云,阳光,美丽朴实的山区少女,吃茅楂的小男孩,街头撒欢的小狗,还有悠扬的歌声,姑娘们那清脆的笑声和曼妙的舞姿,卖茅楂的老汉,成串的茅楂楂盘绕纠缠,划出蛇行的弧,寂然凝聚;苍老的脸宛如铜锈,记录着时间爬过的痕迹……让人感到一种浑厚的东西,一种更典雅、更高贵、更悠久的东西,那种东西不能确指,却时时处处让你觉着仿佛渗透在空气里,让你感到生活在这里,生命在这里,人在这里,思想在这里,艺术也在这里——美好而和谐的画卷。
茅楂。云朵。人流。瓦屋。
一颗一颗,一簇一簇,红珍珠一样挂在山里人家的房前屋后,挂在不远的山坡上。在横街街头,小山一样的茅楂被堆在市场上,个个新鲜饱满,个个都能吸引人的眼球。它们有的刚刚被采摘下来,果刚离枝,还留着母体的温度,散发着生命的余息。而那细碎的白色山楂花呢,也并没有在春天全部随山风、逐流水,早早地飘落,幻化成诗人眼里的惆怅;大部分花朵经过了风雨和季节的历练,也落了,却在秋天里结出了红色的果实。人或果,有的像那轻易飘落的云,有的恰似那结果的花。
茅楂,又叫“山楂” 、“山里红”和“胭脂果”,它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茅楂除鲜食外,可制成山楂片、果丹皮、山楂羹、山楂糕、果脯、山楂酒等。茅楂片和茅楂果丹皮是最普通,最流行的食品。中医认为,茅楂具有消积化滞、收敛止痢、活血化淤等功效。主治饮食积滞、胸膈痞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茅楂中含有山萜类及黄铜类等药物成分,具有显著的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有增强心肌、抗心律不齐、调节血脂及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横街镇的“茅楂会”在旧时是“庙会”,“茅楂会”系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横街集镇东面600米处有一座佛庙,名叫“孚惠殿”,后改为“桑田庙”,该庙由附近二十四个村的绅士发起并募银建成。庙宇规模宏伟,前后殿安放了二十四尊不同姓名和模样的佛像,每村一尊。二十四村绅士为庆贺丰收,保一方平安,共同商定每年农历的八月初十至十五举行敬香祭祀,俗称 “庙会”,其中农历八月十二为“迎神赛会日”。庙会开始,各村用彩桥抬着佛像,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彩旗招展,男女老少欢天喜地涌向庙会。初十抬出,十五抬回,期间须周游二十四村。人们怀着丰收的喜悦纷纷来庙会焚香敬神,观看演戏,庆祝丰收,顺便到集镇买卖农副产品。尤其此时这片丘陵山地盛产的茅楂也正好上市销售,所以八月十二的“迎神赛会日”――庙会,便改称为 “茅楂会”。
建国以后,茅楂会成为玉山县境内独具一格的最大商品交流会之一。
早上五六点钟,邻近乡镇许多农民就从周边蜂涌而来,他们或带来了山中摘来的茅楂,或肩挑手提农副产品,或三五成群结伴来赶热闹,省内外商家瞅准茅楂会商机,提前几天就拉着商品来到茅楂会展销。
小镇宁静而又安神,全然没有浮躁的气息。这里的人们质朴,他们懂得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他们的脸上经常布满了笑容。那种直达人心底的幸福,全部被染上了阳光的颜色。有许多东西我说不出来,因为当风吹乱了我的发梢时,我觉得只有闭眼倾听,才能感受到自然的力量,茅楂的芬芳。
茅楂总是那么诱人。
街上摆放的茅楂名目繁多,最好吃得要数“石榴楂”和“谷石楂”。“谷石楂”,因为和秋稻成熟的时间差不多而得名,唯一遗憾的是个头小,核多肉少。最好吃的是“油石楂”,表面油光溜滑不说,没有一般的茅楂的酸涩,透着一股难以言状的清香。我用了虔诚的心情来记述这次旅行。
“叔叔,尝一口,我这茅楂很甜的!”我正走着,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声音,我转过脸,站在我身后的是位十七、八岁年纪的女孩,尽管没有右臂,但她脸上依然绽放着茅楂般甜美的笑容。她从袋子里取出茅楂的时候,我注意到她的视线被阳光刺了一——她眯眼的神情十分可爱。
我于是与眼前这位名叫娟娟的姑娘攀谈起来,。
娟娟也曾拥有一双健康的双臂,和许多女孩一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然而,生命轨迹却在14岁那年的夏天骤然改变。
2008年6月16日,一个让娟娟刻骨铭心的日子。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正读初一的娟娟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突然,一辆拉煤货车将她撞倒在地。醒来已是一个星期后的晚上。当她环视周遭试图回想起点什么的时候,不经意间发现自己竟然失去了整个右手臂。“嗡”的一声,娟娟的大脑顿时陷入一片空白。
“妈妈,没有了右手,我还能做什么? ”无边的痛楚和恐惧在心中蔓延。她哭了,哭得撕心裂肺。
活下来的每一天,对娟娟而言都是一种煎熬。“女儿啊,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怎能就这样轻易放弃!上帝可以夺去你的右手,却阻止不了我们对生命的渴望啊。你就是妈妈的命根子,我们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说完,母女俩抱头痛哭。
从那一天起,吃饭、穿衣这些常人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对娟娟来说都变得无比艰难。娟娟的妈妈告诉她:“女儿,你要牢牢地记住,将来要想不成为‘废人’,你就得付出比正常人多很多倍的努力!”
“刚开始连刷牙都不会了,就一遍遍地练习。吃饭的时候,吃一半掉一半的,我妈妈在旁边一直哭,我也哭。”娟娟说,“每哭过一次,我就会更加坚强。虽然没有右手,但是我还有左手,我会去努力。”
失去了右手,给娟娟带来最大的不便就是书写,可为了能继续读书,她不得不重新学会用左手写字。初学的日子是艰苦的,练字更是枯燥的。
“摊开一本字典,再拿出一本本子在那里写,慢慢写,平时自己写一些字尽量写快点,就那样提高速度。”当她坚持不住想要放弃的时候,她总会对自己说:“再坚持五分钟,再坚持一下……”
身高1.64米的娟娟,身材高挑匀称,和同龄人一样,她也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娟娟说,她很羡慕穿裙子的女孩,裙子要和短袖搭配才好看,但是即使是炎热的夏天,她也从来不穿裙子。因为,她受不了别人异样的眼光。“走在乡下的路上,有些人会在身后指指点点,说看那个人一只手的,每次听到我就会伤心,回到家里都会大哭一场。”
转眼间开学了,娟娟怯生生地走进了课堂。老师和同学们面对这个遭遇创伤的女孩,都敞开了包容的胸怀,他们非但没有歧视她,没有投去异样的眼光,反而更关注她、爱护她,让她坚强地面对自己,健康地成长!
“为了让我走出阴影,学校专门举办了山楂文化节,让我上台当主持人。校长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称赞我是山楂的化身,面对困难并不低头,号召全校同学向我学习。一席鼓励的话让我激动万分。”娟娟神采飞扬地说道。
娟娟的坚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她们从来没有把娟娟当特殊人来对待,而是经常叫她上讲台板书,经常提问让她回答,让她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娟娟自己也很勤奋,她也觉得自己是跟常人一样的。
“马上就要读大学了,政府、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帮助已经足够的,但一味接受别人的帮助只能证明我是个弱者。这不是我想要的人生。”娟娟说,最近一个多星期,她天天都到集市上卖家里的土特产,光茅楂就卖了一千多元钱,已经快凑足自己学费了。
娟娟讲述着,脸上全然没有一丝愁苦的表情,她说话的声音十分轻盈,与茅楂的轻柔相匹配。我感受得到她心里那份寄托与希望。
小镇不远处山坡上,茂密的茅楂树,沐浴着落霞,光影婆娑,青涩泛着红波。只待秋霜打过,方可嫣红熟落。静谧轻盈地走在山楂树下,偶尔驻足,仰头望着一树红果,悠然缅怀久远的青涩青春,宛如在记忆走廊走过。茅楂树丛中,有几间青砖瓦屋,这便是娟娟的家。
“秋天来临,青果终渲染成紫红,像一个个诱人的小红灯笼,翘着脚尖采摘,小兜装满红果。”娟娟向我描述她采摘茅楂的情景。
一串串茅楂是那么的耀眼。
远远看去,横街的街头像是一幅秋天的画。画法之精确,用笔之神妙,洵足惊人。意境深邃,风调独绝。走笔如行云流水,龙飞蛇舞;用墨如山间翠微,层层叠叠。烟云舒卷而浪漫,水月清华而纯静,花木葳蕤而繁茂,人物生动而传神……。

王耀忠、江西玉山人,现供职于玉山县广播电视台专题部,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作协理事。从事文学创作20多年来,先后发表中篇小说、散文等作品一百多万字,作品散见于《中华散文选刊》、《绿色中国》、《江西日报》井冈山副刊、《江南》、《警察天地》等,多次获奖并入选《散文选刊》、《百年散文名家》等,出版报告文学集《开拓者的足迹》一部。另有一部传记《怀梦时代》待版。

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