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台夜月”与王安石
不见舒王,不见舒台。我独自坐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绿树掩映下的舒台遗址。眼前便浮现出一幕幕虚幻的景象:“一台高耸,螺旋而上者数丈”,窗口吐出缕缕清辉,烛光闪烁下,一位峨冠长衫、儒雅倜傥、器宇轩昂的小伙子,时而凝神静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摇头吟哦,时而哗然背诵……,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
相传,王安石在赴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任通判途中,所乘船只正在夜幕中行驶,突然发现前面出现一亮点。他定神一看,竟是一美丽女子脚踏波浪而来,双手捧着一颗夜明珠。该女子来到王安石身前,躬身施礼:“闻君勤奋好学,特此献上一颗宝珠伴君夜读,”说完便踏浪而去。王安石自然欣喜不已。抵达舒州后,立即在天宁寨上通判厅一侧筑起高台,建起楼阁,取名“舒台”,并将夜明珠置于案前。每当夜晚,王安石在此读书、吟诗和处理政务。兴浓时竟通宵达旦,彻夜不眠。夜深人静,高台秉烛,浑如月挂中天,天长日久,百姓就把此情此景誉为“舒台夜月”。
信步走在王安石生活和工作过的这片热土上,抚摸着“王安石读书台遗址”的石碑,遥想九百年前的那个黄昏,正当而立之年的翩然小伙从远方走来,赴任舒州通判,适逢大旱之年,百姓无法耕种,求雨而不可得,身为地方官员的王安石爱民忧国,心急如焚,急盼甘霖。他目睹兼并恶演,民劳财匮,平民百姓困苦不堪的现实,极力主张抑制兼并。为探究弊政根源,王安石经常深入民间调查,看清豪强兼并是造成国弱民穷的主要原因,但那时的大宋王朝,朝纲已乱,朝野上下“偷惰取容”的庸人比比皆是。小小的舒州通判,毕竟人微言轻,虽多次上书兴利除弊,可终不为朝廷所用,这也更坚定了他日后变法的决心。
然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安石淡泊名利,甘做强国富民的大事。赴舒州前后,宰相文颜博和欧阳修等人分别力荐他至京都任官,王安石都婉言辞谢。在他看来,“戴盆难与望天兼,自笑虚名亦自嫌,稿壤太牢俱有味,可能蚯蚓独清廉。”在舒州的三年间,王安石严肃为官,勤励政事,修吴塘、筑堤堰、决陂塘,大兴水利,并贷谷物给百姓,定期偿还,薄取利息,解决百姓荒年之饥。他还经常骑着毛驴到民间察访,颇得百姓好评。
“荆公读书处,夜月生辉光。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天宁寨的鲜花依然灿烂,天宁寨的清风依然凉爽,天宁寨的月儿依然明亮。月光下,有夜归的鸟儿叽叽喳喳,有山风吹动草木的沙沙瑟瑟,那可爱的小鸟和迷人的绿叶,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动人的故事。
那是怎样的故事?和着太平寺泠泠成韵的塔顶钟声,会听见一个智者发出抑扬顿挫的吟唱声:“惜哉危绝山,岁久沉汨没。谁将除茀涂,万里游人出。”而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当是先哲如炬的眼神,在示意,或瞩告······
转载金寨王氏网·作者:徐翀


最新推荐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
祠堂,很多人都知道,在南方是很常见的,它主要用于祭祀祖先 [详细内容]
- · 江西王家大祠堂:规模之大在全国极为罕见,
- · 他是湖北“王姓”最长寿的开国将军,打仗不
-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王永志院士逝世,
- · 恭祝全世界王氏宗亲网友端午节安康
- · 金门第十一届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散记
- · 浙江百姓家谱研究会考察梅溪状元故里
- · 太子晋·王子乔与中华王氏始祖寻根
- · 余王共脉:一段坚守与回归的传奇
- · 贺泰国海南王氏宗亲会四十五周年庆典
- · 新城王氏溯源·“诸城之初家庄”确有其村